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飞第一次注意到乐佳,是在高三开学第一天的篮球场上。
那个清瘦的转学生独自一人在球场边缘练习投篮,动作干净利落,眼神里却有种与年龄不符的倔强和防备。
“新来的?一起打?”高一飞抱着篮球走过去。
乐佳只是摇摇头,收拾书包离开了。
后来高一飞才知道,这个转学生叫乐佳,和酗酒的父亲一起搬到了这座小城。他的母亲在他初中时离开了家,从此音信全无。
---
高三的生活紧张而单调,但对高一飞来说,每天最期待的时刻就是放学后和乐佳一起在爷爷的小卖部里写作业的时光。
“这里安静。”乐佳这样解释自己为什么愿意来。
爷爷很喜欢乐佳,常常偷偷在他的书包里塞些零食。“那孩子,眼睛里有火。”爷爷这样说。
高一飞懂爷爷的意思。乐佳的眼睛里,确实燃烧着一种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火焰。
渐渐地,他们开始一起复习,互相抽查知识点,分享有限的复习资料。在无数个夜晚的陪伴中,有什么东西在他们之间悄然生长。
高考前三个月的一个晚上,乐佳的父亲又喝醉了,跑到学校门口大吵大闹。乐佳躲在教室里不肯出来,是高一飞走出去,冷静地对那个醉醺醺的男人说:
“叔叔,乐佳在好好学习,他会考上好大学的。您先回家休息吧。”
男人骂骂咧咧地走了。高一飞回到教室,看见乐佳趴在桌子上,肩膀微微颤抖。他第一次鼓起勇气,轻轻拍了拍他的背。
“别怕,有我在。”
那天晚上,他们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分岔路口,高一飞轻轻握住了乐佳的手。
“我们一起考去北京,好吗?”
乐佳没有抽回手,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
他们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段感情,在繁重的学业间隙中寻找着属于两个人的小确幸。一张传递的纸条,一个默契的眼神,一次短暂的并肩而行,都成了灰色高三里最明亮的色彩。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一个周五的晚上,爷爷提前从亲戚家回来,推开小卖部的门,正好看见两个男孩靠在一起分享同一副耳机,乐佳的头轻轻靠在高一飞的肩膀上。
空气瞬间凝固。
高一飞猛地站起来:“爷爷,我们...”
爷爷沉默地看着他们,目光从震惊逐渐变得复杂。最后,他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快要高考了,别耽误学习。”
那一刻,高一飞的眼眶湿润了。他明白,这已经是这位老人能给出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与包容。
---
但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
不知怎么,乐佳的父亲得知了这件事。这个终日酗酒的男人勃然大怒,认为儿子“学坏了”,直接冲到了学校。
“高一飞是哪个小兔崽子?敢带坏我儿子!”他在教学楼里咆哮,引来无数异样的目光。
校长办公室里,乐佳的父亲指着高一飞的鼻子大骂:“变态!离我儿子远点!”
乐佳脸色惨白,浑身发抖。高一飞想上前,却被爷爷拉住了。
“乐先生,”爷爷平静地开口,“孩子们马上就要高考了,有什么事等考试后再说,行吗?”
“等什么等!现在就必须断了!”男人怒吼着,“乐佳,跟我回家!”
乐佳被父亲强行拖走的那一刻,回头看了高一飞一眼,那眼神里满是绝望和告别。
---
之后的日子,乐佳再也没来上学。
高一飞给他发的信息全都石沉大海,去他家楼下等,也只等到乐佳父亲的一盆冷水。
“他转学了,你死心吧!”男人恶狠狠地说。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高一飞把自己埋进题海里,只有学习能让他暂时忘记心痛。偶尔,他会摸出乐佳落在他这里的那支笔,久久发呆。
“好好考试,”爷爷拍拍他的肩膀,“有缘的人,走不散。”
高考结束后,高一飞如愿收到了北京某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站在人生的新起点,心里却始终缺了一块。
---
大学开学一个月后的一个下午,高一飞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
他的心猛地一跳,慢慢走近。
“乐佳?”
那个背影僵住了,缓缓转过身来。四目相对的瞬间,高一飞看见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和来不及掩饰的欣喜。
“你怎么...”乐佳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考了623分。”高一飞在他对面坐下,“你呢?”
“621。”
他们沉默地对视着,千言万语都融在了这个眼神里。
后来高一飞才知道,乐佳的父亲再婚后,不再管他。他终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大学,选择人生。
“对不起,”乐佳低声说,“那时候我爸以死相逼,我...”
高一飞摇摇头,隔着桌子握住他的手:“都过去了。”
---
大二那年春天,他们一起坐在操场边上,看着远处的夕阳。
“我申请了学校的交换生项目,”高一飞突然说,“去加拿大,两年。”
乐佳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
“一起走吧,”高一飞转头看着他,“我们可以去一个能够光明正大牵手的地方。”
乐佳的眼里闪着泪光,用力点了点头。
临行前的晚上,高一飞带着乐佳回家告别。爷爷已经头发花白,却还是那样慈祥地笑着。
“在外面互相照顾,”爷爷把两个红包塞进他们手里,“记得常视频。”
机场里,他们并肩通过安检,走向登机口。
当飞机冲上云霄,高一飞轻轻握住乐佳的手,十指相扣。
“这次,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乐佳靠在他的肩膀上,微笑着闭上眼睛。
窗外,是一片崭新的天空。而在彼此身边,是他们寻找了整个青春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