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玥没想到这么快就又见到了杨锦荣。
周三下午,法医部接到通知,有一具需要特别处理的尸体即将送达。当她推着运输车来到接收区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杨锦荣正与她的导师张法医交谈,神情严肃。他今天没戴眼镜,警服挺括,眉宇间比那天在食堂多了几分锐利。
“心玥,过来一下。”张法医招手叫她,“这位是杨锦荣督察,负责这个案子的调查。尸体交接后,你需要配合他做一些初步检查。”
林心玥点点头,不敢多看杨锦荣,专注于交接手续。但当她的手无意间触碰到尸体袋时,还是忍不住微微颤抖了一下。
“第一次接触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杨锦荣轻声问,不知何时已站到她身旁。
“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会紧张。”她老实承认,戴上橡胶手套。
杨锦荣也戴上手套,出乎意料地没有离开,而是留下来协助她将尸体转移到解剖台上。“死者是涉嫌跨境走私的重要证人,死因可疑但表面无明显外伤。”他简洁地说明情况,“我们需要尽快确定是否为他杀。”
工作中的杨锦荣与食堂里那个请她吃芒果布丁的男人判若两人。他专业、冷静、条理清晰,每一个指令都准确无误。但每当林心玥需要什么工具时,他总能提前递到她手中,仿佛能预知她的需求。
两小时的初步检查结束后,林心玥脱下手套,长长舒了口气。
“结论是窒息死亡,但具体是自缢还是他杀制造的假象,还需要进一步解剖确认。”她向杨锦荣汇报,却发现他的目光落在她的手腕上。
“这里沾到了。”他指了指自己的手腕内侧示意。
林心玥低头一看,果然有一小片血迹不知何时沾在了腕部。她正要去清洗,杨锦荣已经拿起一旁的消毒湿巾,轻轻握住她的手腕,仔细替她擦拭。
他的动作自然而专业,仿佛只是帮助同事的一个寻常举动。但林心玥能感觉到他指尖的温度透过湿巾传来,让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
“谢谢。”当他把擦干净的腕部轻轻放开时,她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应该我谢谢你,加班帮忙。”杨锦荣看了眼手表,“已经八点多了,你还没吃晚饭吧?”
仿佛响应他的话,林心玥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她顿时脸红到了耳根。
杨锦荣的嘴角扬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粥店,这个时间点喝碗热粥对胃好。”他顿了顿,补充道:“顺便可以聊聊案子的细节。”
这听起来既像是邀请,又像是工作需求。林心玥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粥店离警局不远,装修朴素但干净。老板娘似乎认识杨锦荣,直接领他们到了一个较为安静的卡座。
“这里的鱼片粥很好,或者你想试试他们的招牌瑶柱粥?”杨锦荣递过菜单,语气自然得像他们已经这样一起吃过很多次饭。
最后他们点了两种粥分享。等待上菜时,杨景荣拿出平板电脑,调出案件相关资料:“根据目前的线索,死者原本约定昨天向我们提供重要证据,但今天早上却被发现死于家中。”
林心玥仔细查看照片:“颈部索沟的特征显示可能是自缢,但我注意到他指甲缝里有微量纤维,已经提取样本送检了。”
“很细心。”杨锦荣赞许地点头,“这点连初步现场勘查都漏掉了。”
粥上来时,杨锦荣很自然地先为她盛了一碗。热腾腾的粥暖胃暖心,林心玥确实饿坏了,小口却迅速地吃着。
“慢点,烫。”杨锦荣轻声提醒,将自己那碗晾得稍凉一些的粥与她的交换,“试一下这个,温度应该刚好。”
这个体贴的举动让林心玥怔住了。她低头喝着恰到好处的粥,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杨警官对谁都这么体贴吗?”她忍不住问,随即后悔自己的冒失。
杨锦荣抬眼看她,灯光在他的睫毛下投下浅浅阴影:“叫我锦荣。”他纠正道,然后轻轻搅拌着碗里的粥,“不是对谁都这样。”
这句话简单却意味深长。林心玥不敢追问,只好埋头喝粥,掩饰突然加快的心跳。
饭后,杨锦荣坚持送她回家。夜已深,街上行人稀少。他的车平稳地行驶在霓虹灯闪烁的街道上,车内放着轻柔的古典乐。
“今天谢谢你。”到达公寓楼下时,林心玥解开安全带,“不仅为晚餐,更为...所有的照顾。”
杨锦荣转头看她,车内灯光昏暗,他的眼神却明亮:“心玥,周五晚上警局有个小型音乐会,几个同事组成的乐队表演。你有空来看吗?”
