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故地重游,初心未改
阿砚八岁那年,宫尚角提议去城外的青峰山别院小住,一来让大家放松心情,二来也带阿砚去看看当年他和宋砚秋定情的地方。
马车一路颠簸,阿砚趴在车窗边,兴奋地大喊:“爹!娘!外面有好多花!比丹房的好看!”
【这里的草好温柔,不像家里的毒草那么凶。】
宋砚秋听着儿子的心声,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宫远徵从旁递过蜜饯:“慢点看,到了别院爹带你去后山采野果,比蜜饯还甜。”
【当年就是在这儿,我第一次想娶砚秋,现在连儿子都这么大了,时间过得真快。】
到了别院,宫远徵果然带着阿砚去了后山,宋砚秋则和宫尚角坐在廊下喝茶。宫尚角看着远处父子俩的身影,轻声道:“阿砚很像你,心思细,又通透。”
宋砚秋笑了:“更像你和远徵,对毒术有天赋,性子又开朗。”
她“听”到宫尚角的心声:【时间过得真快,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宋四,如今成了角宫的主心骨,还有了这么可爱的孩子。】
正说着,后山传来阿砚的欢呼:“爹!我找到冰魄莲了!和娘发间的簪子一样!”
宋砚秋和宫尚角连忙起身看去,只见阿砚举着一朵洁白的冰魄莲跑过来,宫远徵跟在后面,手里还拿着几串野果。
“娘!给你!”阿砚把冰魄莲递给宋砚秋,小脸上满是得意。
宫远徵将野果递给宋砚秋:“尝尝,和当年的一样甜。”
宋砚秋咬了一口野果,甜意瞬间在口中化开,一如当年宫远徵递给她的第一颗野果。她看着身边的丈夫、儿子和兄长,看着眼前熟悉的风景,心中满是安宁。
当晚,四人坐在观景台赏月,阿砚靠在宋砚秋怀里,听她讲当年穿越的故事(隐去了读心术的秘密),宫远徵和宫尚角静静听着,偶尔补充几句。
月光洒在四人身上,阿砚的心声稚嫩:【娘的故事好神奇,我要永远和爹娘、舅舅在一起。】
宫远徵的心声温柔:【这辈子有砚秋和阿砚,还有哥,真的圆满了。】
宫尚角的心声平静:【守着他们,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宋砚秋靠在宫远徵肩上,看着漫天繁星,嘴角扬起幸福的弧度。
第二十章 薪火相传,暖意永存
岁月流转,阿砚渐渐长大,在宫远徵的教导和自身的天赋下,成了宫门中最年轻的毒术大师,甚至青出于蓝,培育出了能解百毒的“同心莲”,名字正是沿用了当年宫远徵给宋砚秋的定情信物。
宫远徵退居二线,每日陪着宋砚秋在院子里种花、品茶,偶尔指导阿砚炼药,日子清闲而惬意。宫尚角依旧打理着宫务,只是脸上的笑容多了些,时常来徵宫蹭饭,看着阿砚炼药,眼中满是欣慰。
这年除夕,角宫张灯结彩,阿砚带着新娶的妻子给宋砚秋和宫远徵拜年。新媳妇温婉贤淑,给两人奉上热茶,轻声道:“爹娘,新年安康。”
宋砚秋笑着接过茶,看着眼前的一对年轻人,又看向身边的宫远徵和宫尚角,心中满是感慨。
守岁时,四人围坐在暖炉旁,阿砚说起自己新研制的解毒药,宫远徵时不时补充几句,宫尚角静静听着,宋砚秋则给大家剥着蜜饯。
钟声敲响十二下,旧岁辞去,新年到来。阿砚的妻子拿出亲手绣的帕子,递给宋砚秋:“娘,这是我绣的,上面是您最爱的冰魄莲。”
宋砚秋接过帕子,看着上面栩栩如生的冰魄莲,眼眶微微发热。她抬头看向众人,听着阿砚“要像爹娘一样,和妻子好好过日子”的心声,听着宫远徵“儿子长大了,我也放心了”的感慨,听着宫尚角“往后岁月,皆是坦途”的祝福,嘴角扬起温暖的笑意。
大年初一的清晨,阳光洒进庭院,宋砚秋和宫远徵并肩站在院门口,看着阿砚带着妻子给宫尚角拜年,看着庭院里嬉戏的孩童(阿砚的孩子不久后便出生了),看着角宫的弟子们来来往往,一派生机勃勃。
宫远徵握住宋砚秋的手,轻声道:“砚秋,有你在,真好。”
宋砚秋回头,看着他鬓边的白发,笑着点头:“嗯,有你,有大家,真好。”
她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相遇,早已在岁月中沉淀成最温暖的模样。读心术带来的缘分,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成了角宫最珍贵的财富。
云深见羽,徵音知我;岁月流转,暖意永存。这深宫之中的故事,还在继续,满是幸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