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的夜晚总是闷热,杂货铺的竹帘被晚风掀起,带着归墟井的凉意。林野搬了张竹床放在院子里,林念和林玥躺在上面,数着天上的星星,雪团蜷在她们脚边,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竹床,发出沙沙的轻响。
“哥哥,你看那堆星星像不像凤凰灯?”林念指着猎户座的腰带,“中间那颗最亮的是灯芯!”
林玥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小声哼起了那首童谣:“月光光,照厅堂,龙凤绕,家安康……”调子在晚风中飘散开,与归魂钟的余韵混在一起,温柔得像母亲的手。
青铜灯放在竹床旁的小桌上,橘色的光芒比往常柔和,灯座的龙纹在夜色里若隐若现,像是在跟着童谣的节奏轻轻晃动。林野摇着蒲扇,看着孩子们渐渐眯起的眼睛,突然想起第一次在无妄城点燃它的夜晚,那时的灯焰带着肃杀的金光,如今却只剩下暖暖的光晕。
“哥哥,萤火虫!”林玥突然坐起来,指着院墙外的草丛。几十只萤火虫正从草叶间飞起,尾部的绿光像散落的星星,沿着公路往镜水村的方向飞去,最终停在归魂钟的木架上,把铜钟映成了淡绿色。
“它们在听钟声呢。”林念也凑过来,小手扒着院墙,“张老师说,萤火虫是会发光的小卫士,保护夜里的小朋友。”
林野笑着点头。他想起第六任灯侍的信笺,说凤凰灯能引万魂归安,或许这些萤火虫,就是那些被安抚的魂魄,化作微光守护着这片土地。
这时,公路上突然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赵山带着小石头来了。孩子手里提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几十只萤火虫,绿光透过玻璃晃悠悠的,像盏小小的灯笼。
“小石头说要跟你们分享。”赵山把罐子递给林玥,“山里的萤火虫多,他捉了一下午。”
小石头趴在竹床边,指着归魂钟的方向:“它们都飞到钟上去了,是不是在听故事?”
“是呀。”林玥打开罐口,让萤火虫飞出来,“我们给它们唱童谣吧。”
四个孩子凑在一起,奶声奶气地唱起那首古老的童谣。萤火虫在他们周围盘旋,绿光与青铜灯的橘色光芒交织,把院子照得像个童话世界。赵山和林野坐在门槛上,看着这一幕,手里的蒲扇都忘了摇。
“还记得第一次来杂货铺吗?”赵山突然开口,“那时我急着给孩子抓药,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事。”
“我也没想到。”林野看着青铜灯,“以为守着杂货铺,养大念念和玥玥,就是一辈子了。”
“现在这样也挺好。”赵山笑了,“有灯,有钟,有书,有孩子的笑声,比啥都强。”
萤火虫渐渐飞向老槐树,在枝叶间织成张绿色的网。林念突然指着树冠:“你们看!萤火虫拼出了凤凰的样子!”
大家抬头望去,果然,无数绿光组成了展翅的凤凰轮廓,与凤凰灯的影子在月光下重合,美得让人屏住呼吸。
“是太奶奶在看我们吗?”小石头仰着小脸问,眼睛里映着绿光。
林野想起凤凰灯里第六任灯侍的笑脸,轻轻“嗯”了一声:“她在说,我们唱的童谣真好听。”
夜深了,赵山带着小石头回家。林野把孩子们抱回屋里,雪团跟在后面,尾巴上还沾着只萤火虫,绿光随着它的脚步晃来晃去。
他坐在院子里,看着归魂钟上的萤火虫渐渐散去,只剩下零星几点绿光,像夜空落下的星星。青铜灯的光芒依旧温暖,灯座的龙纹在光晕里静静伏着,像是在守护着这夏夜的宁静。
林野拿起母亲的日记,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不知何时多了几行歪歪扭扭的字,是林念和林玥写的:
“我们是小灯侍,保护哥哥和雪团。”
“还要保护归魂钟和老槐树。”
“让萤火虫永远有地方唱歌。”
字迹旁边画着四个牵手的小人,头顶飘着盏小小的青铜灯,灯焰里写着个“家”字。
林野合上日记,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这童谣永远唱不完,就像守护永远没有终点。只要青铜灯还亮着,归魂钟还鸣着,孩子们还笑着,这故事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夜风掀起竹帘,带着槐花香和萤火虫的气息,青铜灯的光晕在地上轻轻晃动,像在说:
晚安,这个被温柔守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