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小说之家
本书标签: 脑洞 

江湖

小说之家

第一章 算盘声里藏江湖

李算盘这辈子听过最响的声儿,不是柜上那柄用了三十年的铁算盘珠子相撞,也不是掌柜的戒尺抽在账本上的脆响,是上个月暴雨夜,他蹲在出租屋窗台上,听见对面楼里有人喊“剑来”——那声儿裹着雨丝钻进来,把他手里啃了一半的凉馒头都惊掉了。

李算盘本名叫李建国,可柜上老掌柜总说他“拨算盘比数自己头发还上心”,一来二去,“李算盘”这名号就盖过了本名。他在“诚信记”账房当差,朝九晚五,日子过得像算盘珠子,一上一下,分毫不差。早上卯时准点起床,穿过三条胡同买俩肉包,辰时前准到账房,把账本摊开,铁算盘往桌上一放,“噼里啪啦”的声儿能从开门响到打烊。

这天午后,日头斜斜照进账房,把账本上的墨迹晒得发暖。李算盘正拨着算盘算绸缎庄的进项,忽然听见街对面“悦来茶馆”里传来一阵拍案声。他抬头一瞅,见茶馆二楼窗边,一个穿青布长衫的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书,底下一群茶客听得入迷,连手里的茶杯都忘了端。

“话说那令狐冲,手持一柄独孤九剑,在黑木崖上与东方不败大战三百回合,剑光闪闪,剑气纵横,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李算盘的耳朵一下子竖了起来。他打小就爱听武侠故事,只是后来当了账房先生,天天跟数字打交道,那些飞檐走壁、快意恩仇的念想,早被算盘珠子压在了心底。可今儿这说书先生的声儿,像根细针,一下就挑破了他心里那层薄纸。

那天晚上,李算盘破天荒地没把账本带回家。他揣着半个月的工钱,跑到街角的书铺,把架子上能找到的武侠小说都买了回来。出租屋里没桌子,他就把书摊在床板上,就着昏黄的灯泡看。看到郭靖死守襄阳城,他攥着拳头,手心全是汗;看到杨过跳崖寻小龙女,他鼻子一酸,差点掉眼泪;看到韦小宝凭着小聪明玩转江湖,他又忍不住笑出声,把隔壁邻居的猫都惊得“喵”了一声。

看完最后一页,窗外天已经亮了。李算盘揉了揉熬得通红的眼睛,忽然一拍大腿:“凭啥别人能写江湖,我就不能?”

他说干就干。第二天上班,他把账房里没用的废纸偷偷攒起来,晚上回家,就着灯泡,用捡来的半截铅笔头开始写。他给主角起了个名儿,叫“沈剑心”,因为他觉得,江湖人就得有颗像剑一样透亮的心。沈剑心的武功,他琢磨着不能太厉害,也不能太弱——太厉害没意思,一上来就天下无敌,没仗可打;太弱也不行,总被人欺负,看着憋屈。最后他定了,沈剑心会一套“算盘剑法”,招式全是从他拨算盘的动作里来的,“一上一”“二下五去三”,每一招都带着账房先生的讲究。

写第一章的时候,李算盘写得入了迷。他写沈剑心初入江湖,在茶馆里遇见恶霸欺负卖唱姑娘,沈剑心掏出腰间的算盘,“噼里啪啦”一拨,算盘珠子像暗器一样飞出去,正中恶霸的穴位。他越写越高兴,越写越觉得沈剑心就是另一个自己——那个没被算盘困住,能仗剑走天涯的自己。

可没写几章,麻烦就来了。

先是账房里的废纸不够用了。李算盘不敢跟掌柜的要,只好把账本的空白页撕下来写,结果有一次算账,他翻账本翻到一半,翻出一张写着“沈剑心大战黑风寨”的纸,吓得他赶紧藏起来,生怕被掌柜的发现。

再后来,他晚上写得太晚,白天上班总打瞌睡。有一次,掌柜的站在他身后看他算账,他迷迷糊糊的,把“三两银子”写成了“三两江湖”,掌柜的拿起戒尺就往他手上抽:“李算盘!你是睡糊涂了还是疯了?银子能跟江湖画等号?”

