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正式开始,校园一下子空了大半。顾笙拖着行李箱站在宿舍楼下,望着漫天飞雪,心里满是不舍。
“真的不用我送你去车站?”俞瑾第三次问道,手自然地接过她的行李箱。
顾笙摇头,“你下午不是还有家教吗?别耽误了。地铁直达,很方便的。”
话虽如此,俞瑾还是坚持送她到地铁站。雪天地滑,他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紧紧牵着顾笙。
地铁站里人来人往,弥漫着离别的氛围。电子屏显示顾笙要坐的那班车还有五分钟进站。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俞瑾揉着她的手,“每天都要视频,好吗?”
顾笙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纸袋:“差点忘了,给你路上吃的。”
里面是她早起做的饭团和三明治,还细心地用保温袋包着。
俞瑾心里一暖,忍不住把她搂进怀里:“怎么办,已经开始想你了。”
广播响起,列车即将进站。顾笙踮脚快速亲了下他的脸颊:“我也会想你的。到家和你说。”
列车门打开,人群涌动。俞瑾把行李箱递给她,在车门关闭的前一刻突然塞给她一个信封:“路上看!”
列车启动,透过车窗,顾笙看见俞瑾站在月台上,一直挥手直到看不见为止。
她找到座位坐下,好奇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手绘的“思念券”,上面画着一个小雪人和一把古筝,旁边是俞瑾工整的字迹:
“凭此券可兑换:一天24小时随时电话打扰权、无限次视频通话、以及回来后的一顿大餐。有效期:直到再见面的那一刻。——永远想你的瑾”
顾笙噗嗤笑出声,小心地把券收好。这时手机震动,是俞瑾发来的消息:“券收到了吗?要好好使用哦。”
“收到啦!”她回复,“第一个权利:现在就要听你说话。”
俞瑾的电话立刻打了过来:“到哪了?”
“刚过人民广场。”顾笙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雪景,“你到家教的地方了吗?”
“在地铁上呢。”俞瑾的声音夹杂着地铁报站声,“那孩子高二,数学一塌糊涂,我得好好帮他补补。”
两人聊了一路,直到顾笙到站才挂断。
回到家,顾妈妈已经准备了一桌好菜。饭后,顾笙回到自己房间,第一件事就是给俞瑾报平安。
视频接通,俞瑾似乎在一个咖啡馆里,背景有轻柔的音乐声。
“家教结束了?”顾笙问。
“嗯,刚把那孩子送走。”俞瑾转动镜头,展示桌上的咖啡和教材,“准备在这里备会课再回去。你家怎么样?”
顾笙也转动镜头,展示自己的房间:“还是老样子。妈妈问你怎么没一起来。”
俞瑾眼睛一亮:“真的?那下次我一定去拜访。”
聊了半个多小时,俞瑾那边天色已暗:“我得回学校了,宿管要点名。”
“快回去吧,路上小心。”
挂断视频,顾笙才发现自己嘴角一直上扬着。她打开书包开始整理东西,最底层放着俞瑾送的那条围巾,她特意带回来了。
这一周,两人确实如约每天视频。有时是俞瑾在家教休息间隙打来,有时是顾笙在睡前和他通话。距离并没有让感情变淡,反而让思念愈发浓烈。
第三天,顾笙收到一个快递,是一本精美的相册。扉页上写着:“我们的第一个冬天”。里面全是俞瑾偷拍她的照片:在图书馆打瞌睡的、堆雪人时笑得开心的、考试前紧张复习的...每一张下面都写着日期和一句简短的话。
最后一张是两人在摩天轮前的自拍,下面写着:“最幸运的事,就是在这个冬天遇见你。”
顾笙感动得眼眶发热,立刻给俞瑾打去电话:“相册收到了...你什么时候拍的这些?”
电话那头的俞瑾轻笑:“随时捕捉女朋友的美好瞬间,是男朋友的职责。”
周五晚上,俞瑾的家教工作暂时结束,两人视频的时间更长了些。
“明天就回来了?”俞瑾问,背景是在宿舍里。
“嗯,下午三点的车,五点左右到安城。”顾笙看着屏幕里的他,突然发现他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你是不是熬夜了?”
俞瑾下意识摸了摸眼睛:“很明显吗?这几天接了个急单,帮人画建筑草图,赚点外快。”
“为什么这么拼啊?”
“想给你买个礼物,”俞瑾老实交代,“看中一条项链,很适合你。”
顾笙又感动又心疼:“别太累了,我不要礼物,你好好的就行。”
“已经搞定啦,”俞瑾得意地说,“赚的钱够买项链还有余,请你吃大餐。”
又聊了一会儿,顾笙催他去睡觉:“黑眼圈都快掉地上了,快去休息。”
“遵命。”俞瑾对着镜头打了个哈欠,“明天我去车站接你。”
挂断前,他突然说:“笙笙,这几天我特别想你。”
顾笙心里甜甜的:“我也想你。明天见。”
第二天下午,顾笙提前半小时就到车站等候。列车缓缓进站时,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车门打开,人群涌出。顾笙拖着行李箱,踮脚张望,却没在人群中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一丝失落涌上心头。她拿出手机,正准备打电话,突然被人从后面抱住。
“猜猜我是谁?”一个故意压低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顾笙立刻笑逐颜开,转身扑进来人怀里:“俞瑾!你吓死我了!”
俞瑾紧紧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想给你个惊喜。”他穿着黑色大衣,围着顾笙送的那条围巾,笑容温暖如春。
雪又开始下了,但两人相拥的地方仿佛自成一个小世界,温暖得让人不想离开。
“欢迎回来,我的笙笙。”俞瑾轻声说,在她额头上落下一个温柔的吻。
雪花落在他们周围,如同天然的帷幕,将这一刻的甜蜜包裹起来,珍藏在这个冬天最美好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