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张凌赫这一秒过火:杏花疏影里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张凌赫  张凌赫X原创女主     

最终章:番外篇

张凌赫这一秒过火:杏花疏影里

《杏花酒·老宅春深》

——《杏花疏影里》十年后·1986

  1986 年 3 月 15 日,杭州西子湖畔,晨雾未散。

老杏树已过花期,枝上却稀稀落落冒出了“第二茬”花,粉里透白,像给枯骨覆上一层柔绢。树下摆着一张褪了漆的圆桌,桌面裂缝里嵌着四十年前的蜡泪。

沈疏影把一方湖笔搁在砚台边,抬眼望对面—— 张凌赫穿一件月白对襟褂子,手执铜剪刀,正俯身修剪杏枝。阳光穿过花影,在他脸上洒下细碎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

 “老张,别剪了,再剪就秃了。”

 老人回头,笑得牙豁子都露出来:“给咱晒晒太阳,省得它只顾自己开花,不给咱留缝。”

 十年前,1976 年 4 月 5 日,他们在老杏树下埋了一坛杏花酒,约定“等太平了,再挖出来喝”。

 此后十年,世事翻山越岭:

 ——1978 年,雪樵考上大学,专攻桥梁;

 ——1979 年,老宅前街第一家个体饭馆开张,油烟飘进院子,凌赫拄杖去理论,被疏影笑着拽回;

 ——1982 年,顾昔年病逝沪上,临终托人送来一盒手术刀,说“下辈子还想给你们接骨”;

 ——1984 年,杏树枯死一半,却在根部抽出新条,凌赫每天浇水,像哄孩子。

 如今,1986 年,他们一个八十,一个八十二,耳背、眼花、手抖,却偏要兑现那坛酒。

 挖酒这天,请了“观众”——雪樵携妻林晚晴,隔壁小学校六个孩子,放学路过,趴在门缝看热闹;还有一位不速之客:陆曼歌的侄女陆小青,携一本未出版的《曼歌日记》,来求两位老人写序。

 铁锹是新的,握柄却缠着旧绷带——凌赫说“省得磨手”。

泥土一捧一捧被掘起,疏影忽然喊停,弯腰拾起一块碎瓷片——是 1935 年他们第一次埋酒时打碎的杯底,釉色里还看得见“杏花”二字。

她攥在手里,像攥住一截冰凉的青春。酒坛露面,泥封已酥,轻轻一碰就簌簌掉落。

 凌赫用袖口擦净坛口,抬头看天:“日头正好,适合醉一场。”

 “啵——”一声,酒香像白鸟扑棱棱飞出,惊得满树花瓣纷纷扬扬。雪樵拿相机,快门“咔嚓”一声,定格两位老人对视的笑。

酒液倒入两只搪瓷缸——仍是 1953 年买的那对,一只画杏花,一只画葡萄,缸口磕了豁,却不漏。疏影举杯,声音不高,却字字穿过四十载风烟:“第一口,敬 1935 年 5 月 7 日,武昌火车站,你说‘等打完仗,我们去巴黎’——可你骗了我,巴黎没去,杭州也差点弄丢。”凌赫笑出褶子:“第二口,敬 1949 年 4 月,浦口火车站,你骂我‘怎么才回来’——我回了,就再没走。” 第三口,两人同时洒向地面:“敬曼歌、敬昔年、敬怀瑾,敬所有没等到酒开的人。” 第四口,他们碰杯,一饮而尽。

酒液辛辣,灼得眼眶发红,却甜得让皱纹都舒展开来。

 午后,陆小青捧出日记本,请老人写序。 疏影提笔,手抖,字却端正:

“曼歌,你曾问‘若来世不做仇家女,可愿做姐妹’——今日答你:愿。来世我们同埋一棵杏树下,让花瓣替我们握手言和。”

 凌赫不写,只把日记本合上,对陆小青说:“替我告诉她——她恨的那颗子弹,我替她挡了;她没喝完的那杯杏花酒,我替她留了。”

傍晚,孩子们被家长喊回家,雪樵夫妇去街尾买桂花藕粉。

老宅忽然安静,只剩风掠过杏枝的沙沙声。疏影靠在凌赫肩头,两人手里各捏一块碎瓷片——正是方才掘出的那枚“杏花”杯底。

 “老张,我们把它也埋了吧?”

 “埋。给五十年后的自己留点话。”

 他们挖坑,不深,一掌宽。碎瓷片落土前,疏影用指甲在背面刻了两个歪歪扭扭的字:“还在”。凌赫笑:“就这么点?”“就这么点。”她抬头,眼里映着落花,“再多,就写不尽了。”

 夜里,月色如洗。两人相携回房,老式座钟敲了九下。疏影忽然想起什么,从衣柜底层摸出一只小小绒盒——是 1979 年外滩展览时凌赫送她的金质杏花。 “老张,把它也埋了吧。”“不戴了?”“戴了七年,够了。让它陪着碎瓷,一起等下一个春天。”

 深夜,座钟敲十二下。窗外,老杏树最后一瓣花随风落入泥土,像给新坟盖上一枚温柔的印。房内,两位老人十指相扣,呼吸渐渐平稳。月光透过窗棂,在他们银白的鬓角投下一圈淡淡光晕。

 那光晕里,仿佛有 1919 年的杏花纷纷扬扬,落在少年少女的肩头,又随风而起,穿过 1924 年巴黎的梧桐、1932 年武昌的雷雨、1945 年重庆的浓雾、1967 年干校的尘土……最终落回 1986 年 3 月 15 日的杭州,落进他们交握的掌心。

上一章 杏花疏影里10 张凌赫这一秒过火:杏花疏影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