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韩娱:过分觊觎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JYP  金材昱     

平衡

韩娱:过分觊觎

地下展演那短暂却真实的掌声仿佛还黏在耳膜上,回到“镜像”那间冰冷的水泥练习室,气氛却并未轻松多少。成功的余温尚未散去,更严峻的挑战已接踵而至。

林允珠的效率一如既往地惊人。她没有对那场演出做任何评价,只是将一叠厚厚的资料扔在刚刚结束基础训练的三人面前。

“玩够了?”她的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热身结束。现在,开始真正的作业。”

资料的第一页,是市场分析报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冷冰冰地揭示着当前K-pop市场的流行趋势、粉丝偏好、竞争对手动态。后面跟着的是几份风格迥异的音乐Demo,从时下最流行的热带浩室到复古City Pop,制作精良,旋律抓耳,几乎是市场成功的标准答案。

宋敏圭拿起一份Demo耳机,听了一段,眉头微蹙。旋律很悦耳,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朴彩英直接嗤笑一声,将耳机扔回桌上:“让我唱这种口水歌?不如直接杀了我。”金贤宇则小心翼翼地看着那些数据报告,眼神里流露出熟悉的惶恐——迎合市场,似乎是他最熟悉也最恐惧的道路。

林允珠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觉得庸俗?抗拒?很好。这说明你们的‘真实’还没被完全磨平。”

她话锋一转,指向白板上那个扭曲的镜像符号:“但‘镜像’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你们躲在角落里孤芳自赏。我们要创造的‘异数’,必须要有撕裂现有秩序的力量。而力量,需要被看见,被听见,甚至……被消费。”

她打开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复杂的方程式,一边是“艺术独特性”,另一边是“市场接受度”,中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解这道题。”林允珠的目光扫过三人,“在保持你们核心特质——宋敏圭的叙事张力,朴彩英的破坏性节奏,金贤宇的脆弱真实——的前提下,找到一种能够被更广泛受众感知、甚至接受的表达方式。不是妥协,是‘转化’。”

这个任务比之前所有的“剥离”和“重构”更加抽象,也更加困难。它要求他们不仅要忠于内心那股 raw 的力量,还要具备向外沟通的智慧和技巧。

新一轮的、更加痛苦的磨合开始了。

他们尝试将宋敏圭的身体叙事融入更具节奏感的电子节拍中,结果变得不伦不类,像舞蹈又不是舞蹈,像行为艺术又过于刻意。

他们试图为朴彩英锋利的Rap找到更旋律化的载体,但要么旋律削弱了歌词的冲击力,要么她的声音与甜美伴奏格格不入,像一把砍刀误入了交响乐团。

金贤宇的部分最为棘手。如何让他那种破碎感的声音在不失去真实性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可听性”?稍微调整,就容易滑向矫揉造作;保持原样,又可能让普通听众难以入耳。

争吵再次升级。这一次,不仅仅是艺术理念的冲突,更夹杂了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焦虑。

“这样根本不行!我们会被当成笑话!”一次失败的尝试后,朴彩英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要么就彻底一点,像地下那次一样,管他妈的别人接不接受!”

“彻底?然后呢?只在小圈子里自嗨,这就是林代表要的‘撕裂秩序’?”宋敏圭难得地提高了音量,他比朴彩英更清楚市场的残酷,“我们需要找到那个平衡点,否则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金贤宇缩在角落,看着争吵的两人,嘴唇翕动,却发不出声音。他觉得自己是最大的拖累,他的“真实”似乎是最难被市场消化的一种。

压力与日俱增。外界并非风平浪静。他们地下演出的片段不知被谁用手机拍下,模糊地流传到了网上,引发了小范围的讨论。评价两极分化,有人惊叹于这种原始的力量,称之为“K-pop清流”;更多人则嗤之以鼻,评论充斥着“这是什么鬼东西”、“故弄玄虚”、“难听死了”、“过气明星和失败者的抱团取暖”。

这些负面评价像针一样扎进金贤宇的心里,也让宋敏圭和朴彩英更加焦躁。

转折发生在一个深夜。三人因为一个编曲细节再次争执不下,疲惫和沮丧几乎达到顶点。练习室里一片狼藉,气氛降到了冰点。

金贤宇突然走到电子琴前,手指犹豫地按下了几个单音。那不是旋律,只是一组不和谐的和弦,沉闷而压抑。他抬起头,眼睛因为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声音沙哑:

“我……我昨晚睡不着……脑子里一直是那些骂我们的话……还有……演唱会那个破音……”

他断断续续地说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琴键上滑动,发出更多杂乱无章的音符。

“我在想……也许……我们不需要刻意去找什么平衡……”他的声音渐渐带上了一点哭腔,却又有一种奇异的坚定,“我们的痛苦……我们的不适应……本身就是一种……沟通……只要……只要足够真……”

他说不下去了,把脸埋在了琴键上,发出一阵混乱的鸣响。

朴彩英和宋敏圭都愣住了,看着那个趴在琴键上微微颤抖的背影。

长时间的沉默。

然后,朴彩英突然骂了句脏话,走到控制台前,将金贤宇刚才无意中弹奏的那组不和谐和弦录了下来,循环播放。那声音依旧刺耳,却仿佛有了不一样的重量。

宋敏圭闭上眼睛,听着那循环的、代表“痛苦”和“不适应”的音符,身体开始随着节奏微微晃动。这一次,他的动作不再试图去讲述一个具体的故事,而是纯粹地表达一种状态——一种在排斥与接纳、自我与外界之间挣扎的状态。

朴彩英拿起麦克风,她没有嘶吼,而是用一种近乎吟诵的、带着嘲讽和疲惫的语气,开始念白,内容正是网络上那些攻击他们的只言片语,但经过她的演绎,那些恶评仿佛变成了刺向自己的利刃,又像是无奈的自嘲。

一种诡异的和谐,在绝望的边缘悄然滋生。

他们没有解决那个方程式,而是选择将方程式本身——艺术与市场的冲突、自我与外界的拉扯——作为他们表达的核心。

当林允珠第二天清晨来到练习室时,看到的是累得东倒西歪、却睡得异常沉静的三个人,以及控制台上保存下来的一段粗糙但充满张力的新demo。

她戴上耳机,听完。

脸上依旧没有表情,但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极淡的、类似于“欣慰”的情绪。

这道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

但他们似乎找到了,独属于“镜像”的解题思路。

在刀刃上行走的平衡,开始了。

上一章 地下音乐 韩娱:过分觊觎最新章节 下一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