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镇时已近正午,阳光把青石板路晒得发烫,客栈老板早已在庭院里摆好了凉席和茶水。六人放下登山装备,各自找地方歇脚。高逸阳擦了把汗,率先起身往厨房走:“我去弄点解暑的,冰镇绿豆汤正好,早上从早市买的绿豆还新鲜。”周诚文跟着站起来:“我帮你烧火,客栈的灶台你不熟。”高逸阳眼睛一亮:“还是Lexus靠谱!等会儿给你多放两勺糖。”
林景风则抱着相机坐在凉席上,翻看着山顶拍的云海照片,时不时用笔在平板上标注修图要点。严川皓从背包里翻出那个装机械模型零件的小盒子,递到他面前:“你的东西,没碰坏。”林景风接过盒子,指尖碰到严川皓带着薄茧的手背,耳尖微热:“谢了皓哥。对了,你看这张星空的 RAW 格式,是不是噪点有点多?”他把平板递过去,严川皓顺势在他身边坐下,指尖点在屏幕上:“用 Lightroom 调一下阴影,再拉点降噪,保留星点细节就行。”两人头挨着头,专注地讨论着修图参数,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们发顶,格外安静。
贺之珩靠在廊柱上,看着墨楚云小心翼翼地把速写本摊开,用干净的布擦拭封面的灰尘。“Rosent,下午要不要去之前说的老书店?老板说今天进了几本民国时期的民俗画册。”墨楚云抬头时眼睛亮得像星星:“真的吗?那太好了!我正想找些老插画参考绘本的画风。”贺之珩笑了笑:“我已经和老板打过招呼了,下午直接过去就行。”他说着,从背包里拿出一瓶冰镇矿泉水,拧开瓶盖递过去:“爬山累了,先补水。”
午后的古镇褪去了正午的燥热,巷子里偶尔传来手艺人敲打的声音。贺之珩陪着墨楚云往老书店走,路过一家挂着“宣纸铺”招牌的小店时,墨楚云停下脚步:“我去买几张生宣,画山水用生宣晕染效果好。”贺之珩主动拎过他手里的画具包:“你慢慢挑,我在门口等你。”墨楚云走进店里,指尖摩挲着货架上的宣纸,右手的玫瑰纹身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等他拿着宣纸出来时,见贺之珩正和店老板聊得投机,凑近一听,才知道是在问附近有没有老匠人会做传统画框。“Ftead,你问这个做什么?”贺之珩回头笑:“想着你绘本画好后,总得有合适的画框装裱,以后展览也能用。”墨楚云心里一暖,低头攥了攥宣纸的边角:“谢谢你,想得太周到了。”
另一边,严川皓带着林景风去了古镇深处的老作坊。木匠铺里,白发老匠人正用传统工具打磨木梳,木屑在阳光里飞舞。林景风立刻举起相机,严川皓先上前和老匠人打招呼:“师傅,我们是摄影爱好者,想拍您做工的样子,不打扰您吧?”老匠人笑着点头:“无妨,拍吧。”林景风调整好相机角度,严川皓站在他身边,轻声提醒:“蹲低点,从侧面拍,能拍出工具和木纹的细节。”林景风照做,按下快门的瞬间,老匠人刚好扬起刨子,画面定格得恰到好处。拍完后,林景风兴奋地给严川皓看:“皓哥,你看这张,太有感觉了!我想把这张放进我的旅行摄影集里。”严川皓看着照片,嘴角微扬:“构图不错,色调再调暖一点,更有烟火气。”
高逸阳和周诚文则去了早市旁的酱料铺。高逸阳蹲在摊位前,仔细看着罐子里的黄豆酱:“老板,这个和上次买的一样吗?我想多买几罐带回去。”周诚文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这是我刚才在古籍摊淘的,里面记载了古镇黄豆酱的古法做法,你要是感兴趣,回去可以试试改良。”高逸阳立刻接过小册子,翻看着工整的毛笔字,惊喜道:“Lexus,你简直是我的宝藏队友!这个比网上的配方靠谱多了!”两人又逛到篆刻摊,周诚文拿起一块青田石,给高逸阳演示:“你不是想刻个‘食’字印章盖在餐盒上吗?我教你基本手法,线条要稳,力度均匀。”高逸阳认真地看着他握刀的姿势,时不时点头:“原来这么讲究,我回去试试,刻好第一个给你看。”
