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拼图,每一块都代表着一份崭新的体验。
林叙栀穿梭在不同的演播厅和外景地之间,仿佛进行着一场沉浸式的社会实践。
她在《歌手》的紧张竞演中感受艺术的极致,在《你好星期六》的欢声笑语里打磨亲和力,在《密室大逃脱》的惊声尖叫中挑战胆识,在《奔跑吧》的体力角逐中释放活力,在《王牌对王牌》的经典游戏里淬炼急智,甚至在《极限挑战》的“坑蒙拐骗”中见识了江湖的“险恶”……
每一次经历都像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向她展示着这个行业的广袤与多彩。
她不再是那个只埋首于书本和理论的女学生,她的足迹踏入了更鲜活、更复杂也更有趣的现实疆域。
疲惫是真实的,但充盈感和快乐也是前所未有的。
深夜,结束《你好星期六》的录制回到酒店,林叙栀卸下妆发,却没有立刻休息。
她泡了杯温热的牛奶,坐在窗边,看着窗外城市的霓虹。
一种平静而确信的感觉,缓缓从心底升起。
她想起自己曾经站在人生的岔路口,那份来自本校保研的录取通知书曾是她苦读多年梦寐以求的答案。
但此刻,她无比清晰地意识到,当初选择放弃读研,投身于这片更广阔天地的决定,是正确的。
书本上的理论依然重要,但它们变成了她理解世界的工具之一,而非世界的全部。
而现在她所经历的、所感受的、所创造的,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予的鲜活经验。
她正在做的,是真正“活着”的事业,是与“人”打交道的事业。
这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满足。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散开,脑海中像过电影般闪现过一张张面孔。
想起何老师,总是如定海神针般给她指引和安心的力量。
有他在,仿佛天塌下来都有人顶着。
想起娜姐和迪哥,他们就像快乐的源泉,总能轻易点燃现场,也教会她如何放下包袱,享受纯粹的欢笑。
然后,她的思绪停留在了那七个年纪相仿的男生身上。
她想起了和马嘉祺在排练室里,为了一个音符、一句歌词反复推敲的专注与共鸣。
那种精神世界的同频震颤,让她感到被深刻理解。
想起了和丁程鑫在“好六”舞台上无数次默契的对视和接话,他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她的情绪,在她需要时递上支持,那种被稳稳接住的感觉,令人安心。
想起了和宋亚轩在《王牌》里,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冷不丁的幽默,总能让她忍俊不禁,氛围变得轻松又好玩。
想起了和刘耀文在密室里,他明明自己怕得要死却还是会挡在她身前的背影,那种笨拙又真诚的担当,让她觉得温暖又可靠。
想起了和张真源在《奔跑吧》里,他永远温和有礼、照顾着每个人的情绪,像和煦的春风,让人不自觉地感到舒服和信任。
想起了和严浩翔在《极限挑战》里,他冷静分析、偶尔腹黑但逻辑缜密的样子,那种聪明人之间的交锋与合作,让她觉得棋逢对手,酣畅淋漓。
甚至想起了和贺峻霖……想起大学时那些恪守分寸的专业合作,想起他微信上偶尔的专业请教和插科打诨,想起在“西游”里他活泼搞怪、全然放松的另一面。
和他們每一个人在一起的感觉,都很不一样。
和马嘉祺在一起,是沉静的、深入的,关乎艺术与内心的探索。
和丁程鑫在一起,是安心的、默契的,仿佛并肩作战的伙伴。
和宋亚轩在一起,是轻松的、快乐的,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趣味。
和刘耀文在一起,是温暖的、被保护的,能感受到纯粹的真诚。
和张真源在一起,是舒适的、被尊重的,如沐春风。
和严浩翔在一起,是刺激的、充满挑战的,需要调动全部智慧。
和贺峻霖在一起……则是一种复杂的、交织着过往竞争、专业认可和如今新发现的有趣的熟悉感。
但这些不同的感受,似乎又奇异地指向同一种底色。
那是一种……什么呢?
林叙栀微微蹙起眉,努力捕捉着心底那一丝模糊却共同的感受。
不是爱情,至少不全是。
那太狭隘了。
那更像是一种……归属感。
对,就是归属感。
和他们在一起时,她不需要刻意证明什么,不需要伪装成另一个人。她可以是她自己——可以冷静,可以犯傻,可以较真,也可以开怀大笑。
他们见过她在专业领域的游刃有余,也见过她生活里的笨拙和小毛病;他们接受她的安静,也鼓励她的活泼。
他们是一个热闹的、温暖的、充满生命力的“场”,而她,不知从何时起,已经被这个“场”自然而然地接纳、包容,甚至成为了其中和谐的一部分。
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和家人在一起的血缘羁绊,也不同于和夏蕊那样纯粹的室友友情。
它更复杂,更立体,交织着专业的互相欣赏、性格的彼此吸引、共同经历的战友情,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如同家人般的亲切与放松。
正是在与他们一次次的相遇、合作、分别又重逢中,她才更快地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变得更鲜活,更自信,更确定自己的选择。
想到这儿,林叙栀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一种温热的、饱满的情绪充盈着心间。
她忽然觉得,命运的安排真的很奇妙。
当初那个看似放弃了“稳妥”学术道路的选择,却引领她走向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遇到了这么多美好的人,收获了如此珍贵的情感连接和成长。
这远比一份漂亮的学历更让她感到富足。
牛奶渐渐凉了,但林叙栀的心却越来越暖。
她不再去深究那具体是什么感受,她只知道,这些遇见,都是她选择这条路上,最美好的馈赠。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不再是一个人。
她身后有师长的提携,有同事的支持,还有这样一群亦友亦师亦同伴的、温暖又闹腾的“家人”。
她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而柔和的光芒。
她准备好了,去迎接更多的挑战,也去收获更多的故事。
而属于她和他们的故事,显然,还远远未到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