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测评的公演舞台,《逆光》组的表演堪称完美。鞠婧祎作为中心位,声音是绝对的主心骨,情感渲染力极强。当她唱到那句“也许我一直害怕有答案,也许爱静静在风里打转”时,镜头推近特写,她眼中氤氲着水光,却带着无比坚定的力量,那破碎又坚强的美感,瞬间击中了无数观众的心。
表演结束,全场掌声雷动。粉丝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录制棚的屋顶,其中“鞠婧祎”三个字被声嘶力竭地重复呼喊着,音浪一阵高过一阵。
鞠躬谢幕时,聚光灯有些刺眼。鞠婧祎缓缓直起身,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台下。
一片晃动的灯牌和手幅中,蓝色的光芒占据了主导,如同深邃的星空,又如同温柔的海洋——“经纬线”们的应援色,恰好也是蓝色。
这一刻,时间仿佛发生了诡异的重叠。
那一片为她亮起的、熟悉的、深入骨髓的蓝色,像一把猝不及防的钥匙,猛地撬开了她紧锁的记忆和情感闸门。
蜜橘……她真正的,最初的粉丝们……她们的应援色,也是蓝色啊!
那片她曾无比熟悉、无比眷恋、视为力量和归属的蓝海……
曾经,在那片蓝色的海洋里,她收获了无数的掌声与热爱,也经历了风雨和成长。那是她一路走来最坚实的后盾,是她荣耀的见证。
她们现在怎么样了?在她莫名其妙地从那个世界消失之后?那片蓝海是否依然为别人而亮?还是……已经渐渐消散?
一股尖锐的、混杂着思念、愧疚、迷茫的剧痛,猛地攥紧了她的心脏,比任何一次练习后的疲惫都要沉重,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穿越以来所有的冷静、理智和伪装出来的从容,在这片熟悉到令人心痛的蓝色面前,不堪一击。
台上灯光炙热,台下是新的“经纬线”们用同样热烈的蓝色和呐喊为她构建的新的荣光。可她站在这里,却只觉得一种彻骨的孤独和彷徨。她像一个偷走了别人人生的窃贼,享受着本该属于另一个“鞠婧祎”的爱戴。
镜头还对着她,捕捉着她谢幕的瞬间。她不能失态。
她猛地低下头,借由再次鞠躬的动作,掩饰瞬间通红眼眶和几乎夺眶而出的泪水。肩膀有着极其细微的颤抖。
再抬起头时,她用尽了全身的演技,强行在脸上凝聚起一个感激的、甚至带着点受宠若惊的笑容,只是那笑容显得格外脆弱,眼底的水光尚未完全褪去,在灯光下闪烁着,反而更添了几分动人的易碎感。
工作人员递来了话筒。她的手微微有些凉,握紧话筒,指节有些发白。
“谢谢……谢谢大家。”她的声音透过话筒传出去,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沙哑和哽咽,这丝哽咽无比真实,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谢谢这片……蓝色。”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深深地、贪婪地望着台下那一片蓝海,仿佛要通过这熟悉的颜色,看到另一个时空去。
“这颜色……很美。”她轻声说,每一个字都像是裹着沉重的情绪,“非常……非常美。谢谢你们,愿意为我点亮它。”
她的感谢,似乎过于沉重和深刻了,超出了对一个新晋人气选手的预期。台下的经纬线们虽然不明所以,却被她话语里那种几乎溢出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欢呼声中夹杂了更多心疼的呐喊。
“我会……非常非常珍惜的。”她说完,将右手握成拳,用力地、郑重地抵在自己的心口,仿佛要将这片蓝色的温度牢牢镌刻进去。然后,她将手稳稳地指向台下所有的粉丝区域。
这个动作,充满了沉甸甸的承诺感。
“鞠婧祎!加油!”“经纬线永远爱你!”台下的蓝色海洋沸腾了。
只有鞠婧祎自己知道,那个动作,那句“珍惜”,那一下重重的心口叩击,是对眼前这片新生蓝海的承诺,也是对遥远时空那片旧日蓝海,一场无声的、痛彻心扉的告别与告白。
下台后,林薇第一时间发现了她的不对劲。她的眼眶是红的,虽然极力掩饰,但那种巨大的悲伤感似乎还未完全散去。
“喂,你……”林薇难得地有些无措,递给她一张纸巾,“至于吗?感动成这样?”
鞠婧祎接过纸巾,按了按眼角,再抬头时,努力扯出一个笑容,声音却还带着鼻音:“嗯,至于。这蓝色……挺好看的。”
林薇觉得她这话有点怪怪的,但也没多想,只是拍了拍她的背:“行了,知道你是感性小哭包了。走吧,评委要点评了。”
鞠婧祎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感伤强行压回心底最深处。她重新挺直脊背,眼神再度变得锐利和专注,变回了那个冷静强大的队长。
那天深夜,万籁俱寂。
鞠婧祎悄声走到宿舍阳台,训练营的夜空能看到零散的星星。
她抬头望着那片深邃的、墨蓝色的天幕,手里紧紧攥着那枚羽毛胸针。
“对不起……”她对着夜空,用气声轻轻地说,仿佛怕惊扰了什么,“还有……谢谢。”
对不起,无法再陪伴。 谢谢你们,曾给予我的所有蓝色海洋。
两片蓝色,在不同的时空,因为同一个人而亮起。
一份是刻骨铭心的旧日情怀,一份是崭新沉重的当下责任。
她知道,她必须带着两份重量,继续走下去。为了这片新的蓝色(经纬线),也为了不辜负那片旧的蓝色(蜜橘)曾赋予她的所有骄傲。
她的征途,是星辰,也是这片永不褪色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