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听完草原往事,眼睛亮晶晶地追问:“那以后跟昆虫族伙伴交流,除了看他们的文字要放大镜,说话怎么才能听清呀?他们那么小,声音肯定特别轻吧?”
灰太狼从发明袋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黑色听筒,上面带着几根细细的金属线,得意地晃了晃:“用这个‘接线听筒’就行!把金属线贴在昆虫族住的树叶或者洞穴上,它能把昆虫的声音放大几十倍,跟我们说话的音量一样清楚。上次跟甲虫族长商量保护种子,全靠它才没错过关键消息。”
刘玲玲伸手想摸摸听筒,灰太狼却故意把它举高:“小孩子可别乱碰,这听筒的音量调节没调好,容易吓着昆虫伙伴。等下次去草原,本大王再教你怎么用。”
一旁的王楠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疑惑——平时这些孩子在学校上课,要么走神要么偷偷玩,老师讲知识点讲得口干舌燥,没几个认真听的。可现在喜羊羊和灰太狼讲草原的事、讲发明、讲昆虫族的交流方式,不管是刘玲玲、王浩还是徐小明,都听得眼睛都不眨,连细节都要追问到底,这反差让他彻底懵了。
他忍不住小声嘀咕:“怎么回事啊……上课的时候老师讲题,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现在听狼和羊讲这些有的没的,倒听得比谁都认真。”
陈欣怡听到了,忍不住笑了笑,轻声解释:“因为这些不是枯燥的课本知识啊。喜羊羊和灰太狼讲的是他们真实经历的故事,有冒险,有伙伴,还有好玩的发明,孩子们能听得进去,还能想象出画面。而且他们会跟孩子互动,孩子问什么就耐心答什么,不像上课那样有‘必须学会’的压力。”
喜羊羊刚好听到这话,笑着补充:“其实我们也没特意‘讲课’,就是把发生过的事随便说说。孩子们觉得有趣,愿意听,我们就愿意多讲点。就像小灰灰在学校,要是老师光讲书本上的内容,他也会走神,但一说起草原上的昆虫,他能讲一下午。”
灰太狼也点点头:“本大王给小灰灰讲发明原理的时候,也会结合实际例子,比如告诉他‘这个弹簧能让机器人跳得高,就像你上次跳格子跳得最高一样’,他一下子就懂了。孩子嘛,还是得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讲,才听得进去。”
王楠看着孩子们围着喜羊羊追问“昆虫族有没有彩色的甲虫”,又围着灰太狼问“接线听筒能不能听到蚂蚁说话”,心里突然有点触动——或许不是孩子不爱听“知识”,而是没遇到能让他们觉得“有趣”的讲述方式。就像自己以前总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从来没问过他喜欢什么,现在想想,倒不如像喜羊羊和灰太狼这样,用故事和兴趣当“钥匙”,说不定孩子反而能学得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