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三闹事的风波过去后,“女子坊”的名气反而更大了。不仅镇上的人来买衣裳,连邻镇的姑娘都特意赶过来,有的定制新衣,有的想拜师学手艺,铺子里天天挤满了人。
林晚看着越来越多的订单,还有排队想学手艺的姑娘,心里又喜又愁——喜的是“女子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愁的是现在人手不够,布料也常常不够用,再这样下去,很容易耽误订单。
这天晚上,林晚召集工坊的姑娘们和刘婶一起商量。春桃先开口:“林姑娘,现在每天来学手艺的姑娘都有十几个,咱们铺子里的工作台根本不够用,要不咱们再租个院子当工坊?”
刘婶也点头:“布料也是个问题,现在咱们每月要从绸缎庄进好几次货,不仅麻烦,有时候还会遇到断货的情况,不如咱们跟绸缎庄商量,长期订布料,让他们给咱们留货,价钱也能再压一压。”
林晚听着她们的建议,心里渐渐有了主意:“租院子当工坊是个好办法,咱们可以在铺子附近租个大院子,分成教学区和工作区,这样学手艺的姑娘和做活的姑娘就能分开,互不打扰。至于布料,我有个更好的法子——咱们可以搞‘共享布料’。”
“共享布料?”大家都愣住了,没人听过这个词。
林晚笑着解释:“就是咱们跟镇上和邻镇的布庄合作,让他们把布料样本放在咱们铺子里,客人来定制衣裳时,可以直接在咱们这儿选布料,选好后咱们再跟布庄下单,让他们直接把布料送到工坊。这样一来,咱们不用囤太多布料,省了库房和运费,布庄也能多卖布料,客人还能有更多选择,一举三得。”
刘婶眼睛一亮:“这个法子好!咱们之前囤布料,不仅占地方,还怕受潮发霉,这样一来,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姑娘们也纷纷点头,觉得这个法子又新鲜又实用。
第二天,林晚先去跟镇上的几家布庄商量“共享布料”的事。布庄掌柜们一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女子坊”的生意好,她们的布料也能跟着多卖,还不用自己费心招揽客人,纷纷答应下来,还说愿意给“女子坊”的客人优惠价。
解决了布料的问题,林晚又在铺子附近租了个大院子,简单装修后,分成了两个区域:前院是教学区,摆了二十张工作台,专门教新来的姑娘学针线活;后院是工作区,摆了三十张工作台,供熟练的姑娘做订单。
扩员这天,林晚特意请了九公主来。九公主看着院子里整齐的工作台,还有兴高采烈的姑娘们,高兴地说:“林晚,你真厉害!现在咱们的工坊越来越大了,以后肯定能帮到更多女子!”
林晚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对了,公主殿下,咱们工坊现在有五十多个姑娘了,我想给大家定个规矩——每个月休息两天,干得好的姑娘还有奖金,您觉得怎么样?”
九公主点点头:“这个规矩好!宫里的宫女都没有休息的日子,咱们给姑娘们休息时间,还发奖金,肯定能让大家更有干劲!”
就这样,“女子坊”的工坊顺利扩员,订单也越来越多。林晚还特意把姑娘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分配活计和检查质量,自己则专心处理铺子的生意和跟布庄的合作。
这天,邻镇的布庄掌柜特意来跟林晚商量,想让“女子坊”在邻镇也开一家分店:“林姑娘,咱们邻镇还没有像‘女子坊’这样的铺子,姑娘们都盼着能有个地方学手艺、买衣裳,要是你愿意开分店,我愿意出场地和布料,咱们一起合作!”
林晚心里一动——开分店不仅能帮到更多女子,还能让“女子坊”的名气更大。她跟掌柜约定,先去邻镇考察一下,再决定要不要开分店。
晚上,林晚坐在工坊里,看着姑娘们认真做活的样子,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没想到,自己一个穿越过来的现代女子,居然能在古代开起一家受人欢迎的女子工坊,还能帮到这么多女子。
自救指南第十七条:遇到问题时,别只想着“解决”,更要学会“创新”。用新的想法和方法,不仅能化解难题,还能开拓新的机会——灵活变通,才能让路越走越宽。
月光洒在工坊的工作台上,林晚拿起一件刚做好的襦裙,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女子坊”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她们保持初心,不断创新,就一定能走得更远,帮到更多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