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璧的第一封信说,他平安到达奉天,加入北洋军,得六个照顾,没人抢他的功劳。
小六家世是真好,比苏苏原先想象的要好,他父亲属于一方军阀,极有影响力。
苏苏手上的是第二封信,信中放大了她的焦虑。
现在的政府,表面上是民国了,各地依旧军阀割据,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枪炮声没有停过。
听说北平城里的政府像走马灯一样换,老百姓的日子却一天比一天难过。外面乱糟糟的,时常有学生游行,每次都要死伤些人才能平息。
几个领国也不是什么好鸟,在打坏主意,社会环境太不安稳。
宁可璧是真出息了,反过来劝她。
他让苏苏趁小六还没倒,三人还有点香火情,走小六家在北平城的关系,尽快出国。
出国自然不可能是移民,小六能把苏苏塞到北平大学的留学队伍里,甚至还能给她挑个安稳些的国家。
听说小六家有两个表姐就在美国,那里远离国际战场,就是有点费钱,这个不用担心。
只要不出去胡乱挥霍,苏苏自己也能供得起自己。
等到那边安定下来,可以安心读书,学些真本事,国内形势好转后,还可以回来报效国家,怎么看都是条好出路。
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机会很难得,小六身边的女人并不少,只有苏苏能让他考虑这么多。
宁可璧催促苏苏尽快回信,他现在还能帮忙跑腿,信中暗示苏苏,如果舍不得孩子,多花点钱也能带出去。
留学这回事,苏苏只上过几年私塾,能识字算数,家人后才又巧合之下拿起书,自学白话文和英文。
以她现在的英文水平,虽然很菜,但已经比一般的外派留学生要好很多,难的是学问。
最难办的,就是苏苏的两个孩子,大儿子费正则,小女儿费春祺,都是离不得娘的年纪。
让苏苏将他们抛下给费家,她做不到。
母性使然,最重要的是苏苏自己清楚,一儿一女和费家半分钱关系都没有,以后要是出意外她无法接受。
带上二叔的回信去县里一起寄信,苏苏自己的信上言明,她想去,但要带着孩子一起。
并且将小女儿的身世说明,专门给小六写了一封。
如果不行,她也不想乱跑,天牛庙村是偏僻落后,但也不是没有优点。
这边做下决定,苏苏就得找费文典商量。
她一定要把两个孩子都带走,费文典是个耳根子软的好说话,费左氏那就是个大难题。
对此,苏苏打算用前途这条来说服费文典和费左氏,至少在他们那里,费正则是正儿八经的费家血脉。
但费文典不着家,上次回来和苏苏说,他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还试图拉苏苏一起,被苏苏给赶走了。
苏苏合计着,要是一直找不到人,奉天那边又回信催,她就只能偷偷带走孩子,再骗人说是带着孩子去找费文典了。
苏苏到处托人打听,终于在慢慢有吃不起饭饭灾民流入天牛庙村时,费文典自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