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赛的舞台与互助的新航程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大厅里,全国赛的参赛队伍熙熙攘攘。林宇的 “银龄守护者” 展位被安排在 “智慧养老” 专区,隔壁是来自清华大学的 “智能轮椅导航系统” 和上海交通大学的 “老年认知障碍筛查 APP”。展位前,他们特意放了一张大照片 —— 张奶奶穿着传感器马甲,笑着比耶,旁边配着文字:“78 岁张奶奶:‘有它在,起夜再也不怕摔了’”。
上午的展示环节,不少评委和观众被照片吸引。一位头发花白的评委拿起传感器马甲,摸了摸布料,问王静:“这贴片洗了会不会坏?老人记性差,总不能让他们天天脱下来吧?” 王静立刻拿出测试报告:“我们做了 50 次水洗测试,信号灵敏度只下降 3%,而且贴片是缝在衣服里的,老人穿脱不用管,跟普通衣服一样洗就行。” 她还现场演示了水洗后的传感器,平板上的信号条依然满格,评委忍不住点头。
陈曦则被一群高校老师围着,他们好奇算法的误报率。陈曦打开笔记本,调出多场景测试数据:“我们在 12 种户型、3 种衣物厚度、2 种地面材质(瓷砖、木地板)下做了测试,误报率最低 3.8%,最高 4.5%,平均 4.2%。比市面上主流的跌倒监测设备(误报率 15%-20%)低很多。” 一位老师追问:“数据是怎么来的?会不会有地域偏差?” 陈曦笑着说:“我们在江苏、安徽、上海的 6 个社区测了 213 位老人,覆盖南方不同地域,数据代表性没问题。”
林宇则在旁边跟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聊天,对方对 “社区合作” 很感兴趣:“你们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能复制到全国吗?” 林宇拿出《社区合作方案》:“我们计划在社区建‘安全站’,放 5 套测试设备,老人可以免费试用两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我们收集老人的健康数据,比如血压、血糖,我们的系统可以结合这些数据,更精准地预警(比如血压高时步态不稳的风险会增加)。这个模式不需要太多投入,容易复制。” 对方接过方案,认真地说:“我们回去研究下,说不定能在明年的‘居家养老示范项目’里合作。”
下午的答辩环节,林宇团队是第 12 个上场。聚光灯下,林宇先播放了张明剪辑的老人感谢短片 —— 刘爷爷说 “APP 字大,我看得清”,张奶奶说 “提示音不吵了,老伴能睡好”,李奶奶说 “穿棉袄也能用,方便”。短片结束,林宇开口:“我们的项目,不是从实验室里造出来的,是从社区老人的需求里‘长’出来的。从解决‘厚衣服信号弱’,到优化‘夜间提示音’,每一次调整,都来自老人们的一句话、一个反馈。”
接着,王静演示了传感器的技术细节,陈曦讲了算法的优化过程,林宇则重点阐述了市场落地和社区合作计划。答辩到提问环节,一位评委突然问:“你们的项目依赖宏康的量产能力,如果宏康后续不合作了,你们怎么办?”
林宇早用 “危机预演推演力” 预判过这个问题,他从容回答:“首先,我们和宏康的合作协议里,明确了‘技术主导权归团队’,即使后续不合作,我们也能找其他代工厂生产 —— 目前我们已经通过‘产业对接权限’,联系了 3 家有柔性电子生产能力的工厂,良率都能达到 85% 以上。其次,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下,正在建自己的‘微生产线’,虽然产能不大(每月 1000 套),但能保证核心技术的迭代和小批量供应。最后,我们的‘资源互助圈’里,有 20 多位有量产经验的工程师,能帮我们解决生产中的突发问题。”
另一位评委问:“老人的数据隐私怎么保障?万一数据泄露,后果很严重。” 林宇调出法律系李薇帮忙做的《隐私保护方案》:“第一,数据优先存在本地设备,不上传;第二,如需上传(比如用户同意分享数据用于优化算法),会做匿名化处理,删除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第三,我们和学校法务处签了‘数据托管协议’,所有上传的数据都存在学校的加密服务器里,只有 3 位团队核心成员有访问权限,而且每次访问都会留痕。”
答辩结束时,评委组组长笑着说:“你们的项目有三个优点:一是接地气,真正解决老人的痛点;二是技术扎实,误报率低,量产有保障;三是考虑周全,从用户体验到隐私保护,都想到了。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贴心’的项目之一。”
等待结果的间隙,林宇收到了张明的视频电话,他举着手机,对着社区活动中心里的老人:“宇哥!老人们都在等消息呢!刘爷爷说,你们要是拿奖了,他要亲自给你们送锦旗!” 屏幕里,刘爷爷挥着手,大声喊:“小伙子们加油!我们等着用你们的设备呢!”