这显然不是工作相关的邀请。林心玥的心跳又开始加速:“我应该有空。”
“那我到时候来接你。”杨锦荣微笑,“晚安,好梦。”
直到走进电梯,林心玥才意识到他叫了她的名字,而不是“林小姐”或“林法医”。那个称呼在他口中说出,莫名地温柔动听。
周五整整一天,林心玥都处于一种轻微的紧张状态中。她反复思考晚上该穿什么,最后选了一条简单的淡蓝色连衣裙,既不显得过于刻意,又比平时的职业装柔和许多。
杨锦荣准时出现在她公寓楼下。当他看到她时,眼睛明显亮了一下:“你很美。”
简单的三个字让林心玥脸颊发热:“谢谢。”
音乐会是在警局的活动室举办的,出乎意料地来了不少人。杨锦荣一带她进场,就引来了几道好奇的目光。
“锦荣,难得见你带朋友来。”一个肩上带着高级警衔的中年男子走过来,友好地朝林心玥点头。
“刘sir,这位是法医部的林心玥医师。”杨锦荣介绍道,手轻轻扶在她后腰处,一个保护性却不越界的姿势,“心玥,这是刑侦部的刘警司。”
林心玥注意到杨锦荣介绍时用的是“医师”而非“实习生”,这个小小的细节让她感到被尊重。
音乐会其实是一群警察同事组成的业余乐队表演,水平参差不齐却充满热情。杨锦荣被几个同事拉去合唱了一首粤语老歌,他推辞不过,只好上台。
林心玥惊讶地发现他唱歌相当好听,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演绎着深情的歌词,目光不时望向她所在的方向。当唱到“一生何求,唯愿与君同行”时,他的注视让她几乎屏住呼吸。
表演结束后,大家开始自由社交。杨锦荣很快回到她身边,递给她一杯果汁:“还好吗?会不会很无聊?”
“一点也不,很有趣。”林心玥真诚地说,“没想到你唱歌这么好听。”
杨锦荣微微低头:“很久没唱了,有点生疏。”
这时,一个年轻女警走过来,大胆地拍了拍杨锦荣的手臂:“杨师兄,下次乐队练习你一定要来啊,我们缺个主唱。”
杨锦荣礼貌但保持距离地点头:“看时间安排。”他的手始终没有离开林心玥的后腰,一个细微却明确的信号。
女警离开后,他轻声对林心玥说:“想离开了吗?我知道天台有个不错的观景处。”
他们悄悄溜出活动现场,沿着楼梯来到警局大楼的天台。香港的夜景在眼前铺展开来,璀璨如星河。
“我有时加班晚了,会来这里静一静。”杨锦荣靠在栏杆上,夜风吹起他的头发,柔和了他平日严谨的形象。
林心玥站在他身旁,感受着香港夏夜微凉的风:“真美。”
“是啊,”杨锦荣应道,但他的目光没有看向夜景,而是注视着她,“真美。”
林心玥转头迎上他的目光,两人在星空下静静对视。某种无声的情感在空气中流动,比任何言语都更加明确。
“心玥,”杨锦荣的声音比平时低沉几分,“我知道我们认识不久,但我想坦白地告诉你,我对你有超出同事的好感。那天在档案室,不是偶然,我早就注意到你了,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认识你。”
这番直白的告白让林心玥心跳如鼓,但她并不惊讶。那些看似偶然的相遇,那些细微的体贴,早已暗示了什么。
“我也...”她深吸一口气,勇敢地回应,“我也对你有好感,锦荣。”
杨锦荣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轻轻握住她的手:“那么,你愿意给我一个机会吗?让我们不只是同事?”
他的手掌温暖而坚定,林心玥没有挣脱:“我愿意。”
远处城市的霓虹闪烁,天台上的两人相视而笑,一个新的故事刚刚开始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