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中午的“温情故事特辑”,是四周广播合作的收官之作。
无论是林叙栀还是贺峻霖,都隐隐感觉到,这最后一次的合作,需要一点不一样的温度和分量。
筹备从周五晚上就开始了。
贺峻霖将征集邮箱里收到的几十封来信初步筛选了一遍,挑出十几封情感真挚、各有特色的,打包发给了林叙栀。
贺峻霖【林同学,这是初步筛选出来的故事,你看看哪些更适合广播播出?】
贺峻霖【感觉有些故事需要更柔和的处理方式。】
他的留言里带着商讨的语气。
林叙栀很快回复:
林叙栀【收到。今晚我看完,明天上午我们讨论?】
贺峻霖【好。】
周六上午,图书馆三楼的研讨小间再次成了他们的据点。
这次,桌上的主角不再是策划提纲,而是一叠打印出来的信件。
林叙栀的眼下有淡淡的青黑,显然昨晚看得很晚。
她将信件分门别类放好,上面已经有了不少细致的批注。
林叙栀“我觉得这几封比较好”
她指着其中几份
林叙栀“这封讲宿舍友情的,很真实有趣;这封关于在图书馆遇到一起奋斗的‘陌生人’的,很温暖“
林叙栀“这封写和家人通话的,虽然平淡但特别打动人心。”
贺峻霖拿起她重点标注的几封看了看,频频点头:
贺峻霖“嗯,我也喜欢这几封。”
贺峻霖“尤其是图书馆这个,‘虽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谢谢你的座位陪伴’,这种感觉我也有过。”
林叙栀“对吧?”
林叙栀像是找到了知音,眼睛微亮
林叙栀“这种陌生人之间的默默陪伴和善意,特别有秋日的温暖感。”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罕见的、分享发现般的雀跃。
他们开始逐字逐句地讨论如何在广播中呈现这些故事。
哪些地方需要放缓语速,哪些关键词需要重音强调,哪里可以加入合适的音乐间奏。
林叙栀“念到这封家书的时候,背景音乐可以用那首《故乡的原风景》吗?淡淡的,不要太煽情。”
林叙栀建议道。
贺峻霖“可以,我找一下纯箫版或者钢琴版的。”
贺峻霖立刻记下。
贺峻霖“还有这封,讲到室友偷偷给她过生日的地方,语气可以稍微轻快一点,带着惊喜感。”
贺峻霖补充。
林叙栀“嗯,明白。”
林叙栀点头,在稿子旁边备注“语气:惊喜、上扬”。
讨论间隙,贺峻霖递给她一杯热美式:
贺峻霖“提提神,看你好像没睡好。”
林叙栀愣了一下,接过咖啡,小声道谢:
林叙栀“谢谢。”
她习惯性地喝了一小口,浓郁的苦涩瞬间在舌尖炸开,她几乎是立刻皱紧了眉头,下意识地吐了一下舌头,小声嘀咕:
林叙栀“啊……好苦……”
她抬起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看向贺峻霖,眼神里带着点难得的、属于这个年龄女孩的娇憨抱怨:
林叙栀“这个…有点太苦了,我可能承受不来。”
林叙栀“咖啡的话…我大概只能接受甜拿铁那种程度。”
说完,她还把咖啡杯往远处推了推,仿佛那是什么可怕的东西。
贺峻霖被她这一系列迅速又真实的反应逗笑了,他没想到平时看起来那么“酷”那么淡定的学霸,居然怕苦嗜甜。
他忍着笑道歉:
贺峻霖“我的错我的错,忘了问你的口味了。”
贺峻霖“下次给你带加三份糖浆的拿铁。”
林叙栀“那倒也不用那么甜…”
林叙栀小声反驳,耳根有点红,似乎为自己刚才下意识的反应感到些许羞赧,但表情明显比刚才放松了许多。
林叙栀“你不喝?”
她注意到贺峻霖只买了一杯。
贺峻霖“我不用,我精神好着呢。”
贺峻霖笑了笑,晃了晃手里的矿泉水瓶,
贺峻霖“而且我也不怕苦。”
中午,他们甚至没离开图书馆,叫了外卖在休息区简单解决。
吃饭时,话题也不再局限于稿子。
贺峻霖“你以后……是想做新闻主播吗?”