傍晚,成绩公布。“银龄守护者” 获得全国赛二等奖,虽然没拿到最高奖,但获得了 “最佳用户体验奖” 和三家全国性养老机构的合作意向。站在领奖台上,林宇接过证书,突然听到系统的机械音:
【叮!主线任务 “全国赛征程” 超额完成!奖励:8000 元现金,“团队领袖光环” 升级为 “团队领袖光环(高级)”(士气 + 30%,效率 + 30%,解锁 “团队技能同步”—— 团队成员可共享彼此 1 项技能,冷却时间 24 小时),系统等级提升至 4 级!】
【解锁新功能:“全国资源互助圈”(可连接全国范围内有技能需求 / 供给的用户,实现跨地域资源匹配)】
【随机稀有技能抽奖结果:恭喜获得 “规模化运营规划(初级)”—— 可制定跨地域项目落地的运营方案,优化资源分配效率】
下台后,三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立刻围上来,其中一家是全国连锁的 “夕阳红养老集团”,负责人说:“我们在全国有 120 家养老院,想引进你们的设备,先在 10 家试点,后续再推广。” 林宇笑着答应,当场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定下周详谈。
宏康的李哲也发来消息:“全国赛表现不错!我们已经启动量产准备,下个月就能生产第一批 5000 套设备,优先供应你们的社区合作项目和养老机构试点。”
回到酒店,团队成员兴奋地围坐在一起,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和消息。王静说:“我导师刚才打电话,说要帮我们申请‘省级重点研发项目’,资金有 50 万!” 陈曦则收到了数学系教授的邀请,让他牵头成立 “老年健康数据算法实验室”。张明最开心,他妈妈发消息说,社区已经跟他们签了合作协议,要建第一个 “居家养老安全站”。
林宇打开 “全国资源互助圈”,屏幕上跳出全国各地的需求:北京的养老机构需要 “适老化 APP 定制”,广东的电子厂想合作 “柔性传感器生产”,四川的社区需要 “老人步态数据采集志愿者”。他笑着对伙伴们说:“全国赛不是结束,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把‘银龄守护者’带到更多城市,让更多老人用上我们的设备。”
他打开 “时间规划大师”,新的日程表自动生成:
第 1-2 周:与养老机构敲定试点方案,确定设备供应数量和安装流程。
第 3-4 周:配合宏康完成第一批设备的质检,培训社区和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使用。
第 2 个月:启动 “省级重点研发项目”,研发更精准的 “健康数据融合预警系统”(结合血压、血糖数据)。
第 3-6 个月:通过 “全国资源互助圈”,在 10 个省市建立 “社区安全站”,收集更多地域的用户数据,优化算法。
月光透过酒店的窗户,洒在桌上的证书和设备原型上。林宇想起第一次激活系统时的窘迫,想起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社区里忙碌的日夜,想起身边伙伴们的坚持和互助,突然觉得,所谓的 “系统”,不只是脑海里的机械音,更是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的人 —— 打菜阿姨多舀的一勺豆腐,王静熬夜做的传感器,陈曦精准的算法,张明收集的反馈,还有全国赛上支持他们的评委、老人、合作伙伴。
“明天我们去故宫转转吧!” 林宇突然说,“这段时间大家都太累了,放松一下,然后再开始新的征程。”
王静和陈曦相视一笑,点头答应。张明欢呼着拿起手机,开始查故宫的旅游攻略。房间里的笑声,在夜色中格外温暖。
第二天,四人站在故宫的太和殿前,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林宇掏出手机,打开 “全国资源互助圈”,屏幕上,新的需求还在不断弹出 —— 那是更广阔的天地,是更遥远的期待,是属于他们和 “银龄守护者” 的,新的互助航程。
而林宇知道,只要他们带着初心,带着互助的力量,带着那个不断进化的 “生活优化系统”,就一定能走得更远,让更多老人的居家生活,多一份安全,多一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