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时天色已经暗了。
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寝室的路上,路灯将影子拉得很长。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妈妈发来的消息,叮嘱我注意保暖,不要太累。
回复完消息,我鬼使神差地点开了马嘉祺的朋友圈。
最新一条是三天前,转发的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没有配文。
下面有林雪的点赞。
我关掉手机,抬头望向天空。
十一月的夜空很干净,几颗星星稀疏地挂着,发出冷冽的光芒。
回到寝室,周雨薇还没回来。
我打开台灯,继续攻克那道物理题。
思路依然不顺畅,反而越解越乱。
烦躁地扔下笔,我起身倒水喝。
窗外的教学楼还有几间教室亮着灯,像是黑夜中坚守的灯塔。
忽然想起高二那年,也是这样的夜晚,我和马嘉祺在图书馆学习到很晚,出来时整个校园都安静了。
马嘉祺“以后你想考哪里?”
他当时问,呵出的白气在夜色中消散。
夏姜“不知道。”
我老实回答,
夏姜“可能留在本市吧。”
他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路灯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交汇在一起,又很快分开。
手机突然的震动将我从回忆中拉回。
是班级群的消息,关于明天早自习的调整通知。
往下翻,看见马嘉祺的头像安静地躺在群成员列表里,已经很久没有发言了。
我重新坐回书桌前,深吸一口气,继续面对那道难题。
这一次,我换了一种思路,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切入。
时间在笔尖悄悄流逝,当我终于得出正确答案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
周雨薇早就回来了,正躺在床上看小说。
周雨薇“解出来了?”
夏姜“嗯。”
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洗漱完躺在床上,我却毫无睡意。
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又熄灭。
最终我还是点开了和马嘉祺的聊天界面。
夏姜“有一道物理题想请教。”
我打字,又逐个删掉。
夏姜“最近怎么样?”
还是删掉。
最后只发了一句:
夏姜“恭喜保送。”
没想到几分钟后,居然收到了回复:
马嘉祺“谢谢。你最近怎么样?”
我看着那条消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正在犹豫时,又一条消息跳出来:
马嘉祺“高三很辛苦吧?注意休息。”
夏姜“还好。”
夏姜“在努力。”
那边显示“正在输入”了一会儿,发来一张照片。
是他整理的电磁学笔记截图,重点部分用红笔标出。
马嘉祺“不知道有没有用,”
马嘉祺“之前整理的。”
我看着那张照片,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这一刻,所有微妙的距离感似乎都消散了,他还是那个愿意分享笔记的马嘉祺。
夏姜“谢谢。”
夏姜“很有用。”
马嘉祺“加油。”
马嘉祺“相信你可以的。”
关掉手机,我在黑暗中睁着眼睛。
窗外的风声似乎小了些,星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墙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我知道,每个人都在走向不同的未来。
保送也好,高考也罢,都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段旅程。
而那些曾经同行的人,即使走向不同的方向,也曾彼此照亮过前行的路。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来到教室。
在倒计时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回到座位,翻开练习册。
窗外的梧桐树叶已经落尽,枝桠清晰地分割着天空。
但我知道,在那些看似枯槁的枝头,新的芽苞正在悄悄孕育,等待来年春天的绽放。
就像我们一样,在看似单调重复的日子里,悄悄积蓄着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