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尼亚拖着沉重的步伐,从“辰雨二号”纺纱工坊那高大却压抑的厂房里挪出来。空气中弥漫的棉絮和机油味几乎成了他皮肤的一部分,怎么洗都洗不掉。耳朵里还嗡嗡回响着那些新式骡机永不停歇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中间啃两口黑面包、喝点凉水的工夫,他的手脚几乎就没停过,不断地接线、换锭、看着那冰冷的机器吐出仿佛无穷无尽的白纱。
累,是真累。骨头缝里都透着酸疼。
但万尼亚摸了摸怀里那个沉甸甸的小布包,里面装着这个月的工钱——十五个银魂币。这让他疲惫的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
放在一年前,这简直不敢想象。
那时候,他还是个在乡下种地的佃农,守着几亩贫瘠的土地,看天吃饭。一年到头,交了地租,剩下的粮食连让一家人顿顿喝上稀粥都勉强。父亲咳喘的病一直没钱治,妹妹眼巴巴地看着邻家女孩头上的红头绳,他连一个铜魂币都掏不出来。
后来,村里来了招工的人,说史莱克城开了大工坊,工钱高,管饭吃。他心一横,告别了哭哭啼啼的娘和妹妹,来到了这座传说中魂师老爷们待的巨大城市。
刚来时,他吓坏了。那么高的楼,那么多的人,跑得飞快的铁盒子车(魂导公交车),还有那些眼神倨傲、穿着光鲜的魂师老爷。他像个傻子一样站在街角,连路都不会问。
是辰雨工坊收留了他。那个看起来温婉却透着一股韧劲的霍夫人,还有她那个据说在史莱克学院修炼、偶尔来工坊眼神却锐利得吓人的大儿子。工坊教他操作机器,虽然累,但一个月真的能拿到十个银魂币!他第一次把钱寄回家时,手都是抖的。
工钱越来越高,因为工坊的布卖得越来越好,霍夫人说“效益好,大家都能多拿点”。他甚至能用富余的钱,去工坊外那个老医师那里,给父亲买些便宜的药剂寄回去。
变化不止是钱。
工坊里贴了张“识字班”的通知,说是晚上下工后,有先生免费教认字算数。万尼亚一开始没在意,认字有啥用?能多纺线还是能多换钱?
但同工位的老李头去了几次后,居然能磕磕巴巴地念工坊门口贴的“生产安全须知”了!万尼亚心动了,也去了。教课的是个年轻的学徒,据说也是工坊里的,叫安珀。安珀先生讲得很有意思,不光教认字,还会讲些“人为什么生而平等”、“魂师的力量不该用来欺压人”的道理。
万尼亚听得半懂不懂,但心里觉得热乎乎的。原来,他们这些“泥腿子”,也不是天生就该低人一等?
再后来,工坊里开始悄悄流传一些油印的小纸片。上面写的东西更大胆,说什么“要有自己的工会”、“要争取八时辰工作制”、“反对贵族特权”。万尼亚认得上面的字不多,但老李头会偷偷念给大家听。每次听,万尼亚都觉得心跳得厉害,有点怕,又有点莫名的兴奋。
他开始留意这座城市。他发现,街上像他这样从乡下来做工的人越来越多了。他发现,那些魂师老爷看他们的眼神,除了以前的鄙夷,好像还多了一点别的东西……像是,警惕?
他也发现了这座城市光鲜下的另一面。巨大的工坊烟囱日夜不停地冒着黑烟,工坊区旁边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他们住的窝棚区拥挤、肮脏,和远处那些魂师老爷住的、有魂导灯照亮的花园小楼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
前几天,出大事了。城主府的“治安队”和贵族的私兵开始到处抓人,说是抓“乱党”。工坊里一个经常去识字班的兄弟,晚上出去就没再回来。有人说看到他被打得半死拖走了。工坊门口,开始有凶神恶煞的人晃悠。
恐惧像冰冷的河水,瞬间浇灭了万尼亚心中那点刚刚燃起的火苗。他变得小心翼翼,下工就赶紧躲回窝棚,连识字班都不敢去了。
但就在昨天,下工的路上,一个黑影飞快地塞了一张小纸片到他手里,然后迅速消失在巷子里。
万尼亚心惊胆战地回到窝棚,凑着微弱的光线一看,还是油印的传单。上面的字他大多认识了:
“工友们,不要怕!” “他们抓不完我们所有人!” “记住我们的歌!为了人民的意愿!为了社会的进步!” “明天,辰时,工坊门口,为我们被抓的兄弟讨个说法!”
传单的右下角,印着一段曲谱和歌词,正是那首他们私下里传唱的《人民之歌》。
万尼亚的手抖得厉害。他把传单紧紧攥在手心,汗水浸湿了纸张。
去,还是不去?
去,可能会像那个兄弟一样,被打被抓,甚至打死。他想起老家生病的父亲和盼着他寄钱的妹妹。
不去?难道就一直这样像老鼠一样活着?每天十二个时辰在机器旁累死累活,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住着漏雨的窝棚,看着那些魂师老爷和工厂主们挥霍着他们创造的价值?连争取一点像人的待遇都不敢?
怀里的十五个银魂币硌得他胸口生疼。这钱,是比以前多了,但这就是他想要的全部吗?
他想起了安珀先生的话,想起了老李头念传单时发亮的眼睛,想起了那首让人热血沸腾的歌。
万尼亚猛地站起身,将那张被汗水浸得柔软的传单,小心翼翼地折好,塞进了贴身的衣兜里。
他推开窝棚吱呀作响的木门,走了出去。夜色下的工坊区,依旧笼罩在烟雾和压抑之中。但万尼亚抬起头,看向远处史莱克学院那模糊的轮廓,又看了看辰雨工坊那高大的厂房。
他不知道自己明天会面对什么,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这座城市,和他这个小小的工人万尼亚一样,都在一场巨大变革的漩涡中,身不由己,却又不可避免地,走向一个未知的、或许充满风险却也蕴含着希望的未来。
他低声哼起了那熟悉的调子,声音很小,却很坚定:
“为了人民的意愿……为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