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银冕之下
本书标签: 都市  兄妹情感  原创小说     

第N章:契约初识(一)

银冕之下

学生会大楼喧嚣的弦乐与笑语,被厚重的玻璃门隔绝在身后。言冬推开通往半封闭阳台的侧门,一股裹挟着泰晤士河湿气的微凉夜风立刻拂面而来,吹散了室内甜腻的空气,也让他因人群而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

阳台不大,仅容数人驻足。雕花的黑色铁艺栏杆外,是伦敦灯火织就的璀璨星河,流淌过鳞次栉比的屋顶,最终汇入远方大本钟沉默的剪影。下方街道的车流拖曳出流动的光带,引擎的嗡鸣被高度稀释成遥远的背景低语。这里仿佛悬浮在繁华之上的一叶孤舟,只有室内隐约透出的暖黄光晕,在地面投下模糊摇曳的影子。

北林南雁跟在他身后步入这片清寂。高跟鞋落在石砖上,发出清晰而克制的轻响。她走到栏杆旁,并未靠得太近,只是微微侧身,让晚风撩起水墨马面裙的裙裾一角,银线绣制的缠枝莲纹在夜色里若隐若现。她没有立刻说话,姿态沉静而放松,如同在自家庭院散步,只是面具后那双沉静的眼眸,带着一丝探究的兴味,耐心地等待着言冬开启这场被他强行挽留的对话。

言冬松开手后,后退了半步,将自己融入阳台更深的阴影里。沉默在微凉的空气中蔓延了片刻,他似乎在组织着某种对他而言异常陌生的语言——社交的语言。最终,他抬起目光,落在北林南雁身上,面具下的声音比之前少了几分冰冷的锐利,多了一丝生涩的缓和: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这问题简单得近乎突兀,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坦诚。

北林南雁的唇角在面具下弯起一个几不可察的弧度,声音平缓而清晰,如同月光下流淌的溪水:“北林南雁。”

“北林……南雁。”言冬低声重复,他的发音带着一种非母语者特有的、略显笨拙的认真,尤其最后一个“雁”字,声调含糊地飘在去声的边缘。

北林南雁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偏差,唇角微扬的弧度加深了些许,带着善意的清晰纠正道:“是‘雁’,第四声。大雁南飞的‘雁’。” 她的声音清润,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悦耳。

言冬认真地跟读,这一次,字正腔圆:“北林南雁。” 他顿了顿,似乎在品味这个名字的韵律,片刻后,才用他那简单却异常真诚的词汇评价道:“……很独特的名字。像画,也像……诗。” 这并非刻意的恭维,更像是一个习惯了沉默的人,在努力表达一种真实的感受。

“谢谢。”北林南雁坦然接受,解释道,“家父取的,出自《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他总说,名字是人生的第一份契约,当如鸿雁守信南迁,矢志不移。” 她的话语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契约”这个概念,这沉甸甸的词带着法学独有的底色,在夜色中悄然铺开。随即,她巧妙地将话题抛回,带着一丝温和的探究:“你呢?‘言冬’——言语如冬?还是‘言之有物,沉稳如冬’?”

言冬微怔,似乎从未想过自己的名字需要承载什么深意。他沉默了一瞬,才略显生硬地回答:“……只是名字。”

仿佛觉得太过简短,他下意识地从外套内袋里拿出那份贫困生证明,指尖在塑封表面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递向北林南雁的方向,语气带着一种罕见的诚恳:“这个,多谢。在车站……还有现在。”

“撞到”这个尴尬的词被他无声地省略了。

北林南雁的目光扫过他递来的证明,并没有立刻伸手去接,只是从容地说:“恰好捡到,物归原主是本分。”

她抬手指了指那份证明,“本想当时就还你,但你追着那位银发女孩,转眼就不见了。” 她的解释点到即止,平静的目光却自然地指向了言冰的存在。

提到妹妹,言冬面具下紧绷的轮廓似乎柔和了一瞬,语气也不自觉地放软:“嗯。她叫言冰,是我妹妹。……总是充满活力。”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供关于自己的信息,虽然简短。

“言冰……”北林南雁轻声念道,眼中笑意加深,如同湖面漾开涟漪,“冰清玉洁,好名字。你们的发色很特别,在人群中一眼难忘。”

她的赞美纯粹而坦荡,不带丝毫探究的冒犯,随即自然地询问,“她也是新生?”

言冬点头:“是。在考陶尔德艺术学院。”他再次主动提及。

北林南雁眼中掠过一丝真实的惊讶:“考陶尔德?真是巧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法学生特有的务实感,“我常去那里的维物图书馆查资料。中世纪手抄本里的法律注释,有时比现代法典更直指核心,剥去繁复的修辞,剩下的往往是规则最本真的骨架。”

她自然而然地将在艺术圣殿的学术活动与自己的法学专业连接起来,展现着清晰的逻辑与兴趣。目光随即落在言冬手中的证明上,“那你呢?圣乔治医学院?”

