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灯与青铜灯并排摆在柜台上,成了杂货铺最特别的风景。每到夜里,两盏灯的光芒就会交织成网,将整个屋子笼罩在暖融融的光晕里,连墙角的青苔都透着股温润的绿意。
中秋这天,镜水村要办赏月宴,陈叔一早就让小石头来捎信,让林野带着孩子们过去。林念和林玥早就换上了新做的月白色裙子,林念的辫子上还系着红丝带,随着跑动的动作飞扬,像只快活的蝴蝶。
“林哥,我们把灯也带去好不好?”林玥抱着凤凰灯的底座,小脸上满是期待,“陈爷爷说,今晚的月亮是圆的,双灯映月肯定很好看。”
林野笑着点头,小心翼翼地将两盏灯放进木箱。青铜灯的龙纹与凤凰灯的羽翼在阳光下相互呼应,仿佛有龙凤在光晕里嬉戏。
到镜水村时,老槐树下已经摆好了长桌,村民们端来自家做的吃食——陈叔的桂花酒,王大爷的糖藕,张婶的月饼……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香气顺着风飘出老远。
“可算来了!”陈叔笑着迎上来,接过林野手里的木箱,“就等你们的灯添彩呢。”
夜幕降临时,月亮爬上树梢,像块巨大的白玉盘,清辉洒在老槐树上,将新栽的槐树苗也镀上了层银边。林野将两盏灯摆在长桌中央,点燃灯芯的瞬间,金光与红光同时爆发,在月光下交织成巨大的龙凤虚影,盘旋着飞上夜空,与月亮交相辉映。
“哇!”孩子们发出惊呼,小手指着龙凤虚影,眼睛亮得像星星。
老人们也看得入了迷,陈叔抿了口桂花酒,叹道:“三百年了,终于又能看见双灯映月的景象了。”
林玥靠在林野身边,小声哼起了那首童谣,林念跟着学,两个孩子的声音混着灯焰的噼啪声,像溪水淌过青石:“月光光,照厅堂,龙凤绕,家安康……”
凤凰灯的灯座突然微微发烫,里面滑出张卷着的纸条,是第六任灯侍的笔迹,字迹里带着笑意:“见双灯映月,知后世安稳,吾愿足矣。若有机缘,可往城东破庙,寻‘归魂钟’残片,钟声起,可定四方魂魄。”
林野将纸条递给陈叔,陈叔看完后沉吟道:“归魂钟……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是当年无妄城的镇城之宝,钟声能安抚亡魂,城破后就不知所踪,没想到藏在城东破庙。”
“那我们明天就去找!”林念立刻举手,赏月宴的热闹也拦不住她的好奇心,“我的日记正好写到双灯,加上归魂钟就是完美的三部曲!”
林野揉了揉她的头发,心里却很清楚,第六任灯侍留下的线索,从来不是简单的冒险。归魂钟能定四方魂魄,想必是为了彻底稳固这方天地的安宁,让那些漂泊的魂灵真正找到归宿。
赏月宴过半时,老人们开始讲起过去的故事。王大爷说,他爷爷当年见过第六任灯侍,是个总穿蓝布裙的姑娘,背着个药篓子,走村串户给人看病,手里总拿着块凤凰木雕,说是能驱邪。
“她说啊,医者医人,灯者医魂,都是救人的行当。”王大爷的声音带着怀念,“后来城破了,就再没人见过她,只听说她最后冲进了火场,手里还举着盏红灯……”
林野看向夜空的龙凤虚影,突然明白,所谓的灯侍,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守护者,而是像这样,藏在市井烟火里,用自己的方式,守着一方人的平安。
夜深了,该回杂货铺了。林念和林玥趴在林野背上睡着了,小手还紧紧抓着他的衣角。凤凰灯与青铜灯的光芒依旧明亮,照亮了回家的路,龙凤虚影在身后缓缓跟随,像两个温柔的守护者。
路过归墟井时,林野停下脚步。井水映着双灯的光芒,里面竟浮出无数张平和的笑脸,都是些被救赎的魂魄,对着他轻轻颔首,随即沉入水中,化作滋养草木的养分。
“这才是最好的归宿。”林野轻声说,抱着孩子们继续往前走。
月光落在他的肩头,也落在两盏灯的光晕里,仿佛在说:路还长,慢慢来。
他知道,归魂钟的线索是新的约定,是历代灯侍未完的牵挂。但他不急,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带着身边的人,一步一步走下去,让每一份牵挂,都能找到温暖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