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引:仙途问心
暮春的云台山,漫山杜鹃开得正好,粉紫的花瓣被风卷着,落在山脚下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林砚蹲在“望仙茶寮”的柜台后,指尖捏着半块被茶水浸软的桂花糕,目光却黏在茶寮外那棵老槐树上——树干上贴着张泛黄的告示,墨迹虽淡,“云台宗开山收徒”六个字却依旧醒目,像颗火星,在他心里烧了三年。
“阿砚,又盯着告示看?”茶寮老板娘柳婶端着铜壶过来,滚烫的热水注入粗瓷碗,茶香瞬间漫开,“你这身子骨,连柴都劈不利索,还想修仙?云台宗收的都是根骨奇佳的孩子,哪轮得到咱们这些凡人。”
林砚把桂花糕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反驳:“柳婶,我能感觉到灵气的。”他说着,摊开右手,掌心向上——虽然在柳婶眼里,那只手除了沾着点糕屑,什么异样都没有,但林砚清楚,每次他凝神时,总有细碎的光点在掌心打转,像揉碎的星子,暖融融的。
这秘密他藏了五年。五年前他还是个乞儿,在寒冬里快冻僵时,被一位路过的白衣修士救了,修士临走前塞给他一块温热的玉佩,只说“此乃星尘引,遇缘则启”。后来玉佩碎在一场山匪劫掠里,可那些星子般的光点,却留在了他掌心,成了他追逐仙途的唯一底气。
“呵,灵气?”柳婶笑了笑,用帕子擦了擦柜台,“前儿个山下张屠户家的小子,也说自己能看见灵气,结果去云台宗测灵,连最低等的‘凡骨’都算不上,灰溜溜地回来了。”
林砚没再说话,只是把碗里的茶喝得精光。他知道柳婶是好意,可他不想像镇上其他人那样,一辈子守着几亩薄田,或在茶寮里端茶送水,直到老得走不动路。他想知道,掌心的星子到底是什么,想看看山巅云雾之上的云台宗,想成为能飞天遁地、斩妖除魔的修士。
傍晚时分,茶寮里的客人渐渐走光,林砚正收拾着碗碟,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金属碰撞的脆响。他探头往外看,只见一队穿着银白铠甲的人骑马而来,为首的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剑眉星目,腰间佩着一把寒光凛凛的长剑,剑穗上挂着枚云纹玉佩——那是云台宗弟子的标志!
“快,把茶寮收拾干净,长老们稍后要在此歇息。”青年翻身下马,声音清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柳婶连忙应着,拉着林砚往后院躲:“是云台宗的护山弟子,咱们别凑上前,免得惹麻烦。”
可林砚却没动。他看着青年腰间的云纹玉佩,又摸了摸自己的掌心——那些星子般的光点,竟在这时变得活跃起来,顺着他的手臂往上爬,像是在回应什么。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朝着青年走了过去:“仙长,我……我想参加云台宗的收徒试炼。”
青年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林砚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服,个子不高,脸色还有点苍白,怎么看都不像个能修仙的料子。“你?”青年皱了皱眉,“测灵需年满十五,且需有引荐人,你可有?”
“我……我满十五了,没有引荐人,但我能感觉到灵气!”林砚急忙说,摊开右手,“您看,这里有星子般的光点,是五年前一位修士留给我的!”
青年低头看了眼他的掌心,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没看见什么光点,可林砚掌心的气息,却隐约带着一丝极淡的星力,那是只有上古灵物才有的气息。他沉吟片刻,说:“罢了,你跟我来。长老们正好在附近巡查,或许能为你测灵。”
林砚心里一喜,连忙跟上青年的脚步。穿过茶寮后面的竹林,他看见不远处的空地上,站着三位穿着青色道袍的修士,其中一位白发老者手里握着一块半透明的水晶,水晶表面泛着淡淡的蓝光——那就是测灵石!
“李师兄,这是?”白发老者看见林砚,疑惑地问。
被称作李师兄的青年躬身道:“玄清长老,这少年说能感知灵气,且掌心有异常气息,弟子不敢擅断,特来请您测灵。”
玄清长老点了点头,示意林砚上前:“把右手放在测灵石上,凝神静气。”
林砚深吸一口气,将掌心贴在冰凉的测灵石上。他闭上眼睛,努力引导掌心的星子往测灵石上靠——下一秒,原本泛着蓝光的测灵石,突然爆发出耀眼的白光,白光中还夹杂着细碎的金色光点,像夜空中的星辰,瞬间照亮了整片竹林!
三位修士都惊呆了。玄清长老盯着测灵石,手指微微颤抖:“这……这是‘星髓骨’!百年难遇的上等根骨,还蕴含星力!”
另外两位修士也围了上来,眼中满是震惊。李师兄更是瞪大了眼睛——他刚才还觉得林砚平平无奇,没想到竟是块深藏不露的璞玉!
“少年,你叫什么名字?”玄清长老的声音都有些激动。
“林砚。”林砚睁开眼,看着测灵石上的星光,心里又惊又喜。
“好!好一个林砚!”玄清长老大笑起来,“从今日起,你便是云台宗的外门弟子,随我回山!”
林砚用力点头,眼眶有些发热。他终于离仙途近了一步,离掌心星子的秘密近了一步。
当他跟着玄清长老往云台山巅走时,回头看了眼山脚下的茶寮——柳婶正站在门口,朝他挥手。他也挥了挥手,转身踏上了通往云雾深处的石阶。石阶两旁的杜鹃花开得正艳,风卷着花瓣落在他肩头,像在为他送行。
他不知道,这一步踏出,不仅是踏上了仙途,更是卷入了一场尘封千年的秘辛——他掌心的星子,不是普通的灵气,而是“星尘引”的碎片,是开启上古星宫的钥匙,也是无数修士觊觎的宝物。而他的仙途,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