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停职的日子,林溪没有沉溺于委屈和愤怒,而是积极搜集证据,准备澄清指控。陈默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些所谓的‘损坏记录’,时间标注有问题。”林溪仔细核查后指出,“这份文书说我上周损坏了资料,但实际上那天我因参加年会根本不在馆内。”
陈默立即回应:“年会有签到记录和照片,可以作为证据。”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疑点浮现。所谓的“专家证词”来自几位并不熟悉古籍修复的学者,其中一人甚至承认是“受人请托”才出具了证明。
林溪还发现,那些指控她“故意损坏”的资料,实际上是她成功修复的珍贵文献,这些成果早有记录在案。
最关键突破来自一个监控录像。图书馆为安全考虑,在修复室外的走廊安装了摄像头。虽然修复室内没有监控,但走廊录像能显示人员进出情况。
录像显示,在指控所谓的“损坏时间”段,林溪根本不在修复室。反而有一个神秘身影在那段时间内频繁出入,行迹可疑。
由于录像角度和清晰度限制,无法直接辨认那人身份,但从体型和举止看,应该是个女性。
与此同时,陈默也从施工团队那里了解到一个情况:有位“基金会代表”最近常来工地,对文献修复部分特别“关心”,经常询问林溪的工作情况。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苏倩。但林溪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如果是苏倩,她的动机是什么?仅仅因为感情纠纷就做出这种职业陷害?”林溪提出疑问,“而且她对古籍修复并不熟悉,那些专业指控需要内行人才能提出。”
陈默沉思后同意:“你说得对。可能还有别人参与,或者我们遗漏了什么。”
就在这时,林溪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林小姐,关于你的调查,我有重要信息提供。明天下午三点,图书馆对面的咖啡厅见。请独自前来。”
林溪犹豫是否该赴约。陈默担心是陷阱,但林溪决定冒险:“这是弄清真相的机会,我会小心。”
最终两人商定,陈默在附近等候,如有异常立即出现。
次日咖啡厅里,林溪见到了约她的人——基金会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姓李。
“我很愧疚参与了这件事。”李先生开门见山,“但我只是执行命令,不知道全部内情。”
他透露,指控确实源于基金会内部,但幕后指使者并非苏倩,而是基金会的副会长。
“副会长与一家私人博物馆关系密切,那家博物馆一直想获取你们图书馆的一些珍贵文献。”李先生低声道,“你的修复工作让那些文献价值倍增,也让他们更难得手。如果你被指控成功,那些文献可能会因‘保管不当’而被转移...”
林溪震惊不已。原来这不仅是个人的陷害,还涉及更大的利益纠纷。
李先生提供了些内部文件和邮件作为证据,证明副会长确实在幕后操纵指控。
带着这些新证据,林溪和陈默立即向馆领导和基金会高层汇报。会长震惊,立即成立调查组彻查此事。
真相很快水落石出。副会长确实与私人博物馆有利益关联,试图通过陷害林溪来获取珍贵文献。苏倩虽被利用提供了一些林溪的工作信息,但并未直接参与陷害计划。
调查澄清后,副会长被撤职,苏倩也因职业操守问题被基金会辞退。
面对这样的结果,苏倩找到陈默和林溪,神情复杂:“我没想到会这样...我只是...”
她没说完,但眼中的悔意清晰可见。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前往另一个城市发展。
风波过后,馆方为林溪举办了简单的回归欢迎会。周馆长公开肯定了林溪的专业和品德,陈默则始终站在她身旁,目光中满是骄傲和爱意。
当晚,两人再次来到文昌阁。修缮工程已近尾声,古老的建筑在月光下显得庄严而美丽。
“经过这一切,我更加确定自己的心意。”陈默握着林溪的手,目光温柔而坚定,“林溪,你愿意以伴侣的身份,与我一起走完余生吗?”
林溪眼中闪着泪光,微笑着点头:“我愿意。”
两人在月光下相拥,古老的文昌阁见证着这份历经考验而更加坚定的感情。
然而,就在他们沉浸幸福时刻时,陈默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他的母亲因病住院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两人刚刚确定的关系面临新的考验...
(第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