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中传的节奏快得惊人,开学第一周就布置了采风作业,要求我们在一周内完成一组街头摄影。
我每天背着相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从清晨拍到日落。
偶尔在朋友圈看到马嘉祺发的状态,都是在北大图书馆或实验室的照片。
周雨薇在中戏经常发画室的照片,赵明则在南航的实验室里与各种飞行器零件为伴。
我们四个人在四个城市,过着截然不同却又莫名相似的大学生活。
一个周五的下午,我突然收到马嘉祺的消息:
马嘉祺“这周末有空吗?之前在火车站说好要带你熟悉北京。”
我看着满满的日程表——周日要交采风作业,周六系里还有新生联谊会。
但鬼使神差地,我回复:
夏姜“周六下午可以。”
马嘉祺“好,两点北大东门见。”
周六我如约来到北大东门。
马嘉祺已经等在那里,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比高中时瘦了些,但眼神依然清澈。
马嘉祺“讲座三点开始,”
他递给我一张临时校园卡,
马嘉祺“关于天体物理的,应该很有意思。”
我跟着他走在北大的校园里,这里与中传是截然不同的氛围。
未名湖碧波荡漾,博雅塔庄严矗立,到处是捧着书本的学生,安静得能听到风吹过柳树的声音。
讲座在一个古香古色的阶梯教室里进行。
我坐在后排,努力想听懂教授讲的黑洞和暗物质,最后还是败下阵来。
转头看马嘉祺,他却听得全神贯注,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讲座结束后,他带我在校园里散步。
马嘉祺“能听懂吗?”
他问。
我老实摇头:
夏姜“完全不懂。你们平时就学这些?”
马嘉祺“基础课更多些。”
他说,
马嘉祺“不过这周的实验课很有意思,关于量子纠缠...”
他说起专业知识时眼睛会发光,那种热爱是掩饰不住的。
我静静地听着,虽然不太明白,却能感受到他的热情。
马嘉祺“你呢?”
他突然问,
马嘉祺“中传怎么样?”
夏姜“忙死了。”
我笑着说,
夏姜“这周要交采风作业,每天都在外面跑。不过很有意思,昨天在胡同里遇到一个做糖人的老爷爷,和他聊了一下午。”
我们沿着未名湖漫步,聊着各自的大学生活。
他在实验室里调试仪器,我在街头采访;他在图书馆啃专业书,我在编辑部赶稿。明明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却奇异地有种共鸣。
马嘉祺“其实...”
他顿了顿,
马嘉祺“从中传到北大,只要四十分钟。”
我愣了一下,才明白他是在回应我说过的“距离不远”。
夏姜“但好像比高中时还难见面。”
我轻声说。
他沉默了一会儿:
马嘉祺“时间总是不够用。”
是啊,时间总是不够用。
他要做实验参加竞赛,我要采风写稿。
明明在同一座城市,却像两条平行线,偶尔相交,又各自延伸。
夕阳西下时,他送我到地铁站。
马嘉祺“下次我去中传,”
他说,
马嘉祺“听说你们学校食堂很有名。”
夏姜“好啊,”
我笑着点头,
夏姜“带你去尝最有名的麻辣香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