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蚀骨灯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恐怖惊悚  玄幻 

56.记录片与未写完的结尾

蚀骨灯

勘测队员小周真的带着纪录片团队来了。三个人扛着摄像机和灯光设备,把杂货铺的小院挤得满满当当。小周举着话筒,兴奋地给林野介绍:“这是张导,拍过好多民俗纪录片;这是李姐,负责录音。我们打算拍三集,从青铜灯的来历讲到归魂钟的修复,最后讲讲现在的生活。”

张导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说话慢条斯理,一进门就盯着青铜灯看:“这灯有灵气,镜头里能看出光晕的层次。”她让助理搬来小马扎,坐在灯旁观察了半晌,突然问,“能讲讲你第一次点燃它的感觉吗?”

林野想起无妄城的那个夜晚,青铜灯的金光刺破瘴气,带着母亲的温度裹住他。“像有人在背后推了一把,知道自己不能退。”

“好。”张导让摄像开机,“就从这里开始讲。”

拍摄的日子很热闹。团队跟着林野去了无妄城遗址,镜头里的断壁残垣间长满了野花,蝴蝶在镜头前翩跹;去镜水村拍归魂钟时,陈叔特意敲响钟声,声波在镜头里震起一圈圈涟漪;连赵山的山货铺都成了取景地,小石头抱着凤凰灯,给镜头展示山里采的野核桃。

林念最兴奋,每天都追着摄像机跑,把自己的观察日记举到镜头前:“你看,这是雪团抓老鼠的样子!”雪团被镜头对着,反而拘谨起来,缩在林玥怀里不肯出来,惹得大家直笑。

拍摄间隙,张导总爱坐在老槐树下,听老李头讲过去的事。老李头烟锅不离手,讲第一任灯侍挥剑斩妖,讲第五任灯侍用算盘算阴气,讲得兴起时,还会站起来比划两下,活像个说书先生。

“这些故事不该被忘记。”张导对着镜头喃喃自语,“不是因为神奇,是因为里面的人——他们怕过,哭过,却还是握紧了手里的灯。”

拍到最后一天,团队要拍个“日常镜头”:林野在柜台后算账,林念和林玥在院子里写作业,雪团趴在旁边打盹,阳光透过窗棂落在青铜灯上。

摄像机运转时,林野突然听见青铜灯发出细微的嗡鸣,灯焰中闪过前六任灯侍的笑脸,还有母亲温柔的眼神。他抬起头,正好对上镜头,笑了笑:“其实啊,灯侍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守着一盏灯,守着身边的人,过好每一天。”

杀青宴上,陈叔炖了归墟井里的鱼,赵山带来了自酿的槐花酒。张导举着酒杯,对着归魂钟的方向敬了一杯:“敬所有守护过这里的人,也敬这里生生不息的日子。”

团队走的那天,留下了一盘样片。林野把它放进村里的电视机里,全村人都来看。当画面里出现无妄城的残片被净化、归魂钟合二为一的瞬间,有人红了眼眶,有人鼓起掌来。

林念看着屏幕里的自己,突然说:“我们的故事还没写完呢。”

“对呀。”林玥指着屏幕角落的公路,“等路通到县城,还会有新故事。”

林野笑着揉了揉她们的头发。他知道,纪录片的结尾不是真的结尾。就像那本《无妄城遗闻》,总会有人在空白处写下新的字迹;就像归魂钟的钟声,总会在每个清晨准时响起,提醒着这里的人——守护还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

夜里,林野坐在灯下,翻开那本故事书。最新的一页是小周写的,说纪录片会在明年春天播出,到时候会有更多人知道镜水村,知道这盏青铜灯。

他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

“故事的结尾,往往是新的开始。就像公路的尽头,总有炊烟升起;就像青铜灯的光芒里,总有人笑着醒来。”

写完,他合上书本,看向窗外。归魂钟的轮廓在月光下静静矗立,新栽的槐树苗已经长得和老槐树齐肩,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说: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上一章 55.书里的故事与灯下的新客 蚀骨灯最新章节 下一章 57.春播时的访客与旧书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