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带着桑树叶的清香,吹遍了清溪镇的田野。林晚站在养蚕合作社的晒场边,看着村民们将雪白的蚕茧摊在竹匾里晾晒,阳光洒在茧上,泛着莹润的光泽——这是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批收成,比预期多了三成,连江南来的桑农都忍不住称赞:“清溪镇的水土养桑,更养人,这蚕茧的质量,比江南的还好!”
“林姑娘!您快看,咱们的蚕丝抽出来了!”张屠户举着一缕蚕丝跑过来,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桑农说,这蚕丝能织最细的缎子,卖价能比普通蚕丝高两成!我家这两亩桑田,今年能赚够给儿子娶媳妇的钱了!”
林晚接过蚕丝,指尖触感细腻柔滑,心里满是欣慰。正说着,苏念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本账本:“林姐,这是今年蚕丝的收购账本,我核对了三遍,和各家交的蚕茧数量都对得上。还有,京城的王掌柜派人来送信,说想要预订咱们新抽的蚕丝,愿意按高价收!”
看着苏念条理清晰地汇报,林晚想起她刚来时的慌乱模样,忍不住笑道:“做得好,账本你管得很清楚。王掌柜的订单,你想不想试着和他谈?就当是练手。”
苏念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犹豫:“我……我能行吗?我怕谈砸了,耽误工坊的生意。”
“别怕,”林晚拍了拍她的肩膀,“我刚和商户打交道时,也紧张得说不出话。你先把咱们蚕丝的优势列出来,比如质量、产量,再想想王掌柜可能关心的问题,比如交货时间、价格,我在旁边帮你看着,有问题咱们一起解决。”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按照林晚的建议,反复打磨谈判思路,还拿着“自救指南”翻找林晚当初和王掌柜合作的记录,仔细研究应对方法。等王掌柜的管事到了镇上,苏念深吸一口气,主动迎了上去,从蚕丝的质量测试数据,到合作社的产能保障,再到后续的供货计划,说得条理分明。
管事听得频频点头,最后笑着说:“苏姑娘虽然年轻,却比不少老掌柜还懂行!这订单,我现在就能定下来,还想多订五十斤,就按你说的价格!”
看着苏念激动地签下契约,林晚悄悄退到一旁,心里满是欣慰。当晚,苏念捧着“自救指南”来找林晚,在最后一页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笔心得,然后抬头说:“林姐,我现在终于明白,您说的‘创造立足之道’是什么意思了——不是靠手札里的答案,而是靠里面的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
林晚笑着点头,看向窗外——月光下,桑田的轮廓隐约可见,工坊的灯还亮着,阿芷正在教新招的女工织丝绸,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她拿起笔,在苏念的心得旁添了一行字,算是给这本手札,也给所有穿越者后辈的最后一句叮嘱:
自救指南(终章附记):手札可传,而应变之智、坚韧之心需自行磨砺。若后辈能以手札为阶,而非为笼,能在困境中寻路,在顺境中谋远,能与这片土地共生,而非对立,便是真正掌握了穿越古代的“自救”之核。此后,清溪镇的风,会吹过新的故事,而你们的故事,终会比手札更鲜活,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