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王爷的茶,只给侧妃温
本书标签: 古代  府斗 

第三十八章 孝顺实绩赢认可,太妃态度渐缓和

王爷的茶,只给侧妃温

霜降过后,汀兰院的晨露带着刺骨的凉。沈清沅刚起身,就披了件厚缎披风,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是厨房刚熬好的小米山药粥,特意炖得软烂,适合靖王太妃有些虚弱的肠胃。自太妃入府,她每日清晨都会亲自去澄心院请安,从未间断。

“娘娘,您又来了?”太妃的贴身嬷嬷见了她,语气虽客气,却带着几分疏离。这几日,太妃对沈清沅的请安总是淡淡的,要么说“忙着诵经”,要么说“身子乏”,很少留她多坐。

沈清沅笑着递过食盒:“嬷嬷,这是刚熬的小米山药粥,您给太妃端进去,让她暖暖胃。我就在外间候着,等太妃得空了再说。”

她在外间坐下,听着里屋传来的诵经声,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昨日青禾说,太妃夜里常咳嗽,还总念叨着京郊旧宅里那盆养了多年的金边兰,想必是在府里住得烦闷,又念着旧物。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里屋的诵经声停了。太妃掀帘出来,穿着一身素色僧衣,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你倒有耐心,每日都来。”她在主位坐下,目光扫过桌上的食盒,没说话。

“能陪太妃说说话,是臣妾的福气。”沈清沅起身行礼,顺势提起那盆金边兰,“臣妾听嬷嬷说,太妃念着旧宅的兰草,昨日已让人去京郊把那盆金边兰取回来了,现在养在我院里,等缓过劲儿,就给您送到澄心院来。”

太妃握着茶盏的手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意外:“你倒有心。”她年轻时最疼那盆兰草,后来搬去京郊太妃府,一直带在身边,入府时匆忙,倒忘了嘱咐人带来。

沈清沅见她神色松动,又从袖中取出几本账册,双手递过去:“太妃,这是臣妾协理后宅这月的账册。您看,之前府里采买杂乱,每月要多支两百两银子,如今定了‘按例采买、逐月对账’的规矩,这月省下了近百两;还有下人调度,之前各院常因‘借人’闹矛盾,现在按‘忙闲轮值’安排,近半个月都没再出过错。”

太妃接过账册,指尖划过上面清晰的字迹——每一笔收支都标注得明明白白,采买清单后还附了下人的签字,连“替换廊下破损的灯笼”“补买浣衣局的皂角”这类小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她翻到最后一页,见上面写着“结余银一百二十两,已存入王府公库,以备冬日用度”,眉头渐渐舒展开。

“你倒不是只会说场面话。”太妃放下账册,语气比之前缓和了些,“之前我总怕你年轻,掌不好后宅,又怕你仗着有孕,越过玉茹去——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沈清沅心里一松,却没敢露得太明显:“太妃顾虑的是。臣妾从未想过越位,只是想把后宅打理妥当,让王爷在朝堂上能安心,也让太妃在府里住得舒心。若是哪里做得不妥,还请太妃指点。”

正说着,萧景渊下朝回来了,刚进澄心院就笑道:“母妃,儿臣刚从兵部回来,听说清沅又来给您请安了?”他走到沈清沅身边,自然地扶着她的肩,“今日朝堂上,李国公还夸咱们府里后宅整肃,说多亏了清沅打理得好,连陛下都问了两句呢。”

太妃看着两人相携的模样,又想起账册上的实绩,心里最后一点芥蒂也散了。她端起那碗小米山药粥,舀了一勺尝了尝,软糯香甜,正好合胃口:“你们俩也坐吧。清沅啊,往后府里的事,你多上心,有拿不准的,就来问我——玉茹那边,你也多派人照看,等她醒了,也免得生分。”

沈清沅连忙应下:“谢太妃体恤,臣妾定会照办。”

那日之后,太妃对沈清沅的态度明显热络起来。有时会让嬷嬷去汀兰院叫她,一起在花园里赏花;有时会跟她聊些萧景渊小时候的事,说他“幼时就倔,摔了跤也不哭,爬起来接着跑”;甚至会指点她打理后宅的窍门,说“对下人要‘恩威并施’,太严了离心,太松了乱规矩”。

这日,沈清沅陪太妃在廊下晒太阳,见她盯着院里的菊花出神,便笑道:“太妃若是喜欢,臣妾让人把这些菊花分些到澄心院,再做些菊花糕,咱们午后一起尝尝。”

太妃笑着点头:“好啊,许久没吃你做的点心了。对了,你腹中的孩子也快五个月了吧?可得多歇着,别总为后宅的事累着——往后这王府,还得靠你和孩子撑着呢。”

沈清沅摸了摸小腹,心里满是暖意。她知道,太妃这是真的认可她了——不再是因为“侧妃”的身份,也不是因为萧景渊的面子,而是因为她的用心与实绩。

回到汀兰院,春桃笑着说:“姑娘,方才嬷嬷来传话,说太妃让绣坊给小主子做了两身小衣裳,还选了块上好的羊脂玉,要给小主子做长命锁呢!”

沈清沅拿起那块刚送来的羊脂玉,触手温润。她看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轻轻叹了口气——这深宅里的路,从来都不好走,可只要用心,总能用真心换真心,用实绩赢认可。往后,有太妃的支持,有萧景渊的信任,她定能护住这后宅的安稳,护住腹中的孩子,也护住这份来之不易的认可。

上一章 第三十七章 太妃驾临论嫡庶,敲打清沅守本分 王爷的茶,只给侧妃温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社交获取王府讯,助力景渊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