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风裹着栀子花的甜香,灌进“青春驿站”餐厅的包厢里时,林微然正捏着玻璃杯的杯壁,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杯里的柠檬气泡水冒着细碎的泡,像极了她此刻乱成一团的心跳——这是高一(3)班的毕业聚餐,也是她和江屿冷战的第二十三天。
包厢里闹哄哄的,班长正站在椅子上举着啤酒瓶喊“为了我们永不散场的青春干杯”,一群穿着蓝白校服的少年少女跟着起哄,啤酒罐碰撞的脆响、笑闹声混在一起,却偏偏隔不开林微然心里那层厚厚的凉。她偷偷往斜对面的位置瞥了一眼,江屿正低着头给身边的男生递烟,指尖夹着烟盒的动作有些漫不经心,碎发垂在额前,遮住了她最想看清的眼神。
这二十三天真像一场漫长的拉锯战。起因是期末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林微然的数学成绩跌了二十多分,趴在课桌上偷偷抹眼泪时,江屿过来递了张纸巾,却没像往常一样说“我帮你补”,只轻描淡写了句“别太在意,反正以后不在一个班了”。
她当时猛地抬头看他,眼眶通红:“江屿,你什么意思?”
他避开她的目光,把书包甩到肩上:“文理分科表我交了,选理。你不是早就想选文吗?以后楼层都不一样,没必要总黏在一起了。”
那句话像一把冷锥,狠狠扎进林微然心里。她知道他们早晚会面临分科的选择,可她从没想过,江屿会用这样“无所谓”的语气说出来,仿佛过去一年里那些并肩刷题的夜晚、雪天里共享的热奶茶、篮球场上偷偷递的毛巾,都只是一场随时能结束的游戏。她咬着唇没再追问,只是把他递来的纸巾揉成一团塞进抽屉,从那天起,两人就成了教室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依旧坐后排,她依旧坐靠窗的位置,却再也没有传过一张纸条,再也没有在晚自习后并肩走过那条种满梧桐的路。
“微然,发什么呆呢?”同桌苏晓推了推她的胳膊,把一块糖醋排骨夹进她碗里,“快吃啊,这家店的糖醋排骨超好吃,以后想吃可就难了。”
林微然勉强笑了笑,拿起筷子戳了戳排骨,却没什么胃口。苏晓看出她的不对劲,凑到她耳边小声说:“还在跟江屿闹别扭呢?我看他刚才老往这边看,要不你俩聊聊?毕业聚餐啊,别留遗憾。”
“聊什么?”林微然自嘲地勾了勾嘴角,“聊他选理我选文,以后各走各的路?还是聊他根本不在乎这段关系?”
苏晓叹了口气,还想说点什么,包厢的门突然被推开,班主任王老师端着一个蛋糕走了进来,蛋糕上用巧克力写着“高一(3)班毕业快乐”。喧闹的包厢瞬间安静下来,王老师把蛋糕放在桌子中央,笑着说:“孩子们,恭喜你们顺利结束高一,不管以后选文选理,都要记得咱们3班是个大家庭。来,咱们一起切蛋糕,许个愿。”
蜡烛被点燃,暖黄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林微然看着跳动的烛火,突然鼻子一酸——她想起开学第一天,她和江屿一起给王老师送名单,两人在教室后排偷偷传纸条,江屿写“以后咱们就是同桌了”,她回“谁要跟你当同桌”,却在心里偷偷盼着这一天。可现在,别说同桌,就连说句话都成了奢望。
蛋糕被切成一块块分到每个人手里,林微然刚接过叉子,就看到江屿拿着一块蛋糕朝她走了过来。她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慌忙低下头假装看蛋糕上的奶油,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脚步停在她面前。
“林微然,”他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沙哑,“蛋糕吃吗?我帮你拿了块没那么甜的。”
林微然没抬头,也没接蛋糕,只是闷闷地说:“不用了,我自己有。”
空气仿佛凝固了,周围的同学都看出了不对劲,偷偷朝这边看。江屿站了几秒,没再说话,只是把蛋糕轻轻放在她面前的桌子上,转身走回了自己的位置。林微然看着那块孤零零的蛋糕,奶油上的草莓歪歪斜斜的,像极了他们此刻的关系,眼眶突然就湿了。
吃过蛋糕后,气氛渐渐变得伤感起来。有人开始唱《同桌的你》,跑调的歌声里带着哭腔;有人抱着同学的肩膀说“以后要常联系”;还有人拿出笔记本,让大家轮流签名。苏晓把笔记本递到林微然手里,说:“快签,以后想回忆了还能拿出来看看。”
林微然接过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愿我们都能成为想成为的人”。她写得很慢,慢到能听到身后传来的抽气声,慢到能感觉到江屿的目光落在她的背上,烫得她后背发麻。
不知是谁提议“每个人说一句想对同学说的话”,轮到江屿时,包厢里突然安静下来。他站起身,手里还拿着半瓶啤酒,目光扫过整个包厢,最后停在了林微然身上。他的眼神很复杂,有她看不懂的愧疚,还有一丝她不敢深究的不舍。
“我想对……”他顿了顿,喉结动了动,“想对所有同学说,谢谢你们这一年的陪伴。尤其是……”他又顿了一下,声音低了下去,“尤其是那些一起刷题、一起看球赛、一起在晚自习后走夜路的日子,我都记着。”
林微然的眼泪瞬间就涌了上来,她赶紧低下头,用手背擦了擦,却怎么也擦不干净。她知道他说的“那些日子”里,有她的影子,可他为什么就不能再勇敢一点,把她的名字说出来?为什么就不能告诉她,他选理不是因为不在乎,而是因为别的原因?