李算盘疼得直咧嘴,心里却琢磨:怎么不能画等号?江湖里的情义,可比银子金贵多了。

第二章 账房先生的江湖梦

李算盘的“算盘剑法”越写越顺,沈剑心的江湖也越来越热闹。他给沈剑心安排了个小师妹,叫“苏小茶”,是茶馆老板的女儿,会泡一手好茶,也会用茶碗当暗器;还安排了个反派,叫“钱通神”,是个财大气粗的盐商,手里拿着一把金算盘,专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李算盘觉得,自己天天跟钱打交道,最懂这种把钱当命的人有多讨厌。

为了写得更真实,李算盘还特意去跟“悦来茶馆”的说书先生请教。说书先生姓王,头发花白,下巴上留着一撮山羊胡。李算盘每次去,都给王先生带一壶好茶,王先生就给他讲江湖上的规矩,讲门派之间的恩怨,讲武功招式的门道。

“建国啊,”王先生抿了口茶,慢悠悠地说,“写江湖,不只是写打打杀杀,更要写人心。江湖再大,也大不过人心;武功再高,也高不过情义。”

李算盘把这话记在心里。他开始在故事里加更多人情世故的细节:沈剑心路过小镇,会帮老百姓修屋顶;苏小茶看见流浪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点心分给他们;就算是反派钱通神,也有一段可怜的往事——他小时候家里穷,被人欺负,所以长大后才拼命赚钱,想让自己变强。

可写这些细节,需要更多时间。李算盘白天要算账,晚上只能熬夜写。他的眼睛越来越红,记性也越来越差,有时候算着账,突然就忘了自己要算什么,脑子里全是沈剑心接下来该去哪里,该遇见谁。

有一次,他在账本上写了满满一页“沈剑心和苏小茶去黄山看云海”,掌柜的发现后,气得把账本扔在他脸上:“李建国!你是不是不想干了?这账房是让你写小说的地方吗?”

李算盘捡起账本,低着头,没说话。他心里委屈,可他不敢跟掌柜的顶嘴——他需要这份工作,需要工钱来买纸和铅笔,来支撑他的江湖梦。

那天晚上,李算盘坐在床板上,看着自己写满字的纸,突然觉得很迷茫。他写了这么多,可除了自己,没人会看。他的江湖,就像他出租屋里的灯泡一样,只有一点点光,照不亮外面的世界。

他想放弃,可当他拿起笔,看到纸上的“沈剑心”三个字时,又舍不得。他觉得沈剑心就像他的朋友,他不能丢下朋友不管。

于是,他接着写。他把沈剑心写得更勇敢,把苏小茶写得更善良,把钱通神写得更复杂。他写沈剑心为了救苏小茶,独闯黑风寨,被打得浑身是伤,却始终没放弃;他写苏小茶为了帮沈剑心,把自己最喜欢的茶碗都打碎了,用来当暗器;他写钱通神最后幡然醒悟,把自己的家产都捐给了老百姓,然后一个人隐居山林。

写这些的时候,李算盘经常一边写一边哭,一边哭一边笑。他觉得自己好像跟着沈剑心一起,在江湖里走了一遭,经历了喜怒哀乐,尝遍了酸甜苦辣。

不知不觉,李算盘写的纸已经堆了满满一箱子。他把这些纸整理好,用线装订成一本厚厚的书,封面上用毛笔写了三个字——《敲剑录》。“敲剑”,是因为他觉得沈剑心的剑,就像他的算盘一样,每一下都敲在人心上。

他想把这本书出版,让更多人看到沈剑心的故事。于是,他拿着《敲剑录》,跑遍了城里的出版社。可出版社的人要么说他写得太“土”,没有江湖的“仙气”;要么说他的故事太“俗”,都是别人写过的桥段;还有的人直接把他的书扔在一边,说:“一个账房先生,还想写小说?别做白日梦了。”

