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话:舞台中央的非遗与星光
演唱会倒计时三天,场馆后台的灯光亮到深夜。贺峻霖抱着月琴反复调试音准,指尖划过琴弦时还带着点紧张——这是他第一次在万人演唱会上加入非遗元素,要和时代少年团合作改编版《白沙新声》,连编曲里的京胡段落都是宋亚轩熬了两晚改出来的。
“别慌,我们昨天合排不是很顺吗?”马嘉祺端着温水走过来,顺手帮他把琴身的绒布理平整,“实在紧张的话,上台前看我手势,我给你起调。”丁程鑫紧跟着进来,手里拿着件绣着昆曲纹样的演出服:“道具组刚送来的,特意按你的尺寸改的,试试合不合身,别影响弹月琴。”
刘耀文抱着一堆荧光棒冲进来,献宝似的递给贺峻霖一根:“这是定制的!亮起来能拼成月琴图案,等会儿彩排让粉丝举着,保证你一上台就看见。”严浩翔则打开平板,展示刚剪好的VCR:“开头加了老戏台的片段,还有孩子们唱《白沙新声》的画面,先给你过目。”张真源默默把润喉糖放在化妆台上,轻声说:“知道你唱高音费嗓子,这个含着不齁。”
彩排当天,当《白沙新声》的前奏响起,贺峻霖抱着月琴站在舞台中央,宋亚轩的京胡从侧台传来,马嘉祺的和声精准切入。唱到间奏时,丁程鑫、刘耀文带着融入昆曲身段的舞蹈走上前,光影在他们绣着纹样的服装上流转,台下工作人员忍不住鼓掌。可收尾时,贺峻霖的琴弦突然卡了一下,他攥着琴颈的手瞬间冒汗。
“没事,是老问题。”马嘉祺立刻走过来打圆场,悄悄拍了拍他的后背,“等下让道具组把备用琴调好在侧台候着。”丁程鑫蹲下来检查琴身:“应该是弦轴松了,我去借个调音器,咱们再排一遍结尾。”宋亚轩也凑过来:“我把京胡的尾音拖长点,就算有意外也能接上。”那天直到深夜,几个人还在反复打磨细节,连灯光角度都按贺峻霖的演奏习惯调整了三次。
演唱会正式开始那晚,场馆里的荧光棒汇成星海。当VCR里老戏台的画面出现,贺峻霖抱着月琴走上台,台下瞬间亮起成片的“月琴荧光海”,他忽然想起刘耀文说的定制荧光棒,嘴角忍不住上扬。前奏响起,他指尖落下,琴声与京胡、和声完美交融,丁程鑫他们的舞蹈配合着旋律起落,每一个身段都踩在节奏上。
唱到高潮部分,贺峻霖按照彩排计划走向舞台右侧,刘耀文立刻递过话筒,让他和台下粉丝互动合唱。当孩子们稚嫩的合唱声从音响里传来(严浩翔特意把校园活动的录音剪了进去),全场瞬间安静下来,紧接着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谢幕时,马嘉祺特意把C位让给贺峻霖,七个身影并肩鞠躬,台下的“非遗超棒”喊声此起彼伏。
后台庆功时,王老师发来消息:“在电视上看见了,咱们的非遗曲子在大舞台上真好听。”贺峻霖刚笑着回复,就被丁程鑫塞了块蛋糕:“别光看手机,尝尝你爱吃的芒果味。”刘耀文举着相机跑过来:“贺儿快过来,咱们拍张合照,月琴得放中间!”
马嘉祺看着被大家围着的贺峻霖,突然开口:“下次演唱会,咱们可以做个非遗专场,把《白沙新声》再改得丰富点,加段群舞。”宋亚轩立刻响应:“我能拉上民乐系的朋友来伴奏!”严浩翔点头:“我提前拍个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当开场。”
贺峻霖抱着月琴靠在沙发上,看着身边七嘴八舌出主意的兄弟们,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彩排时卡壳的瞬间,想起定制的荧光棒,想起融入昆曲身段的舞蹈——这场演唱会的高光时刻,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用无数个细节堆出来的温暖。
“好啊,”他笑着举起水杯,“下次咱们一起,让更多人听见非遗的声音。”月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月琴的琴弦上,也落在八个并肩的身影上,把这一刻的约定,酿成了最珍贵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