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青崖山覆着层淡金,枫叶漫过石阶,贺之珩站在山脚观景台,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登山杖上的防滑纹。身侧的严川皓正调试相机镜头,快门声清脆,而周诚文手里捧着本线装古籍,目光却落在岩石上的青苔,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纹样——三人本是为避开城市喧嚣结伴登山,却没料到会在半山腰的茶亭撞见另一拨人。
“景风,你看那棵枫树,叶脉的纹路像不像上次你说的算法模型?”墨楚云举着速写本,笔尖在纸上勾勒,话音刚落,就见林景风凑过来,指尖点在画纸上:“不对,这里该加道弧线,就像优化后的函数曲线,更流畅。”高逸阳则在一旁摆弄保温箱,从里面掏出刚做好的桂花糕,香气瞬间漫开:“先别聊工作了,尝尝我新做的,用的是今年头茬桂花。”
茶亭的木凳吱呀作响,贺之珩的目光先落在了墨楚云的速写本上——纸上的青崖山被画得灵动,枫叶间还藏着只探头的松鼠,笔触细腻却带着股洒脱劲儿。他刚要开口,严川皓已举着相机走过去,镜头对准了那幅画:“这幅画很有生命力,能给我拍张照吗?我想收录进我的户外摄影集。”
林景风顺着话头看向严川皓的相机背带,上面挂着枚小小的指南针:“你常来这里?我上周用算法分析过青崖山的登山路线,发现有段近路很少有人走。”严川皓眼睛一亮,当即拿出手机和他讨论起来,两人凑在一起对着地图比划,从路线规划聊到地形数据,竟有种相见恨晚的默契。
周诚文原本在看古籍,闻到桂花糕的香气时抬了头,高逸阳见状递过一块:“尝尝?我奶奶教我的做法,用的是古法蒸制,不甜腻。”周诚文接过,指尖触到温热的糕点,忽然笑道:“这桂花糕的做法,和我去年修复的一本清代食谱里记载的很像,只是你多加了层蜜枣,更合现代人的口味。”高逸阳眼睛一亮,拉着他聊起食谱古籍,从食材配伍说到古法烹饪,话题越聊越投机。
茶亭里的喧嚣渐渐分成三股,贺之珩则坐在墨楚云身边,看着他补完速写本上的最后一笔。“贺氏集团的总裁,也会来这种地方爬山?”墨楚云随口问,笔尖在纸上转了个圈。贺之珩看向远处的山雾:“偶尔想避开文件,看看真实的风景。你画得很好,比我办公室里挂的那些名家画作更有温度。”墨楚云愣了愣,忽然把速写本递给他:“送你了,就当是……山遇的纪念。”
后半段山路,六人索性结伴而行。严川皓带着林景风走了他说的近路,两人在林间穿梭时,严川皓总能及时拉住差点踩空的林景风;高逸阳和周诚文走在中间,周诚文会指着路边的植物,说出它们在古籍中的名字,高逸阳则记在手机里,说要做道“古籍里的野菜宴”;贺之珩帮墨楚云提着速写本,两人走在最后,山风吹起墨楚云的发梢,贺之珩伸手帮他拂开,指尖相触时,两人都顿了顿,又不约而同地看向远处的山顶。
登顶时正值日落,晚霞漫过天际,将六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严川皓举着相机,林景风凑在他身边看取景框,两人的肩膀轻轻挨着;高逸阳从保温箱里拿出刚做好的三明治,递了一块给周诚文,周诚文咬了一口,眼底带着笑意;贺之珩站在墨楚云身边,看着他在速写本上画下晚霞,忽然轻声说:“下次爬山,我还想和你一起。”
墨楚云抬头看他,晚霞落在他眼底,像盛了片星光:“好啊,不过下次,换我带路。”
山风掠过,带着枫叶的香气,六人站在山顶,身影被晚霞包裹。原本的两拨人,因一场山遇凑在一起,却在彼此的眼中,找到了比山顶风光更动人的风景——有人因共同的热爱相吸,有人因相似的灵魂共鸣,山风见证了这场相遇,也悄悄系上了三段未完待续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