傍晚时分,六人在客栈庭院汇合。高逸阳端上冰镇绿豆汤和刚做好的桂花糯米糍,“快尝尝,糯米糍是用下午买的新桂花做的,甜而不腻。”周诚文拿起一个,咬了一小口:“甜度刚好,比镇上卖的还香。”林景风一边吃着糯米糍,一边把修好的云海照片投影在墙上:“皓哥,你看这样是不是好多了?星空的层次感出来了。”严川皓点头:“嗯,下次拍星空可以带个星光镜,星点会更清晰。”
墨楚云则把下午买的民俗画册摊在桌上,给大家翻看着里面的老插画:“你们看,这种线条风格刚好适合我绘本里的牧民形象。”贺之珩凑过去,指着一页插画说:“这里的服饰纹样和民俗馆里的一样,你可以结合着画,更准确。”墨楚云连连点头,拿出笔在速写本上快速记下要点。
晚饭过后,古镇的红灯笼全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映着青石板路,格外有韵味。林景风提议去巷口拍夜景,严川皓拿起相机跟上:“我陪你去,夜里路滑,小心点。”贺之珩则和墨楚云坐在庭院里,借着灯光聊绘本的排版:“你要是觉得麻烦,我让公司的设计部帮你初排,你再调整细节。”墨楚云摇摇头:“不用啦,我想自己排,这样更符合我心里的感觉,遇到问题再找你帮忙。”
高逸阳和周诚文则在灯下整理这次的收获,高逸阳把黄豆酱和菜谱小册子放进背包,周诚文则小心翼翼地把淘来的古籍和篆刻石收进木盒。“Lexus,等回去我就试做古法黄豆酱,做好了给你送一罐。”高逸阳一边打包一边说。周诚文笑了笑:“好,我等你的手艺。对了,你刻印章要是缺工具,我那里有一套旧的,给你用。”
夜深时,六人各自回房休息。林景风躺在床上,翻看着严川皓帮他拍的作坊照片,嘴角忍不住上扬;严川皓则在户外笔记本上写下古镇的见闻,旁边贴了一张林景风拍的云海缩略图。墨楚云把民俗画册放在枕边,想着明天再去老书店多找几本参考;贺之珩打开手机,翻看着白天拍的墨楚云画画的照片,轻轻存进了专门的相册。高逸阳把周诚文教他的篆刻手法记在备忘录里;周诚文则在灯下,用朱砂给高逸阳的“食”字印章草稿描边,准备下次给他当范本。
第二天一早,六人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古镇。客栈老板递来几包当地的桂花茶:“路上喝,解暑。”高逸阳接过茶,笑着道谢:“谢谢老板,下次来还住你这!”
上车前,贺之珩看着众人:“下一站想去哪里?我看西部的丹霞地貌再过半个月就是最佳观赏期,Galian 也熟。”严川皓点头:“那边的日落和星空都值得拍,路线我熟,能安排。”林景风立刻举手:“我想去!正好拍逆光丹霞!”墨楚云也附和:“我可以画丹霞地貌的山景,绘本又能加新内容了。”高逸阳笑着说:“那我就准备便携炊具,在丹霞营地做烤肉!”周诚文补充道:“我查些丹霞地区的民俗资料,说不定能帮上 Rosent。”
越野车驶离古镇,青石板路和红灯笼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林景风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手里攥着严川皓给的星光镜;墨楚云抱着速写本,翻看贺之珩帮他整理的民俗资料;高逸阳则和周诚文凑在一起,讨论着丹霞营地的食材采购清单。
阳光洒在车厢里,六人的笑声随着车轮滚动飘向远方。他们依旧没说破心底的情愫,却在每一次同行、每一次互助里,把彼此的分量刻得更深。丹霞地貌的红土在前方等待,而这段藏着温柔与羁绊的旅途,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