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像一卷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将我彻底包裹。我努力践行着“全新开始”的誓言,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
我没有立刻尝试去联系于遇。
一方面,我确实没有他的任何联系方式。当年那本写满心事的笔记本里,没有任何数字痕迹;那场仓促的城市相遇,也来不及交换任何信息。我们之间,像断线的风筝,失去了所有关联。
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害怕。
我害怕听到他更多的消息。害怕知道他是否已经有了新的生活,新的圈子,甚至……新的女朋友。害怕我那点残存的、连自己都不愿深究的念想,会再次被现实击得粉碎。害怕打破现在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和充实。
那段无疾而终的暗恋和后来与周洲糟糕的恋情,让我对“感情”这件事产生了一种下意识的畏惧和退缩。与其再次陷入不确定和可能受伤的境地,不如将自己保护起来。
于是,大二那年,我几乎将全部身心都埋首于书本和专业课程中。
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追逐着更高的绩点,参加了几个颇有挑战性的科研项目。忙碌成为了最好的麻醉剂,让我没有太多时间去胡思乱想。成绩单上漂亮的分数和老师赞许的目光,给了我巨大的安全感和成就感,那是一种远比感情更可控、更可靠的回报。
室友们有时会开玩笑说我是个“学习狂魔”,问我难道不想谈一场甜甜的校园恋爱吗?我总是笑笑,用“没遇到合适的”或者“学业更重要”之类的理由搪塞过去。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用一种近乎偏执的努力,试图覆盖掉过去,或者说,试图让自己强大到不再被过去轻易影响。
时间就在这样的忙碌中悄然滑过。转眼,进入了大三。
学业压力相对减轻了些,对未来出路的思考也逐渐提上日程。生活节奏慢了下来,那些被深藏的情绪,似乎又有了悄悄冒头的迹象。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出现了。
小学班级里一个热心的同学,将散落四方的同学们重新聚拢起来,建立了一个班级群。群里一下子变得很热闹,大家分享着各自大学的见闻,感慨着时光飞逝。
我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点开了群成员列表,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
然后,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我在那一长串名单里,看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于遇。
他的头像很简洁,是一片深邃的星空。安安静静地待在列表里,像他本人一样,带着一种疏离感。
盯着那个名字和头像,我久久没有移开视线。
两年多了。 我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他现在……怎么样了?
一种强烈的、冲动般的念头猛地攫住了我:加他好友。
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躺在彼此的好友列表里,就像当年那个笔记本,只是安静地存在着,知道对方在一个触手可及的地方,就好。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变得无比强烈。
我深吸一口气,手指颤抖着,点击了他的头像,按下了“添加好友”的按钮。
验证信息栏空空如也。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我是方妍”?他会不会早就忘了我是谁?或者根本不想通过?
心跳如擂鼓,各种担忧和猜测在脑海里翻滚。我几乎想要立刻取消操作。
但最终,心一横,按下了“发送”。
然后,便是焦灼的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机屏幕却始终暗着。我把它扔到一边,强迫自己去看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每隔几分钟,就忍不住拿起手机看一眼。
会不会不通过? 会不会觉得我很莫名其妙? 都过去这么久了,突然加他好友……
就在我几乎要绝望,认定自己做了件蠢事的时候——
手机屏幕突然亮了起来!
一条系统提示弹了出来:
【“于遇”已同意你的好友申请。】
同意了?!
他居然……这么轻易就……同意了?
没有询问,没有迟疑,就这么直接地通过了?
巨大的意外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欣喜瞬间冲垮了所有的担忧。我捧着手机,看着通讯录里多出来的那个名字和星空头像,感觉像是在做梦。
我们的聊天界面,空空如也。
谁也没有先发出第一条消息。
但我知道,有什么东西,在沉寂了两年多之后,因为这一个简单的好友申请,而悄然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