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还带着夏末的余温,从图书馆三楼的百叶窗缝里钻进来,轻轻掀动陆念汐摊开的笔记本页脚。
她抬手把滑落的碎发别到耳后,笔尖在《教育学原理》的重点旁飞快标注,墨水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混着窗外偶尔掠过的鸟鸣,成了这个角落固定的背景音。
这个靠窗的位置是陆念汐找了半个月才定下的,桌面够宽,能同时铺开课本、笔记本和保温杯,窗外正对着学校的香樟林,累了抬头望一眼,满眼的绿能悄悄抚平焦虑。
她总是早上八点准时到,把粉色的保温杯放在桌角,再从帆布包里掏出写满计划的便签纸,贴在课本封面显眼的地方,然后埋下头,一头扎进专业知识里。
这天下午三点多,陆念汐刚写完一道论述题,正揉着发酸的手腕,就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还带着书本碰撞的轻响。
她没回头,只以为是偶尔经过的同学,直到一道阴影落在她斜对面的空桌上,她才下意识抬眼。
男生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线条清晰的手腕。
他怀里抱着一摞厚厚的专业书,最上面的《机械设计基础》封皮有些磨损,显然是翻了很多次。
许是抱得有些久,他放下书时轻轻舒了口气,指尖蹭过桌面时,不小心碰到了陆念汐放在桌沿的橡皮,橡皮滚了半圈,停在他的课本旁。
刘轩丞抱歉。
男生的声音很轻,带着点歉意,他弯腰捡起橡皮,递过来时,陆念汐看清了他的脸,眉眼很清俊,鼻梁挺直,低头时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浅影,显得格外温和。
陆念汐没事,谢谢。
陆念汐接过橡皮,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指腹,两人都愣了一下,她赶紧收回手,低头假装整理笔记,耳尖却悄悄热了起来。
那之后,男生成了这个角落的“固定邻居”。
陆念汐渐渐摸清了他的规律,每天比她晚到一小时,总是抱着那几本专业书,坐下后会先拿出一个黑色的保温杯,倒出一杯温水,然后才翻开书,开始专注地演算。
她后来从他偶尔接听的电话里知道,他叫刘轩丞,是大四的学长,正在准备保研复试。
起初两人只是各自安静学习,唯一的交集不过是偶尔抬头时的匆匆一瞥,或是不小心同时伸手去够落在中间的笔时的轻声避让。
直到一周后的一个雨天,陆念汐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才发现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而她早上出门时忘了带伞。
她站在图书馆门口,看着雨幕里模糊的人影,正纠结要不要冒雨跑回宿舍,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
刘轩丞没带伞吗?
是刘轩丞。他已经收拾好了东西,手里拿着一把黑色的大伞,见陆念汐点头,便把伞递过来一半。
刘轩丞我住西区,顺路送你到宿舍楼下吧。
雨很大,伞面不算特别宽,刘轩丞刻意把伞往陆念汐这边偏了些,自己的肩膀很快被雨水打湿。
陆念汐注意到了,悄悄往他那边挪了挪,小声说。
陆念汐学长,你伞往自己那边移点吧,会感冒的。
刘轩丞笑了笑,声音里带着点暖意。
刘轩丞没事,我体质好。你下周不是要考教师资格证笔试吗?可不能感冒。
陆念汐愣住了,她只在昨天午休时,对着笔记本上的备考计划叹了口气,没想到被他听到了。
她心里忽然泛起一阵柔软,抬头看他时,雨丝落在他的发梢,却没遮住他眼里的温和。
从那天起,两人之间的气氛渐渐变了。
刘轩丞会在陆念汐为论述题皱眉时,悄悄在她桌角放一张写着答题思路的便签,陆念汐也会在早上带保温杯时,多带一颗柠檬糖,趁他去接水时放在他的课本旁。
有时学到傍晚,夕阳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们会偶尔聊两句,刘轩丞会说他复试时遇到的趣事,陆念汐会讲她帮小学弟辅导作业时的小插曲,原本安静的角落,渐渐有了更多细碎的、温暖的声响。
这天陆念汐写完最后一道模拟题,抬头时发现刘轩丞正看着她,手里还拿着一张刚画好的思维导图。
刘轩丞这是我整理的机械原理重点。
他把纸递过来。
刘轩丞你上次说对这个有点好奇,或许能帮你拓展下思路。
陆念汐接过纸,指尖碰到他递过来的笔,纸上的字迹工整清晰,重点部分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出来。
她抬头看向刘轩丞,窗外的香樟叶在风里轻轻晃动,阳光落在他的白衬衫上,暖得像春天的风。
陆念汐谢谢学长。
她轻声说。
陆念汐你好像什么都知道。
刘轩丞笑了,低头时睫毛颤了颤。
刘轩丞/os:不是什么都知道,只是刚好,想多了解你一点。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还在继续,可这一次,陆念汐听见了不一样的声音,那是心跳加速的“咚咚”声,是藏在安静里的心动,正像图书馆角落的回声,悄悄在两人之间,漾开一圈又一圈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