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未定稿
本书标签: 脑洞  作者脑洞大 

新武器

未定稿

深秋的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共和国北部平原上便响起了不同于往日的引擎轰鸣声。一队队新涂装的Sd.Kfz 251半履带车正引领着步兵队伍进行战术演练,这些车辆为步兵提供了宝贵的机动能力和一定的防护。与此同时,生产这些装备的几大工坊已是炉火永不熄灭,三班倒的工人们以惊人的效率,将一块块钢板变成驰骋战场的利器。

共和国装甲部队迎来了脱胎换骨的时刻。辰雨工坊总装线上,最后一批雷诺FT-17坦克被拆解,其底盘将被改造为拖拉机支援农业。取而代之的,是体型更为庞大、火力更强的M4“谢尔曼”坦克。年轻的坦克手们抚摸着谢尔曼厚实的装甲和那门75毫米主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谢尔曼坦克以其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生产的特点,被共和国选中作为主力中型坦克。

天空中也出现了新的主宰。Bf 109战斗机矫健的身影不时掠过云端,其优秀的综合性能为共和国夺取了至关重要的制空权。而当战场需要精准打击时,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那特有的凄厉呼啸,便成为敌军阵地的噩梦,为地面部队撕开突破口。

红军的步兵们也换上了全新的制式装备。曾经杂乱的步枪被统一的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取代,其标志性的八发漏夹和“乒”的退夹声,意味着红军步兵的火力密度得到了质的飞跃。Mk 2手榴弹和新的钢盔也配发到每一名战士手中。

最让白匪军胆寒的,莫过于那撕布般的恐怖枪声——MG34和MG42通用机枪已成为红军班组的绝对火力核心。特别是MG42机枪,其高达每分钟1200至1500发的惊人射速,被敌人恐惧地称为“血色撕裂布”。训练场上,新任机枪手们在老兵指导下,苦练控制这头“咆哮野兽”以及快速更换枪管的技巧,因为熟练的射手能在3秒内完成更换。

炮兵阵地上,粗壮的炮管直指苍穹。122毫米榴弹炮M1938 (M-30) 以其约11.8公里的最大射程和强大的威力,成为了红军炮兵新的制式装备,为部队提供了可靠的师级火力支援。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换装,替换下来的如山旧装备如何处理,成了新的课题。霍雨辰做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决定。

在共和国港口,一批批保养良好的莫辛-纳甘M1891步枪、马克沁M1910机枪乃至退役的雷诺FT-17坦克,被小心地装箱,运往仍在为独立而战的其他地区。这些装备附带了详细的操作手册和维修图纸,成为了共和国播撒出的革命火种。

另一方面,一些性能尚可但已不符合红军战术体系的武器,如部分老式火炮,则通过唐门的渠道,“恰好”流入了与日月帝国有领土纠纷的几个王国。贝贝看着账本上用这些“废铁”换来的稀有金属,不禁感叹霍雨辰的精明。

新装备的涌入必然带来战术的革新和磨合。在训练中,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部分习惯于旧式装备的老指挥员,对半履带车的运用和步坦协同节奏掌握生疏;谢尔曼坦克的电台虽然先进,但需要全新的通讯规范。

米哈伊尔和克利缅特敏锐地抓住了这些问题,组织了大规模的实战演习,并编写了详细的训练大纲。霍雨辰则通过系统,将诸如 《装甲步兵协同战术要领》 、 《空中支援引导规范》 等教材兑换出来,交由ABC社翻印后下发至连队。

三个月的时间,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完成了又一次蜕变。当霍雨辰检阅着这支面貌一新的军队时,他知道,更艰巨的挑战和更广阔的战场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红军的铁流,必将向着一切压迫与不公,继续前进。

上一章 战役 未定稿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南部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