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苑的大门紧闭,谢绝了一切访客,连周嬷嬷外出采买都格外低调。苏芷“病重需静养”的消息,如同她所期望的那样,在京城某些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漠不关心,也有人将信将疑。
苑内,苏芷却过上了穿越以来最为规律和“充实”的一段日子。
每日上午,她雷打不动地翻阅周嬷嬷搜集来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五花八门,有朝廷邸报的抄录片段(当然是经过筛选、不涉及核心机密的),有市井流传的趣闻轶事,有各地物产、商路、风俗的记载,甚至还有一些不知从哪里流出来的、关于各级官员升迁贬谪、家族联姻的小道消息。
周嬷嬷的人脉和能量,显然比苏芷想象的要深。这些信息虽然零碎,但经过整理和交叉比对,往往能勾勒出一些朝局动向和人情关系的轮廓。
苏芷让人准备了大量的白纸和炭笔(她嫌弃毛笔写字慢且不便修改),将重要的信息分门别类记录下来。她仿照现代思维导图的模式,画出关系图、时间线,试图找出其中的关联和规律。
(嗯……南方水患后,朝廷拨款赈灾,但这几个受灾州的粮价至今居高不下,背后肯定有地方豪强和贪官勾结囤积居奇……)
(漕运案牵扯出的那个吏部官员倒台后,他空出来的位置,瑞王的人和大佬的人都在争抢,目前僵持不下……)
(北疆的林傲将军这次回京述职,停留的时间比以往都长,边境似乎……过于平静了?)
她结合着自己脑海中残存的原著记忆,努力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她发现,很多事情的走向,虽然大体符合原著框架,但在细节和时间上,因为她的介入(比如提前揭发青州李维),已经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蝴蝶效应啊……看来我不能完全依赖原著剧情了,必须更关注现实的发展。)
除了分析朝局,她也格外留意经济民生类的信息。她让周嬷嬷特意搜集了各地特产、物价、商税等方面的资料。
(胡椒、朱萸这些香料价格高昂,主要还是依赖海外输入,量少价高……如果能有稳定的来源,或者找到替代品……)
(江南的丝绸、瓷器,北方的皮毛、药材,流通似乎还不够顺畅,中间商赚差价太狠了……)
她甚至异想天开地画了几张“改进货运路线”和“建立商会模式”的草图,当然,这些都只是她自娱自乐的纸上谈兵,她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处境,根本不可能实施。
下午,则是她的“技能提升”时间。规矩礼仪不能生疏,她每天会抽出半个时辰,在小禾和春杏的“监督”下练习。其余时间,她则继续钻研她的“小生意经”,改良香膏配方,尝试用不同的花草搭配出新的茶饮,甚至开始研究简单的染料提取,想着能不能自己染出点特别的颜色来做绣线。
这些举动在外人看来,或许是不务正业,但苏芷乐在其中。这不仅是她排解压力的方式,更是她保持与这个世界“联结”、维持内心秩序的一种途径。她需要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小事”,来提醒自己,她不仅仅是一个被困在权斗漩涡中的棋子,也是一个努力生活的、活生生的人。
当然,她也没忘记自己的身体。每日清晨和傍晚,她会在庭院里散步,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自称是“活动筋骨,利于康复”),身体素质倒是比刚穿越时好了不少。
她的这些举动,自然都落在了暗处眼睛的注视下。
摄政王府书房。
萧彻看着暗卫送来的、厚厚一叠关于苏芷近期动向的记录,以及几张被临摹下来的、画着奇怪符号和线条的“分析图”,眸色深沉难辨。
“她对这些朝局动向,似乎格外关注?”萧彻指尖点着那张描绘南方粮价与官员关系的草图。
“是。苏氏每日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整理此类信息,并时有批注。其对经济商贸之事,亦显露兴趣。”暗卫回道。
萧彻沉吟片刻。一个深闺妇人(即便是曾经的),对朝政和经济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和……敏锐度,实在不合常理。她看的那些杂书,难道还能教会她这些?
“她可曾与他人讨论?或有何异常言论?”
“并无。苏氏只是自行记录分析,未曾与周嬷嬷或侍女深谈。偶尔会有些……自言自语,如‘蝴蝶效应’、‘信息差’等不明所以的词语。”
蝴蝶效应?信息差?萧彻微微蹙眉。这些词语他闻所未闻,但结合上下文,似乎又暗含某种玄机。
这个女人,身上的谜团果然越来越多。
“继续盯着,她记录的那些东西,一字不落,全部抄录送来。”萧彻吩咐道,“另外,将户部近日审议的那份《漕运新策》初稿,找机会‘遗漏’一份在周嬷嬷能接触到的地方。”
他想看看,当她接触到更核心、更具体的事务时,又会有什么样的“高见”。
“是!”
暗卫退下后,萧彻拿起苏芷画的那张“改进货运路线”草图。线条虽然稚嫩,想法也略显天真,但其中透露出的那种试图打破常规、优化流程的思路,却与他麾下一些专注于实务的官员不谋而合。
(或许……她这点“不务正业”的本事,还真能派上点用场?)
萧彻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弧度。
而静心苑内,对此一无所知的苏芷,正对着一份偶然得到的、关于南方某种新型纺织机具的简陋介绍,两眼放光。
(水力驱动?效率提升五成?这可是好东西啊!要是能推广开来……)
她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个“重病号”的闭门修养,不仅没能让那位摄政王减少对她的关注,反而因为她这些“不安分”的小动作,引来了更深层次的探究和……一份即将到来的、“量身定制”的考验。
风暴来临前的宁静,似乎总是格外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