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破晓时分,“实体会”的十五家商户将总计七十五万元资金汇入新开的联盟账户。这是一场豪赌,几乎每家都押上了大半积蓄。
李明在银行办理完转账手续,手心全是汗。回到店里时,发现已有三位年轻人在等候——都是看到消息后主动前来投奔的前平台技术人员。
领头的叫孙哲,前美团高级工程师,因不满公司战略方向而离职。“李老板,我们看过你们的倡议书。”他推了推眼镜,“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信念。”
技术团队当天就在拉面店阁楼上搭起了临时工作站。孙哲带来的第一个消息让人心惊:通过反向追踪,他们确认之前的系统故障确实是人为的——某个第三方支付接口被植入了特定时间的触发代码。
“平台没有直接攻击,那样违法。他们只是‘允许’了这次攻击的发生。”孙哲冷静地分析,“这意味着,他们能随时让这种情况重演。”
危机感促使团队加快了开发进度。七天时间,阁楼上的灯光几乎从未熄灭。李明每天为技术人员准备餐食,看着他们争论技术方案,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爬满他看不懂的代码。
在这期间,平台的打压变得更加隐蔽而精准。
美团的算法开始将联盟商户的配送范围缩小至500米内;京东则“意外”泄露了联盟商户的成本数据,导致竞争对手针对性降价;淘宝闪购虽然相对温和,但也悄然调整了流量分配权重。
更可怕的是,一些联盟商户开始收到税务稽查和消防检查的突然通知,显然是有人“匿名举报”。
“这是在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川菜馆老陈在紧急会议上拍桌怒吼,“想让我们疲于应付,没空搞自己的系统!”
压力之下,联盟内部再次出现裂痕。有三位商户提出退出,取回了投资款。剩下的十二家更加坚定,但气氛凝重。
第十天深夜,系统初版终于完成测试。孙哲演示时,手指微微颤抖:“这是接单模块,这是配送调度,这是会员管理…虽然简陋,但完全自主可控。”
就在这时,店里突然断电,整个街区陷入黑暗。备用电源启动后,技术团队发现服务器有被入侵的痕迹,但核心代码已被孙哲提前加密转移。
“他们来了。”孙哲盯着屏幕上的异常日志,“比预期还快。”
李明走到窗前,看到街角有辆车缓缓驶离。他明白,这场技术攻防战已经真刀真枪地开始了。
第二天,平台发动了最直接的攻击——价格战。以“京都一麺”为中心,半径三公里内的所有非联盟商户同时推出“豚骨拉面买一送一”活动,明显是针对性的打压。
李明的订单量骤减70%。其他联盟商户也遭遇类似情况。
“这是亏本赚吆喝!”老陈在电话里气得声音发颤,“他们每卖出一份就在亏钱,就是要逼死我们!”
就在联盟陷入绝望之际,转机意外降临。
一位美食专栏作家意外发现了这个“商户反抗平台”的故事,撰写长篇报道发布在知名媒体上。文章迅速引发热议,#传统商户反抗外卖平台#的话题登上热搜。
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选择联盟商户下单,以表示支持。订单量不仅回升,甚至超过了以往水平。
“这不是长久之计。”李明保持着清醒,“热度会过去,同情心会疲劳,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说话。”
联盟抓住这个机会,正式推出“实体会”APP。没有巨额补贴,只有一句承诺:“每一份餐都来自真实的厨房,每一位厨师都为你用心烹饪。”
首批一万名下载用户中,大多是长期光顾的老顾客。他们认可商户的品质,也认同联盟的理念。
然而,平台的反击更加犀利。美团更新用户协议,禁止骑手配送非平台订单;京东则向商户发出律师函,指控联盟“不正当竞争”;最致命的是,淘宝闪购虽然态度相对温和,但也开始限制联盟商户的流量。
APP上线第三天的中午,系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DDoS攻击,每秒数十万次的虚假请求让服务器几近瘫痪。
技术团队全力应对的同时,李明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李老板,我是王薇。”电话那头的女声依然冷静,“你们的反抗很精彩,但该结束了。美团愿意收购你们的系统和技术团队,价格是你们投入的三倍。”
李明几乎要笑出声:“王总觉得我们会答应吗?”
“不是觉得,是知道。”王薇的语气带着怜悯,“因为你很快就会收到一个消息:你们的技术负责人孙哲,曾经在美团战略部工作过三年。而他离职的原因,是参与了一个类似的项目——测试如何低成本收购反抗平台的中小商户。”
电话挂断后五分钟,李明收到匿名发来的孙哲人事档案截图,时间戳正好是一年前。
那一刻,李明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技术团队的阁楼上,孙哲正在全力抵御攻击,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似乎感受到了李明的目光,抬起头,推了推眼镜,露出一个疲惫的微笑。
李明手握证据,却迟迟没有打开。他突然想起那个神秘警告短信,那个在黑暗中示警的人。
这个人,究竟是谁?而孙哲,又真的是平台安插的内线吗?
服务器警报声再次响起,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急促。攻击升级了。
李明深吸一口气,走向技术团队。无论真相如何,此刻他们必须先守住这座刚刚筑起的代码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