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兮坐在工作台前,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桌上散落着数十张设计草图,每一张都被红笔标记了需要修改的地方。
项目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她却在一个空间布局上卡住了,无论怎么调整,都感觉缺少了点什么——那种能让人一眼就心动,仿佛置身其中的流畅感。手机屏幕亮起又暗下,她已经盯着同一个问题两个小时了,往常这种时候,她或许会打电话给顾阳学长,听听他作为摄影师的美学建议;或者发信息给大学同窗,现在在另一家设计公司工作的闺蜜赵小雨。
但今天,她的手指自有主张。
等林兮回过神来,手机界面已经停留在与陆景琛的聊天窗口。最后一条消息还是昨晚他发的“早点休息”,而她竟然在无意识中打出了一行字:“您对商业空间中的动线设计有什么看法?”指尖悬在发送键上方,林兮犹豫了,这只是个设计上的小困惑,真的需要打扰他吗?他可是晟煊集团的CEO,每天处理的都是上亿的合同,怎么会对这种细节感兴趣?
然而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悄悄告诉她:他会懂的,他总是懂的。
按下发送键的瞬间,林兮的心跳莫名加速。她把手机屏幕朝下放在桌上,假装继续工作,却一个字也画不出来。
不过五分钟,手机震动了一下。
“具体是什么空间?现有方案发我看下。”
林兮没想到他会回复得这么快,更没想到他会直接要求看方案。她赶紧把设计草图拍照发过去,附加一条解释:“是一个融合书店和咖啡区的复合空间,我想让两个区域既有区分又不完全割裂,但现在的方案总觉得生硬。”
已读状态显示几乎立刻,然后顶部持续显示“对方正在输入...”。林兮屏住呼吸,等待着。
几分钟后,一大段文字跳出来:
“尝试将书架作为自然隔断,而非墙体。书架高度控制在1.2米,既保证视线通透,又营造半私密感。咖啡区地面可抬高15公分,用材质变化暗示区域转换。参考附件中的几个案例。”
下面附了几张图片,都是类似空间的实景照片,角度专业,明显不是随手从网上找的。
林兮点开图片,越看越惊喜。陆景琛的建议一针见血,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她立刻按照他的思路重新调整草图,果然流畅了许多。
兴奋之余,她忍不住回复:“太厉害了!您怎么想到用书架做隔断的?”
这次他的回复简短:“站在你的角度想问题。”
林兮盯着这行字,心跳漏了一拍。她仿佛能看见他打字时微微上扬的嘴角,那双总是看不出情绪的眼睛里,或许正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接下来的半天,林兮完全投入到设计中。每当遇到难题,她总会下意识地点开与陆景琛的聊天窗口。而无论问题大小,他总能在短时间内给出精准的反馈。
“灯光设计方面,您觉得暖黄和冷白哪种更适合阅读区?”“结合自然光强度调整。东侧窗多,用4000K中性光平衡;西侧日照强,用3000K暖光补充。智能调光系统更佳。”
“儿童区的书架高度多少合适?”“按不同年龄段分区:0-3岁:0.3-0.6米;3-6岁:0.6-0.9米;6-12岁:0.9-1.4米。附一份儿童人体工学尺寸表供参考。”
每一次提问,她都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打扰他,但每一次得到回复,她又忍不住为下一个问题寻找借口。
直到下午三点,林兮才意识到自己还没吃午饭。她泡了杯咖啡,靠在窗边休息,翻看着今天的聊天记录。从设计理念到材料选择,从色彩搭配到灯光设计,陆景琛几乎无所不知。
最让她心动的是,他从不直接给她答案,而是引导她思考,给出多个选择让她自己决定。这种尊重她专业能力的做法,比单纯给出解决方案更让她感到珍贵。
手机突然响起,是顾阳学长。
“西西,听说你在做商业空间设计?需要我帮忙吗?认识几个做的不错的朋友。”
若是往常,林兮一定会欣然接受。顾阳的人脉广,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资源。但今天,她几乎毫不犹豫地婉拒了:“谢谢学长,不过目前进展挺顺利的,有问题我再找你。”
挂掉电话,林兮自己都愣了一下,为什么自己拒绝得这么干脆?明明多一个帮助总是好的。
答案在心底悄然浮现:因为她已经习惯了某个人的反馈方式,习惯了那种精准而高效的交流,习惯了他在每一条建议中暗含的信任与期待。
傍晚时分,设计稿终于完成。林兮满意地看着成品,这是她近期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她拍下照片,第一时间发给了陆景琛。
“完成了!谢谢您的指导,比之前好多了[笑脸]”
这次他的回复来得稍晚一些,但内容让林兮忍不住微笑:
“一直很好,现在更完美。”
窗外华灯初上,林兮站在窗前,捧着已经微凉的咖啡。城市夜景如星河洒落,她忽然想起今天一整天,她竟然完全没有想过要求助其他人。所有设计上的困惑,第一个想到的永远是陆景琛。
这种无意识的依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从他精准指出问题的时候?是从他记得她所有喜好的时候?还是从电梯里那个类似拥抱的守护开始开始?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拉回了她的思绪。
“明天下午三点,晟煊会议室,项目中期汇报。别迟到。”
公事公办的语气,与今天白天耐心给出建议的他判若两人。但林兮已经不觉得陌生了——这就是陆景琛的方式,用最冷静的语气,做最温柔的事。她回复了一个“好的”,然后附加一句:“今天真的非常感谢您,耽误您这么多时间。”
几分钟后,手机亮起:
“你的消息,从来不是耽误。”
林兮看着这行字,感觉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了,她把手机贴在胸口,仿佛这样就能离那个发消息的人近一些。夜色渐深,林兮却毫无睡意。她重新坐回工作台前,不是修改设计,而是拿出素描本,勾勒着一个领带的设计图——与那天她买下的那条相似,却又不同。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每一笔都带着不自觉的温柔,仿佛画的不是一条领带,而是某个人的轮廓。
而此时的城市另一端,陆景琛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手机屏幕上是与林兮一整天的聊天记录。他轻轻滑动屏幕,看着那个熟悉的头像,唇角扬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助理敲门进来:“陆总,需要帮您取消明天上午的会议吗?您明天有三个会,时间有点冲突。”
陆景琛的目光从未离开手机屏幕:“不用取消,照常进行。”
“但那意味着您中午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助理有些犹豫。
“没关系。”他顿了顿,补充道,“下午三点后的时间空出来就好。”
助理点头退出办公室,心里暗自疑惑:明明下午只是一个小型项目汇报,为什么老板如此重视?
只有陆景琛自己知道,那不是一个小型汇报。
那是他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