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结束后,两人在走廊里遇到了苏晚。苏晚穿着粉色连衣裙,手里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看到他们,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来:“星辞哥,虞怜姐,这是我自己做的小饼干,谢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照顾。”她将礼盒递给陆星辞,眼神里带着一丝“告别式的坦然”——经过这段时间的挫败,她已经放弃了借陆星辞炒作,转而专注于提升演技。
陆星辞接过礼盒,语气平淡却多了几分温和:“谢谢,祝你之后的演技之路顺利。”
虞怜也接过苏晚递来的小饼干,笑容切换到“真诚祝福”模式:“苏晚老师很有天赋,只要专注于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好。”她的话没有敷衍,却也没有多余的亲近,保持着“前辈对后辈”的礼貌距离。
苏晚笑了笑,转身离开时,脚步比之前轻快了很多。虞怜看着她的背影,调出系统面板,看到“苏晚情绪波动:释然+专注”的提示,微微点头——原女主的“退场”,也为她后续的“引导”减少了干扰。
接下来的半个月,虞怜开始“循序渐进”地减少与陆星辞的互动。她以“筹备个人单曲”为由,推掉了节目组安排的两次“双人活动”;陆星辞团队发来的“舞台合作邀约”,她也以“风格不符”为由婉拒;甚至在微信上,她的回复也从“及时回应”变成“隔天才回”,且内容只限于“工作事务”,没有任何闲聊。
陆星辞最初没有在意,只当她是真的忙于工作。直到有一次,他的团队需要一份《声境对决》的舞台音频素材,联系虞怜的助理时,助理却回复“虞怜老师最近在闭关创作,素材需要等她出关后才能提供”。他看着手机屏幕,突然意识到——这段时间,他好像很少再收到虞怜的消息,甚至连她的朋友圈,也停止了更新(虞怜刻意设置了“仅三天可见”,且删除了之前的动态)。
这种“刻意的疏远”,让陆星辞第一次产生了“不适应”。他习惯性地打开虞怜的舞台视频,看着她在镜头前慵懒的烟嗓、精准的表情管理,竟觉得比平时多了几分“陌生感”。他甚至会在练歌时,下意识地想起虞怜提出的“转音技巧”,在遇到舞台难题时,第一反应是“如果是虞怜,她会怎么处理”。
这种“不适应”在一次品牌活动上达到了顶峰。活动当天,虞怜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穿着一身黑色鱼尾裙,妆容精致,全程与其他嘉宾礼貌互动,却唯独没有主动和陆星辞说话。甚至在合影环节,她也刻意站在离他最远的位置,避免同框。
活动结束后,陆星辞的经纪人忍不住问他:“你和虞怜老师是不是闹矛盾了?今天她好像一直在避开你。”
陆星辞摇头,语气却带着一丝不确定:“没有,可能她只是忙。”话虽如此,他却忍不住看向虞怜离开的方向,心里第一次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他习惯了她的“分寸感”,却没习惯她的“刻意疏远”;他以为两人是“专业上的知己”,却没想到她能如此轻易地“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