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宁在圈内是出了名的敬业好相处,但对合作对象,向来保持着恰到好处的专业距离,分寸感极强。然而,最近团队里的人精们,却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他们的老板,对那位新来的、年轻又漂亮的作曲家季老师,似乎有点过于上心了。这种上心,并非什么越界的举动,反而体现在许多细枝末节的小事上,但足以让熟悉他作风的团队感到惊讶。
比如,有一次开完会,大家准备点咖啡提神。助理小凯照例拿着小本本挨个询问口味。问到刘宇宁时,他随口报了自己常喝的美式,然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很自然地补充了一句:
刘宇宁“哦对了,给季老师点一杯拿铁,多糖浆,她好像喜欢甜一点的。”
小凯“……好的,宁哥。”
他心里嘀咕:宁哥怎么连季老师喝什么口味、加多少糖都知道?上次点咖啡季老师也没说啊?
结果咖啡送来,季隅拿到那杯格外甜的拿铁时,脸上闪过一丝细微的惊讶,小声嘀咕了一句:
季隅“咦,正好是我喜欢的口味……”
她下意识地抬头,正好对上刘宇宁望过来的目光,他微微一笑,自然地转开了头。季隅耳根微热,低下头小口喝着咖啡。而小凯和旁边的经纪人王哥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再比如,有次团队聚餐,吃的是淮扬菜。上来一道清炖狮子头,刘宇宁很自然地用公勺给坐在旁边的导演和制片人各分了一个,轮到季隅时,他一边盛一边貌似随意地对大家说:
刘宇宁“这道菜味道清淡,汤底挺鲜的,适合女孩子吃,季老师尝尝。”
语气平常,像是主人家的礼貌招呼。但王哥注意到,那碗汤被特意放在了季隅手边最容易够到的位置,而且里面的狮子头明显比别人的更完整,肉更多。
季隅低声道谢,脸颊有点泛红。刘宇宁则神色自若地继续和大家聊天。
几次下来,团队核心成员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了。休息间隙,小凯偷偷蹭到王哥身边,压低声音:
小凯“王哥,咱宁哥对季老师……是不是有点太关照了?”
小凯“记得人家口味,吃饭招呼人家吃菜,上次下雨还特意问季老师带没带伞……这不像他平时风格啊?”
王哥老神在在地喝了口茶,瞥了一眼不远处正和导演说话的刘宇宁,低声道:
经纪人“老板的事,少打听。做好分内事就行。”
话是这么说,但王哥自己心里也琢磨开了。他跟了刘宇宁这么多年,见过形形色色的合作对象,就没见他对谁这么细致过。那种照顾,已经超出了普通同事的客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专属感。
经纪人“不过,下次订餐开会什么的,多留意一下季老师的喜好和习惯。老板问起来,也好汇报。”
小凯“明白!”
小凯立刻心领神会,眼睛都亮了。这是默许他们暗中行方便啊!
于是,团队内部迅速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订工作餐时,会“恰好”有几道口味清淡、偏甜口的菜,并且“刚好”放在离季隅比较近的位置。
会议时,会“顺便”考虑一下季隅工作室那边的距离和交通情况,尽量选择折中或者方便她的地点。
甚至有一次季隅来开会,外面突然下起大雨,小凯早就“未雨绸缪”地多准备了一把质量很好的新伞,在散会时非常自然递给了她:
小凯“季老师,外面雨大,这把伞您先用着。”
季隅“谢谢凯哥,太麻烦你了。”
小凯“不麻烦不麻烦,应该的。”
刘宇宁站在一旁看着,没说话,只是眼底闪过一丝满意的笑意。
季隅虽然觉得刘宇宁团队的人似乎都特别友好周到,但也没多想,只当是对方专业素养高,会照顾人。
但她能感觉到,那个男人落在她身上的目光,似乎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难以忽视。
而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后,团队的小群里偶尔会跳出几条消息。
工作人员1“报告!今天季老师把那份糖醋小排吃完了!(偷笑)”
工作人员2“收到。下次那家店可以再订。”
工作人员3“老板刚才问我季老师最近是不是瘦了……这我哪看得出来啊!”
工作人员1“嘘,小声点,别让正主发现了。”

笨作者大家都在努力助攻哈哈哈

笨作者谢谢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