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坛的邀请函,材质厚重,烫金的政府徽章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这与艺术节那份充满设计感的电子邀请函,以及“雾巷”主唱随手递来的U盘,形成了鲜明对比。
“镜像”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从边缘的、充满实验性的艺术旷野,一把拽入了国家文化叙事的中心会场。
论坛的议题是“韩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路径”。参会者名单上,是各大娱乐公司CEO、知名制作人、学者专家,以及少数几位被官方认可的、形象积极正面的顶级偶像。而“镜像”,作为“青年文化代表”被塞进这个名单,显得格外扎眼,甚至有些荒诞。
“让我们去谈‘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路径’?”朴彩英拿着邀请函,像是拿着一个烫手山芋,语气充满了嘲讽,“跟他们说怎么把偶像当人看,而不是商品?还是教他们怎么容忍舞台上的‘噪音’和‘鬼哭狼嚎’?”
宋敏圭的表情则严肃得多:“这是个发声的机会,但也是雷区。一句话说错,可能就会被解读成对现有体系的全面否定,后果比我们在音乐上惹的麻烦大得多。”
金贤宇已经不敢说话了,光是想象在那个坐满了“大人物”的会场里发言,他就觉得呼吸困难。
林允珠看着他们,语气平淡却一针见血:“害怕了?觉得自己的‘真实’只敢在舞台上撒野,不敢拿到制定规则的人面前?”
她的话像鞭子一样抽在三人身上。
“论坛不是让你们去吵架,也不是让你们去讨好。”林允珠继续道,“是让你们去呈现一种‘存在’。让那些掌握资源和发展方向的人看到,市场除了他们精心计算的产物,还有另一种活生生的、充满矛盾却无法被忽视的样本。你们的任务,就是做好这个‘样本’,并清晰地表达出你们作为这个‘样本’的生存逻辑。”
样本。这个词精准地定义了他们在那个场合的角色。
接下来的日子,练习的重心从身体和声音的锤炼,暂时转向了思维的梳理和语言的打磨。他们需要将这段时间的经历、挣扎、对音乐和偶像产业的思考,凝练成能在正式场合表达的观点。过程比排舞更痛苦,观点的碰撞、表达的尺度、如何在保持锋芒的同时不至于被当场“请”出会场,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
论坛当天,会场庄重肃穆,空气里弥漫着香水和权力的味道。“镜像”三人穿着林允珠亲自挑选的、剪裁利落却依旧带着设计感的黑色正装,坐在后排角落,与周围西装革履的精英们格格不入。他们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好奇、审视、不屑兼而有之。
会议流程按部就班,大佬们侃侃而谈,数据、模式、全球化战略、粉丝经济……词汇光鲜,逻辑严密,构建着一个庞大而精致的产业图景。宋敏圭认真做着笔记,朴彩英强忍着打哈欠的冲动,金贤宇则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状态。
轮到“青年代表”发言环节。前面几位被推选出的偶像,发言稿显然经过团队精心打磨,内容积极向上,感谢公司培养,展望美好未来,符合所有人对“优质偶像”的期待。
然后,话筒递到了“镜像”面前。
全场目光聚焦。
宋敏圭作为代表,站了起来。他没有看稿子,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些掌握着行业命脉的面孔。
“各位前辈,老师,大家好。我们是‘镜像’。”他的开场白简单直接,“我们可能是在座各位经验中最不符合‘优质偶像’定义的一组人。我们的音乐被很多人认为‘难听’,我们的舞台被指责‘破坏规则’,我们甚至曾在重要的评审会议上选择了‘弃权’。”
开场白就让台下泛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我们来到这里,并非为了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也并非要否定在座各位为这个产业创造的辉煌。”宋敏圭的语气不卑不亢,“我们只是想呈现,在数据计算和市场预测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基于个体真实情感和表达欲的、可能笨拙、可能冒险、甚至可能失败的可能性。”
他讲述了他们从剥离到重构的痛苦过程,讲述了直播舞台上那种 raw 的力量引发的共鸣,也讲述了金唱片奖上那个“弃权”背后的思考。
“我们认为,一个真正‘可持续’且有‘创新力’的产业,应该能容纳这种‘异数’的存在。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和谐的‘噪音’,可能在未来催生出无法预料的新方向。偶像可以是完美的商品,但也可以是不完美的、活生生的人。音乐可以是安全的消费品,但也可以是刺痛灵魂的利刃。”
他的发言清晰、冷静,却带着一种内在的坚定力量。台下一片寂静,有人皱眉沉思,有人面露不以为然,也有人眼神中流露出些许兴趣。
就在这时,一位以保守著称的娱乐公司高层打断了宋敏圭,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悦:“很精彩的理想主义宣言。但产业需要的是盈利,是稳定。你们所说的‘异数’,如何保证其商业价值?如何管理其不可控的风险?难道要让整个行业为你们的‘真实’买单吗?”
尖锐的问题,直指核心。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宋敏圭身上,等待他的回答。
宋敏圭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回应,他身边的朴彩英却突然一把抢过了话筒。
她甚至没有站起来,就坐在那里,对着话筒,用一种近乎挑衅的语气说道:
“商业价值?我们的直播回放破了五百万,艺术节演出被海外媒体报道,和金唱片奖相关的讨论热度持续了一周!这不算价值吗?至于风险?”
她顿了顿,目光毫不避讳地迎上那位高层:
“害怕风险,就永远只能吃别人嚼过的馍!这个行业就是因为太害怕失败,才会越来越无聊!我们‘镜像’就算明天解散,至少也他妈的真实活过!比那些戴着假面、连哭都不敢哭的木头人强一百倍!”
粗口一出,全场哗然!
金贤宇吓得脸都白了,下意识地想去拉朴彩英。宋敏圭也愣住了。
然而,在一片震惊和指责声中,坐在主位的一位一直沉默的、鬓角花白的学者,却突然轻轻鼓了鼓掌。
紧接着,零星的掌声从几个角落响起。
那位学者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分量:“虽然用语……直接了些,但这位年轻的朋友,确实指出了一个我们长期回避的问题——在追求效率和安全的工业化过程中,我们是否过于扼杀了创造的野性和人性的真实?”
他看向脸色铁青的公司高层,又看了看眼神倔强的朴彩英和略显愕然的宋敏圭、金贤宇。
“或许,‘镜像’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另类诠释。一个健康的生态,既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允许荆棘野蛮生长。”
论坛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具体的共识,但“镜像”这三个字,连同他们代表的“异数”立场和朴彩英那句石破天惊的粗口,却深深地刻在了所有与会者的脑海里。
他们再次以撕裂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呈现”。
走出庄重的会场,回到熟悉的灰色保姆车前,三人都有种脱力的感觉。
“你……你真是……”宋敏圭看着朴彩英,不知该说什么好。
朴彩英满不在乎地甩了甩头发:“怕什么?反正我们本来就是怪物。”
金贤宇看着远处首尔灰蓝色的天空,突然小声说:“……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林允珠拉开车门,看着他们,脸上没什么表情,只说了两个字:
“上车。”
新的风暴,已经由他们亲手掀起。而这一次,风暴的中心,是整个产业的未来走向。
怪物的路,果然越走,越宽阔,也越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