第一场雪落进老巷时,书店的玻璃窗上凝了层薄霜。温诗祁用手指在霜花上画了棵小桂树,刚画完,就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铛声——是修自行车的爷爷,裹着厚棉袄,车筐里放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
老爷爷温丫头,宋小子,看我给你们带啥了。
爷爷搓着手走进来,把布包放在吧台上,打开时露出一沓泛黄的信纸
老爷爷这是我老伴当年在书店写的信,那时候她身子弱,不爱出门,就总在这儿给远嫁的妹妹写信,写完了我帮她寄。
老爷爷前些天收拾老房子找着的,想着放在书店里,也算给这些信找个家。
温诗祁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封上的字迹娟秀,右上角画着朵小小的桂花,邮戳日期是二十年前的重阳节。她小心地拆开,信纸里夹着片干枯的桂花,字里行间满是对妹妹的牵挂,还提了句“书店的灯真暖,今天李丫头给我泡了杯桂花茶,喝着心里也热乎”。
宋亚轩爷爷,我们把这些信和之前的旧照片放在一起吧。
宋亚轩拿来个木盒,铺了层柔软的棉纸,温诗祁把信一封封放进去,连带着那片干桂花,也轻轻夹回信里
温诗祁这样来书店的人,就能看到当年的故事了。
爷爷看着木盒,眼里泛起光
老爷爷好,好,她要是知道这些信能留在这儿,肯定高兴。
老爷爷对了,我还带了点煤球,你们这书店窗户大,冬天冷,烧点煤球能暖和些。
说着就转身要去搬煤球,宋亚轩连忙拦住
宋亚轩爷爷,我们有电暖气,您别操心,快坐下来喝杯热茶。
正说着,门口的风铃响了,苏晚抱着个保温桶走进来,身后跟着蹦蹦跳跳的女儿
苏晚外面雪下得大,我煮了点姜枣茶,给你们暖暖身子。
苏晚把保温桶放在桌上,掀开盖子,热气裹着甜香飘出来
苏晚我女儿还说,要把她新画的绘本带来,说要给书店的‘故事本’添新内容。
小姑娘从书包里拿出本画本,翻开第一页,是雪天里的书店,门口挂着串红灯笼,李奶奶坐在窗边,手里拿着杯热茶,修自行车的爷爷在门口扫雪,温诗祁和宋亚轩在整理书架。
“我画的是‘书店的冬天’,妈妈说,冬天的书店也很暖。”
小姑娘仰着头,把画本递给温诗祁,眼里满是期待。
温诗祁接过画本,翻到最后一页,小姑娘用彩笔写了行歪歪扭扭的字
“我明年还要来参加桂花故事会,还要画更多书店的故事。”
她忍不住笑了,摸了摸小姑娘的头
温诗祁画得真好,我们把这本画本也放进展示架,让大家都看看。
午后的雪越下越大,巷口的路灯被雪裹成了个暖黄的光球。温诗祁和宋亚轩坐在窗边,喝着姜枣茶,翻看着爷爷带来的旧信,偶尔和苏晚聊几句家常,小姑娘则趴在吧台上,用彩笔在纸上画着雪地里的桂花。
忽然,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温诗祁抬头,看见个穿着校服的女生站在门外,手里抱着本书,头发上落了层雪。
女生请问……这里是老巷书店吗?
我听外婆说,这里有很多旧书,还有很多人的故事,我想找一本关于桂花的书,给外婆当生日礼物。”
温诗祁进来吧,外面冷。
温诗祁招呼她进来,递了杯姜枣茶
温诗祁你外婆也知道我们书店?
女生接过茶,捧着杯子暖了暖手
女生外婆说,她年轻的时候常来这里看书,还认识李奶奶,说这里的桂花故事会特别热闹。
女生她现在身体不好,不能出门,我想找本有桂花的书,再把这里的故事讲给她听,让她也能感受下书店的暖。
宋亚轩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桂花与老巷》,递给女生
宋亚轩这本书里写了很多老巷的故事,还有关于桂花的传说,你可以送给外婆。对了,我们展示架上有李奶奶做的树叶书签,你可以选一张,夹在书里。
女生选了张画着桂花的书签,小心地夹进书里,又翻了翻桌上的“故事本”,看到李奶奶写的“老巷书店,永远等你们回家”,眼眶忽然红了
女生我外婆也常说,老巷是她的家,书店是她的念想。等春天来了,我一定带她来这里,听大家讲故事。
雪停的时候,女生抱着书离开了,临走前还跟温诗祁约定,春天要带外婆来参加下一次的故事会。温诗祁站在门口,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巷口,雪地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像串小小的省略号,等着春天来续写。
宋亚轩走过来,把一件厚外套披在她身上
宋亚轩别站太久,外面冷。
他指了指展示架上的木盒和画本
宋亚轩你看,咱们书店的故事,又多了一页。
温诗祁裹紧外套,看着满店的旧物——旧信、旧照片、旧书,还有新添的画本和故事本,忽然觉得,这些故事就像冬天里的炭火,看似安静,却在默默燃烧,暖着每个走进书店的人。她转身走进店里,拿起笔,在“故事本”上写下新的一行:“雪落时,旧信有了归处,新约有了期待,老巷的暖,从不缺席。”
窗外的雪光映着店内的暖灯,桂花的余香还在空气中轻轻飘着,仿佛在说,等春天来了,等桂花开了,又会有新的故事,在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