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人准大一生,高中学文科,也算是学有所成😊
以下汇总高中有用知识点,主打政史地,偶尔会有语数英知识点。
总结答题规律,让你拿分😉在最好的青春年华追求卓越。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切的根基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不扎实,一切都是白搭。
我相信,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分耕耘会有一分收获。
你们觉得,答题的要诀是什么?
是答题模板吗?🤔
还是纯粹的知识点堆砌?🤔
答题模板只是归类大体方向,说白了,就是元模板,说的太笼统,依旧没分,要学会掌握二次知识。
纯粹的知识点堆砌,有点脑子,会运用学科语言,但不会简洁语言,两三行过去只是一个知识原理,而通常像地理一个知识原理通常一行半就可,最多两行。
当然,还要学会延伸知识点。
这在文科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政治,在大考中,一般是不会出现小切口试题,大多为大切口,一本书的知识点,光政治就有7本书,综合运用能力是要会的,相关课题是要背的,
针对哲学,如果它出了一个运用«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回答问题,唯物辩证法有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联系观有5个原理,发展观有5个,矛盾观有10个,你不知道总特征,准备写到天荒地老吗?答题的空间够用吗?时间够用吗?
政治的哲学原理知识固然重要,但还是要有材料分析。在河南高考中,重要的不是学生书背的好不好,而是材料转化,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一条原理可能只占1到2分,一个大题至少有两条原理,12分的大题,剩下的都是材料分。
接下来讲讲历史。
选择题多刷题,会在后面总结一下规律,这里就不再多说。
大题嘛,知道“牛肉面”原理吗?
所谓牛肉面🍜,就是把牛肉放在最上面,清晰了然。
放在这里,就是说你要把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然后再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放到后面,不是说越多越好,而是有用的才好。
高考答案有国标和省标,一般来说,省标会根据考生作答情况,认为这个说法是否可以拿到分。
☆☆☆比如让你回答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改革特性,国标答案比较简洁,一般都从材料提取,也有书本知识。
学生作答会从时间角度:历史悠久,创新角度:既有延续,又有创新等多角度。
那么省标就会将其作为答案。
所以,不要有心理压力,怕写✍🏻的不对,有的时候,偏偏就是对的。
再来说说地理。
选择题不要你觉得,要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
大题仍旧基础知识+大题模板
所以,读材料,读材料,读材料,很重要的。
最后,要对知识敏感,一个简简单单的材料题就能联想到相关知识,材料不尽然都是废话,比如政治法律那块,材料说小明20岁,小红19岁,结婚了,婚后感情不和,想离婚,然后又对财产分割不满,于是到法院判决离婚,分割财产,法院不予受理,依法驳回。请问,法院的做法对吗。
法院做的当然是对的。
OK,你想到什么了吗?
先从年龄这块,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男22女20,所以压根没有法律婚姻保护。
离婚有协议离婚和判决离婚,当然在有结婚🤵👰🏻登记的前提下。
然后财产划分,没有婚姻事实,只能算同居处理,各自的钱只能是各自的。
英语的话,我只能说多背单词吧,多做题,对满篇都是英语单词要有耐心。
说实话,我这个人不爱背单词,众多人都会的单词我却不知道什么意思,英语早读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昏昏欲睡,如果老师👩🏻🏫不说提问我的话,包是摸鱼的,啥也不会。
英语实力不祥,高一没下过110,高二考过最低68,一直在70到90间徘徊,老师一问我,我就说看见英语单词我就头疼,做阅读理解没耐心,刷刷写下✍🏻答案,20个能错14个😖,主要我英语字还好,能拉分。
后来高三我明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认真做题,自己总结规律,掌握技巧,嘿,考过116,考过120,在五市联考下班级不到10个人及格,我就考了92,后来我就用这种方法做题,不过是耐心罢了。
……
预祝各位前途璀璨,光芒万丈,听欢呼人海泛波涛,神龙🐉现,腾空起,直上云霄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