每次被拒绝,李算盘都很伤心。他回到出租屋,把《敲剑录》抱在怀里,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写得那么用心,却没人愿意看。

王先生知道了,安慰他说:“建国啊,不是所有的江湖都能被人看见。有些江湖,藏在心里,就够了。”

李算盘似懂非懂。他看着窗外的月亮,心想:也许,我的江湖,真的只能藏在心里吧。

第三章 算盘停,剑声歇

李算盘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经常咳嗽,有时候咳得停不下来,晚上也睡不好觉。掌柜的看他这样,也不忍心再骂他,只是叹着气说:“李算盘,你要是实在撑不住,就回家歇几天吧。”

李算盘摇摇头,他不想歇。他想趁着自己还有力气,把《敲剑录》写完。他已经写到最后一章了,沈剑心和苏小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败了最大的反派——一个想称霸江湖的魔教教主。他想把结局写得圆满一点,让沈剑心和苏小茶一起回到小镇,开了一家茶馆,过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可他的手越来越抖,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有时候甚至连笔都握不住。有一次,他写“沈剑心和苏小茶坐在茶馆里,看着窗外的桃花”,写着写着,突然咳出一口血,溅在纸上,把“桃花”两个字染成了红色。

李算盘看着那片红色,突然觉得很累。他放下笔,靠在墙上,闭上眼睛。他好像看见沈剑心和苏小茶站在他面前,笑着对他说:“先生,谢谢你把我们写出来。”

他想跟他们说句话,可嘴巴却动不了。他觉得自己像一片羽毛,轻飘飘的,慢慢往上飞。他飞过了“诚信记”账房,飞过了“悦来茶馆”,飞过了他的出租屋,飞到了一个满是桃花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小茶馆,沈剑心和苏小茶正坐在里面,泡着茶,等着他。

几天后,“诚信记”的掌柜发现李算盘没来上班,就去他的出租屋找他。推开门,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屋里很干净,账本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铁算盘擦得锃亮。床板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封面上写着《敲剑录》三个字,旁边还有一支没写完的铅笔。

掌柜的拿起书,翻了翻。里面的字有的工整,有的潦草,有的地方还沾着泪痕和血迹。他看不懂那些江湖故事,可他觉得,李算盘写得很用心。

后来,掌柜的把《敲剑录》交给了王先生。王先生把书带回茶馆,每天午后,就给茶客们讲《敲剑录》的故事。茶客们听得入迷,有时候会问:“王先生,这个写故事的李算盘,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王先生就会放下书,喝一口茶,慢悠悠地说:“他是个账房先生,也是个江湖人。他用算盘当剑,在心里,闯了一辈子江湖。”

再后来,《敲剑录》的故事在小镇上传开了。有人把它抄下来,传给更多的人看。有人说,李算盘其实没走,他变成了沈剑心,和苏小茶一起,住在满是桃花的地方,开着一家小茶馆,过着幸福的生活。

只有王先生知道,李算盘走了。他走的时候,手里还握着那支铅笔,脸上带着笑。他的江湖,虽然没被太多人看见,可他自己,已经把它走得很圆满了。

很多年后,有人在“诚信记”账房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旧算盘。算盘珠子上,刻着一些小小的字,仔细一看,是“沈剑心”“苏小茶”“钱通神”的名字。那是李算盘刻的,他把他的江湖,都刻在了这柄陪伴他一辈子的算盘上。

风吹过账房,算盘珠子轻轻晃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儿。那声儿,像剑声,又像书声,更像李算盘的笑声。仿佛在说:“我的江湖,虽然小,可我来过,我写过,我不后悔。”

而这本《敲剑录》,也成了李算盘——不,是这个叫李建国的普通账房先生,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本江湖。就像说书人总在故事结尾说的那样:“江湖路远,后会无期。可只要有人还记得,江湖,就永远不会消失。”

小说之家最新章节 下一章 宇宙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