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光》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丁程鑫对这部剧寄予厚望,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编剧团队以祝昭懿为核心,定期召开剧本研讨会,演员团队的代表严浩翔也常常列席,从角色塑造的角度提出建议。
会议室内,气氛专业而热烈。
祝昭懿.“关于陈暮(男主角)在得知工友遇难后的这场戏。”
祝昭懿指着投影幕布上的分场大纲,语气冷静。
祝昭懿.“我认为单纯的崩溃痛哭流于表面。应该更侧重于他那种被巨大无力感吞噬的麻木,以及强忍悲痛、必须撑起两个家庭的责任感所带来的内心撕裂。台词可以极简,甚至沉默,但眼神和肢体语言要有层次。”
丁程鑫频频点头。
丁程鑫.“有道理,浩翔,你觉得呢?这种内敛的爆发,能驾驭吗?”
严浩翔坐在祝昭懿斜对面,目光专注地落在幕布上,闻言沉吟片刻,点头道。
严浩翔.“可以尝试。我觉得可以加入一些细节,比如他下意识攥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但脸上却要努力维持平静,甚至去给工友家属倒水时,手抖得几乎握不住杯子。这种生理反应与心理控制的矛盾,可能更有力量。”
祝昭懿抬眼看向严浩翔,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的理解和她的构思不谋而合,甚至补充了她没想到的细节。
这种专业上的默契,让祝昭懿感到一种棋逢对手的愉悦。
祝昭懿.“这个细节很好。”
她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祝昭懿.“可以加进去。”
类似的场景在研讨会上频频出现。
祝昭懿对剧本结构和悲剧内核的把握精准深刻,严浩翔则能从演员的视角,赋予角色更鲜活、更接地气的血肉。
两人一唱一和,往往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连丁程鑫都忍不住感叹。
丁程鑫.“你们俩这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
每当这时,祝昭懿会微微抿唇,避开严浩翔带着笑意的目光,将话题迅速拉回剧本本身,她享受这种专业上的共鸣,但警惕着任何可能超越工作界限的苗头。
会议结束,众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严浩翔很自然地走到祝昭懿身边,帮她拿起桌上散落的几份打印稿。
祝昭懿.“谢谢。”
祝昭懿接过稿子,低声道谢,脚步不停地向门口走去。
严浩翔.“祝编剧。”
严浩翔跟上祝昭懿,语气随意。
严浩翔.“快到饭点了,一起吃点?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私房菜,环境安静,适合聊聊刚才会上提到的几个点。”
严浩翔的邀请合情合理,带着工作延续的性质。
祝昭懿的心跳却漏了一拍,单独吃饭?这超出了她设定的安全距离。
祝昭懿.“不了。”
祝昭懿几乎是立刻拒绝,推了推眼镜。
祝昭懿.“我带了饭盒,而且下午还要赶稿,想尽快回工作室。”
这是实话,她确实习惯自己带饭,但也并非刻不容缓到一顿饭的时间都挤不出。
严浩翔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但很快恢复自然。
严浩翔.“那好吧,工作重要,别太辛苦。”
他把稿子递还给了祝昭懿,看着她快步走向电梯间的背影,眼神里掠过一丝困惑。
这不是第一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