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我的冷淡,解读为艺术家的孤高和不近人情,而她自己,则是那个更懂他、更崇拜他的灵魂伴侣。
一个热情似火,一个冷若冰霜。
沈彻的天平,彻底倒向了许有薇。
他们走到了一起。
全国青年艺术家大赛开始了。
我提交了早已准备好的《星空下的自画像》。
作品毫无悬念地入围了决赛。
而此时,许有薇和沈彻,对我发动了那场前世就已上演过的、致命的“抄袭”指控。
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在一夜之间席卷了整个网络。
一篇名为《天才画家的背后:被阴影笼罩的妹妹和被剽窃的青春》的文章,在各大平台被疯狂转发。
文章的作者,是沈彻用重金请来的、在艺术圈颇有影响力的批评家。
他用悲天悯人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里,许有薇是一个才华横溢、却被天才姐姐常年打压、剽窃作品的可怜妹妹。
文章配上了许有薇偷走的我那些废弃草稿,时间戳被P得比我参赛早了整整半年。
草稿和我最终的作品,有三四分相似。
这成了她最有力的“证据”。
紧接着,沈彻以主办方“时代画廊”继承人的身份,接受了紧急采访。
他没有直接指责我,反而一脸痛心疾首。
“我认识的默默,一直是个纯粹的艺术家。这件事背后一定有误会,画廊会立刻成立调查组,在决赛前,给公众一个交代。”
他的话,瞬间将我钉在了耻辱柱上。
主办方亲自下场“调查”,这本身就是一种定罪。
“天才少女竟是抄袭惯犯”的词条,被顶上了热搜第一。
我的社交媒体被谩骂淹没。
我的学校、导师,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组委会通知我,若不能在决赛前拿出决定性证据,我将被永久禁赛。
我被彻底孤立了。
就在我“走投无路”之时,沈彻给我打了电话。
他在电话里表现得万分焦急,说他通过关系,请到了一位退隐多年的艺术界泰斗,愿意出面为我鉴别画作,还我清白。
他约我第二天晚上,去郊区的一家私人茶馆见面。
这个借口,这个地点,和前世一模一样。
我知道,他们要对我的原作动手了。
“好,我一定到。”我对着电话,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和哽咽。
挂了电话,我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冰冷。
我立刻开始布局。
第一,我在画室最隐蔽的书架背后,安装了针孔摄像头和录音笔。
第二,我将《星空下的自画像》的全部创作过程文件,加密上传到了海外云盘,并将链接发给了我的导师。
第三,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定时短信:“老师,如果十二点前我没联系您,请立刻报警,地址是我的画室,并把云盘链接提交给警方和组委会。”
做完这一切,我看着画室里那幅即将完成的杰作,心中一片平静。
许有薇,沈彻,我为你们准备的舞台,已经搭好了。
郊区的茶馆,空无一人。我安静地坐着喝茶,没有联系沈彻。
晚上十点,我手机上的监控APP传来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