贺峻霖忽然问道。他发现林叙栀对文字的审慎、对逻辑的追求,很像他印象里的新闻人。
林叙栀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思考了一下,摇摇头:
林叙栀“不一定。新闻播报需要极强的客观和冷静,我还在摸索。”
林叙栀“目前可能更偏向于文化类、纪实类的深度报道或解说,感觉更能发挥长处。”
她说到这里,声音稍稍低了一些,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但眼神却很清亮,带着一种罕见的、谈及梦想时的微光:
林叙栀“但是,其实……有点想做像何炅何老师那样的主持人。”
贺峻霖有些惊讶地看向她,这个答案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林叙栀似乎被他的目光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下头,用筷子轻轻拨弄着饭粒,声音更轻却更清晰了:
林叙栀“就是…温柔,又有力量。”
林叙栀“能照顾到每一个人,让场子暖起来,又能把握节奏和深度…感觉是很难达到的境界。”
她顿了顿,像是为自己这个看似“不务实”的梦想做注解,语气恢复了些许平时的理性,却多了一丝坦诚:
林叙栀“当然,现在说这些还太早,我们也还小。”
林叙栀“只是觉得…或许现阶段多接触一些不同类型的内容,哪怕是更偏娱乐化一点的,也能让人变得更…鲜活一点吧。”
最后几个字,她说得有些慢,仿佛在仔细斟酌用词。
贺峻霖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看着她难得流露出的、带着点向往又有点羞赧的神情,想起她刚才怕苦吐舌头的模样,忽然觉得眼前的林叙栀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了。
她不只是那个专业第一的学霸,不只是那个一丝不苟的合作者,她内心也有着对更高境界的向往,甚至还有着一点对于“鲜活”的渴望和怕苦的小习惯。
他笑了笑,语气非常真诚:
贺峻霖“我觉得这个目标很棒。”
贺峻霖“何老师那种控场和共情能力,确实很难得。”
贺峻霖“而且…”
他顿了顿,看着她
贺峻霖“我觉得你现在就挺鲜活的,尤其是在广播的时候。”
林叙栀闻言,猛地抬起头,对上他带笑的眼睛,耳根微微发热,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好低下头,小声说了句:
林叙栀“…谢谢。”
但心里,却因为这句话和刚才那番坦诚的交流,以及那个关于咖啡的小插曲,泛起一阵细微而温暖的涟漪。
周日下午,最后一次对稿。
他们在广播站里,伴着窗外渐沉的夕阳,完整地顺了一遍流程。
当念到那封关于图书馆陌生人的来信时,林叙栀的声音温柔而充满共情;念到室友趣事时,贺峻霖的语调活泼又带着温暖。
音乐恰到好处地切入,一切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对稿结束,房间里安静下来。
林叙栀“好像……差不多了。”
林叙栀轻轻呼出一口气,看着眼前被修改得密密麻麻的最终稿。
贺峻霖“嗯,比任何一次都顺利。”
贺峻霖点头,语气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贺峻霖“明天就是最后一次了。”
林叙栀“是啊。”
林叙栀应道,目光也落在稿子上,沉默了几秒。
四周的合作,从最初的陌生拘谨,到现在的默契自如,甚至分享了关于未来的模糊梦想和怕苦的小秘密,时间不长,却仿佛经历了很多。
林叙栀“不过”
她忽然抬起头,看向贺峻霖,很认真地说
林叙栀“这四周,很开心。谢谢你。”
她的直白和真诚让贺峻霖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笑容明亮:
贺峻霖“我也很开心。谢谢你,林叙栀。合作愉快!”
他向她伸出手。
林叙栀看着他的手,微微迟疑了一下,然后也伸出手,轻轻与他握了一下。
林叙栀“合作愉快。”
她的手有些凉,但握手的动作很坚定。
一种难以言喻的、牢固的、基于共同奋斗、相互欣赏和短暂交心后的友情,在这个秋日的傍晚,伴随着最后一次对稿的结束和这个郑重的握手,悄然生根发芽。
它不同于同学间的普通情谊,也超越了工作伙伴的范畴,是一种更深刻、更难得的懂得与珍惜。
明天,将是这场秋日声音之旅的终章。
但对他们二人而言,一段新的、更加坚实的友谊,才刚刚开始谱写它的序曲。
而那个关于“温柔又有力量”的梦想,似乎也在一次次的声波传递中,悄然孕育着未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