虽是询问,语气却已笃定。

“是。” 言冬确认,随即目光落在北林南雁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专注,主动问道:“……法学生?”法学院——这三个字本身对他而言就带着一种天然的排斥力。那里是规则的制定场、权力的孵化器,离他所警惕和试图理解的东西更近。

“嗯。政治经济学院。” 北林南雁颔首,语气带着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随即流露出一点属于普通学生的真实烦恼,“目前最头痛的是下周的《普通法溯源》研讨课,导师要求我们驳倒布莱克斯通的一个经典论断,资料浩如烟海。”她自然地分享着学业压力,无形中拉近了距离,也消解了之前言冬强行拦下带来的些许紧张感,“你呢?圣乔治的学业压力也不小吧?听说解剖课就能筛掉一半人。”

“还好。” 言冬的回答依旧简略,但他的目光并未移开,显然对“政治经济学院”这个信息投入了更多关注。这时,他的指尖触到证明塑封边缘一处微小的凹凸感,低头细看,是一小块不易察觉的褐色干涸痕迹。“这是……?”

他用指尖轻点示意。

北林南雁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恍然间带上一丝歉意:“啊,抱歉!在车站,你撞到我时,我手里的伏茶洒了一点上去。干了就成这样了,希望不影响效力。”

她坦率地承认了这个小意外,随即话锋一转,展现出法学生的严谨思维,“不过,”她的声音清晰而理性,“如果真遇到需要严格核验的情况,这种非官方的、意外造成的痕迹,理论上不会影响文件本身的真实性和效力。但若对方执意质疑,总务处可以出具情况说明,或者,”她看向言冬,“你后天不是要去补办手续?正好一并说明,要求一份干净的副本,这是你的正当权利。” 她给出了一个基于规则和程序的实用建议。

言冬仔细看了看那点茶渍,确认它并未覆盖关键信息或损坏塑封,便摇摇头:“无妨。” 他似乎想表达一些善意,补充了一句,只是词汇依旧匮乏生硬,“伏茶……解暑很好。”

北林南雁被他这略显笨拙却真诚的“解暑很好”逗得轻笑出声,面具下的眼睛弯起愉悦的弧度,阳台上的气氛也随之轻松了不少。

“伏暑驿站的方子确实不错。”她顺着茶的话题,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语气自然地提议道,“对了,说到茶……政治经济学院的教授休息室有位老教授,珍藏了些极好的武夷岩茶‘不见天’,据说生于岩缝,吸尽山岚精华,滋味醇厚回甘。下次若在维物图书馆遇见,可以请你尝尝?算是……”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点茶渍,带着点促狭的意味,“……对这点‘意外契约’的补偿?”

她巧妙地将“茶”作为桥梁,连接起两人的背景(伏茶/岩茶),并用了“契约”这个他们刚刚触及的概念,发出一个轻松随意、毫无压力的邀约。

这突如其来的日常邀约让言冬明显愣了一下。他沉默了片刻,没有直接回应“好”或“不好”,只是再次清晰地念出她的名字:“……北林南雁。” 声音低沉而认真。他小心地将证明收回内袋,动作本身似乎就代表了一种默认的可能性。“谢谢你的建议……和茶。”

北林南雁心领神会,并不追问。她优雅地微微颔首:“那么,我有事先行离开了。祝你和言冰同学在伦敦一切顺利。” 她转身,纤细的手指搭上通往室内的冰凉玻璃门把手。

就在她的身影即将被门内涌出的光晕和乐声吞没的刹那,言冬低沉的声音自身后响起,清晰地穿透了微凉的夜风:“……契约。是个好词。”他回应了她最初关于名字与契约的阐述,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深思后的重量。

北林南雁的脚步在门槛上微微一顿。她回眸,面具下那双沉静如深潭的眼眸,清晰地闪过一丝惊讶与更深的光亮,随即化为一个比之前更深、更真实的微笑,如同幽兰在夜色中悄然绽放。

“我也如此认为。”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愉悦共鸣,“再见,言冬同学。”

玻璃门在她身后轻轻合拢,隔绝了光与声。言冬独自站在空旷的阳台,晚风卷动着他的衣角。他低下头,目光落在自己摊开的左掌心——一枚小巧精致的银质发卡静静躺在那里。造型是极其简约抽象的天平,两端微翘的秤盘纤毫毕现,在远处灯火的映照下流转着冷冽而公正的微光。显然是方才情急之下抓住她手腕时,无意间从她鬓发间带落的。

上一章 第N章:假面晚会(三) 银冕之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N章:契约初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