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青年小道长日记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原创作品 

第三十篇

青年小道长日记

乙巳年 乙酉月 癸巳日

近日,颇有些前来庵中敬香或咨询的善信,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何感觉被外界误解为只求个人解脱、甚至被戏称为养“小可爱”(指追求个人福报神通)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其道场反而显得更清净正信;而某些汉传禅宗寺庙,却隐隐透出类似那净土邪说的压抑诡谲之气?

此问非同小可,关乎正信辨别。我与师叔不敢怠慢,连日查阅经典史料,追溯源流,终得明晰其历史脉络。

师叔捻须道,究其根本,南传佛教(上座部)因其传承路径与保守特点,确实更多地保留了佛陀时代原始佛教的风貌,注重戒律的清静无染、禅修的次第实证,强调依循经典(巴利三藏)、以智慧断烦恼,其修行体系相对清晰纯粹,不易被后世繁杂的附加物所污染。故其道场往往戒律严明,学风踏实,给人以清净、实在之感。

反观那净土邪说,其源头可追溯至唐末宋初,彼时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一些偏离经教的偏执见解开始混杂滋生。及至元末明初,天下动荡,佛教内部亦出现弊端,一些禅宗道场确实出现了戒律松弛、修行荒废、徒重口头禅而轻实修的现象。

“正是此时,”师叔目光深邃,“一些有忧患意识的禅宗法师,见宗门流弊,心生焦急,欲重振纲纪,却不幸病急乱投医!他们未能从禅宗本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根本宗旨出发寻求复兴,反而妄图借鉴、甚至引入当时已开始流行的净土宗某些偏激说法(强调极度厌离娑婆、恐惧地狱、单靠念佛)来警策学人,严束戒行。殊不知,此乃引狼入室,正中那些附佛外道的下怀!”

这些偏激思想如同病毒,一旦植入,便迅速扭曲篡改原本的教义。强调绝对的厌离与恐惧,取代了智慧的观照与自在的解脱;强调单一的他力救赎,取代了自觉觉他的菩萨道精神。久而久之,一些禅宗道场反而被这些净土邪说所渗透、腐蚀,失去了禅门特有的洒脱与明澈,变得压抑、僵化、充满恐惧色彩,这才有了今日善信所感受到的“不正”之感。

听师叔剖析至此,我恍然顿悟。这其中的兴衰嬗变,岂不正暗合了当年师叔年轻时,在其表弟小巴车上所经历的那一幕?

师叔的表弟眼见线路不安全,急于寻求保护,却乱了方寸,病急乱投医,雇了三个看似凶悍实则无用的纹身青年,结果事到临头,险些酿成大祸。而那些明末的禅宗法师,眼见宗门弊病,心急如焚,同样未能冷静思考正道何在,慌不择路地引入了净土邪说这把“双刃剑”,最终反而伤及自身法脉清净。

“遇事要冷静,切不可病急乱投医。”师叔再次强调,目光如炬,“无论是个人的困境,还是一个宗派的兴衰,一旦被焦虑恐惧所主导,失了方寸,便极易被看似‘快捷’实则危险的邪路所诱惑。正道往往需要耐心与坚持,如同小火慢炖,心急,终究吃不了热豆腐。”

此言如钟,回荡心间。无论是修行、处事,还是辨别正邪,皆需秉持一颗冷静清明之心,依止正法,循序渐进,方是坦途。

福生无量天尊。

—— 宇道 记于百福庵

上一章 第二十九篇 青年小道长日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