轮到林微然时,她站起身,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她看着包厢里熟悉的一张张脸,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看着斜对面那个始终低着头的身影,吸了吸鼻子说:“我很庆幸高一能遇见大家,尤其是……”她的目光落在江屿身上,再也移不开,“尤其是有人曾经陪我走过一段很温暖的路。虽然以后可能不会一起走了,但我还是谢谢他,谢谢他给过我的那些小美好。”
说完,她再也忍不住,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下来,苏晓赶紧递过纸巾,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慰她。包厢里静悄悄的,只有她的抽泣声,还有不知谁叹了口气,说“别难过了,以后还能见面的”。
聚餐快结束时,大家开始陆续离开。林微然收拾好东西,跟着苏晓往门口走,刚走到包厢门口,就听到身后有人喊她的名字——是江屿。
她的脚步顿住,心脏猛地跳起来,苏晓识趣地说:“我在外面等你。”
包厢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空气里还残留着蛋糕的甜香和啤酒的味道。江屿走到她面前,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笔记本,递到她面前:“这个……给你。”
林微然看着那个笔记本,很熟悉——是江屿用来记数学笔记的本子,他曾经说过,等她数学学好了,就把这个本子送给她。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指尖碰到他的手指,还是像以前一样,带着点凉。
“里面……”江屿挠了挠头,眼神有些躲闪,“里面有我补的数学题,还有……还有一些话。你回去再看。”
林微然捏着笔记本,指尖微微颤抖,她想问他“你是不是还在乎我”,想问他“我们以后还能做朋友吗”,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谢谢你的笔记本”。
江屿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只是看着她,眼神里有太多她看不懂的情绪。过了几秒,他说:“我送你到路口吧。”
两人并肩走在夜晚的街道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高一那些晚自习后一起走的路。只是这一次,没有人说话,只有脚步声在安静的街道上回响。
走到路口时,林微然停下脚步,说:“我到这里就可以了,你回去吧。”
江屿点了点头,却没动,只是看着她:“林微然,分科后……你要好好学文科,别再哭了。”
林微然的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她赶紧转过身,背对着他说:“你也是,好好学理科,别总熬夜看球赛。”
“嗯。”江屿的声音带着点沙哑,“那……我走了。”
林微然没回头,只是点了点头,直到听到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才敢转过身,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路灯的尽头。她捏着手里的蓝色笔记本,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又酸又胀,眼泪掉在笔记本上,晕开了上面的字迹。
她打开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看到江屿写的话——“林微然,我选理不是因为不在乎你,是因为我妈说,理科以后好就业,我想以后能给你更好的生活。我知道我很笨,不会说话,让你难过了。分科后虽然不在一个班,但我会经常去文科楼看你,会帮你补数学。还有,我喜欢你,从来没有变过。”
林微然看着那些字,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下来,她蹲在路边,抱着笔记本哭了很久,直到苏晓找到她,把她扶起来,轻声安慰她。
那晚的风很温柔,带着栀子花的甜香,可林微然却觉得,那风里藏着太多的遗憾和不舍。她知道,高一结束了,她和江屿的故事,好像也暂时停在了这个夏天。但她也知道,江屿写在笔记本上的话,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她的心里,她等着有一天,这颗种子能开出花来。
只是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分离的雨季才刚刚开始,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那些没解开的误会,还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让他们经历更多的辗转和错过。而那个蓝色的笔记本,成了他们这段青春里,最珍贵也最沉重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