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未定稿
本书标签: 脑洞  作者脑洞大 

日常

未定稿

星罗城旧皇宫的断垣残壁上,爬满了新栽的牵牛花,几个少年ABC社的队员正踩着脚手架,将一块“第五区公民文化中心”的木质牌匾悬上剥落彩绘的宫门

---

清晨六点半,哈德森师傅推着他的早餐车准时出现在原公爵府前的广场上。车头的便携式魂导收音机正播放着共和国广播台的《晨间新闻》,内容是关于新式蒸汽拖拉机在北部农场的推广情况。他的招牌不再是“皇家特供”,而是用红漆刷着“工农兵早餐”五个大字。穿着各色工装的人们——铁路维修工、纺织女工、建筑工——排着队,用印有ABC社徽章的铁质饭票换取夹着咸肉的黑面包和热豆汤。一个刚下夜班的年轻魂导师一边啃着面包,一边仔细阅读着包食物的《真理报》,上面刊载着最新通过的《星罗地区土地分配细则》。

上午九点,在原本属于戴浩家族的一个大型魂导器工坊里,机器轰鸣声已然恢复,但氛围截然不同。工坊的金属大门上,昔日代表白虎家族的徽记被气焊割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民主选举产生的“工坊管理委员会”名单公示板。车间主任,一位从前只是普通钳工的老师傅,正和几位工人代表、以及共和国派来的技术员一起,围着一条刚刚调试完成的新生产线讨论。他们不是在研究杀戮魂导器,而是在研究如何提高民用魂导冰箱的生产效率。车间的墙壁上,贴着醒目的安全生产标语和上个月的产量竞赛红旗。

中午时分,在星罗城最大的“解放广场”(原中央广场),景象繁忙而充满生机。广场中央那座巨大的、象征皇权的初代星罗皇帝雕像已被移除,基座周围变成了一个热闹的临时市场。附近的农民用马车运来新鲜的蔬菜和鸡蛋,与城里的居民交换布匹和日用品。广场边缘,一群来自共和国本土的青年志愿者,正帮着本地居民架设新的公共照明魂导灯。几名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帝国军服、但臂膀上戴着“改造通过”绿色袖标的中年人,正在清扫广场,他们是正在参与公共劳动服务以弥补过去罪责的战犯。

下午三点,位于城市东部的“曙光”小学(前身是一座贵族子弟学院)传来了朗朗读书声。教室里,窗户明亮,原先悬挂贵族纹章的地方,现在挂着共和国地图和ABC社的旗帜。孩子们用的教材是共和国统一编撰的《新国语》,第一课就是《自由、平等、博爱》。一位年轻的、曾在共和国师范学校进修过的女教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述“民主”的故事。操场上,孩子们在进行体育锻炼,项目包括基础的军事操练,但更多的是增强体魄的游戏。

傍晚六点,下工的汽笛声在城市各处响起。工人们成群结队地走出工厂,许多人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走向各个街区设立的“夜校”或“技术培训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雕刻师,正在夜校里吃力地学习新的拼音文字,他说他想看懂《真理报》上关于他儿子(一名红军战士)所在部队的报道。而在另一间教室,共和国派来的农业技术员正在向原本只懂得传统耕作方法的农民,讲解如何使用新分配到的土地,以及新的作物轮作技术。

夜晚八点,许多家庭围在刚刚接通不久的无线电收音机旁,收听共和国广播台的戏曲节目或是新闻综述。在原本的贫民区,许多家庭第一次用上了稳定的魂导灯照明(部分地区已开始试点电力照明),孩子们可以在灯下写作业,主妇们可以缝补衣物。一些社区的居民,还会自发聚集在院子里,听取本街区的ABC社代表宣读最新的政策,或者讨论如何共同修缮破损的公共设施。

夜深了,星罗城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的共和国卫队战士的脚步声,以及偶尔从铁路方向传来的火车汽笛声,打破夜晚的宁静。在曾经的皇宫地基上,那座正在建设中的公民文化中心已初具雏形。月光洒在这片土地上,不再映照出皇权的冰冷,而是照亮了一个百废待兴、却又充满希望的新世界的轮廓。旧时代的枷锁已被砸碎,新时代的日常,就在这忙碌、充实且充满期待的每一天中,缓缓铺开。

上一章 终战 未定稿最新章节 下一章 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