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的夏,应天府的暑气刚起,徐辉祖就从江南赶回,带来了一个让朱雄英心头一沉的消息——北平传来密报,朱棣以“安抚蒙古部落、补充军资”为由,扩大了边贸规模,不仅与鞑靼部落交易马匹,还私下换了一批精良的蒙古弯刀。
“殿下,”徐辉祖站在东宫书房,声音压得极低,“燕王换的弯刀,比我们大明军制的腰刀更锋利。他说是‘防备北元余孽’,可这数量足足有五百把,怕是另有图谋。”
朱雄英手指在舆图上“北平边贸点”的标记处摩挲,抬头道:“边贸是皇爷爷特许的,直接说他图谋不轨,没有实据,反而会让皇爷爷觉得我们‘猜忌手足’。得找个由头,去北平查探虚实。”
正在这时,朱标拿着一份奏疏走进来,脸色凝重:“英儿,徐尚书,你们看——北平按察使上书,说燕王边贸时,有商户偷税漏税,数额不小,还牵扯到燕王府的人。”
朱雄英眼前一亮:“这就是现成的由头!父亲,我们可以以‘查偷税漏税’的名义,派官员去北平。既名正言顺,又能趁机查边贸的事。”
朱标点点头:“派谁去合适?北平是燕王的地盘,寻常官员怕是镇不住。”
“徐尚书去最合适,”朱雄英看向徐辉祖,“您刚升了户部尚书,去查商户税银名正言顺;再者,您是淮西旧部,北平的军将多少会给您几分薄面,不会太为难您。”
徐辉祖躬身领命:“臣遵旨!定不负太子殿下和太孙殿下所托。”
三日后,徐辉祖带着一队户部官员,以“巡查北方税银”的名义前往北平。朱雄英站在东宫门口送行,悄悄塞给徐辉祖一个密函:“徐尚书,此去北平,重点查三件事:一是燕王府的人如何参与边贸;二是蒙古弯刀的去向;三是朱棣与辽东吴良的往来是否频繁。若有危险,立刻用这个密信联系锦衣卫毛骧。”
徐辉祖接过密函,郑重点头:“殿下放心,臣明白。”
徐辉祖走后,朱雄英每日都等着北平的消息。这期间,吕氏倒是安分了许多,只是偶尔让朱允炆来东宫“请教”功课,借机打探朝堂动静。
“大哥,”朱允炆捧着刚写好的字,凑到朱雄英面前,“母妃说,四叔在北平打了胜仗,皇爷爷要赏他呢。”
朱雄英接过字纸,见上面写着“忠孝”二字,笔法稚嫩却工整。他笑着点头:“四叔是武将,打胜仗是应该的。二弟要好好练字,以后也要像四叔一样,为大明出力。”
朱允炆似懂非懂地点头,又道:“母妃还说,徐尚书去北平是查税银,会不会惹四叔生气呀?”
朱雄英心里一动——吕氏这话,是在试探他对朱棣的态度。他故意装作不在意:“徐尚书是按皇爷爷的旨意办事,四叔是大明的王爷,肯定会配合的。二弟别想这些,我们还是来读《资治通鉴》吧,里面有很多治国的道理。”
朱允炆虽小,却也听出朱雄英不想多谈,只好乖乖坐下读书。廊下的吕氏听到对话,眉头皱了皱——朱雄英这孩子,心思越来越深,根本套不出话来。
十日后,徐辉祖的密信终于送到东宫。朱雄英拆开一看,里面写着三件事:一是燕王府长史参与边贸,帮商户偷税漏税,所得银两部分流入燕王府;二是蒙古弯刀被藏在燕王府的私库,并未分发到军中;三是朱棣每月都会派亲信去辽东,与吴良的儿子见面,似在商议什么。
“殿下,”张武凑过来,“燕王私藏弯刀、联络吴良,这分明是在积蓄力量!要不要把密信交给陛下?”
朱雄英摇摇头:“还不到时候。私藏弯刀数量不多,联络吴良也只是‘见面’,没有实据证明他谋反。现在交上去,皇爷爷最多骂朱棣几句,罚他些银钱,反而会让他警惕。”
他想了想,道:“张武,你去告诉毛骧,让他派锦衣卫盯着燕王府去辽东的亲信,查清他们每次见面都在谈什么。另外,让徐尚书在北平‘不经意’地透露,说户部要整顿边贸税银,让参与偷税的商户主动补交——这样既能敲山震虎,又能断朱棣的一条财路。”
张武领命而去。朱雄英拿着密信,走到舆图前,在“北平”和“辽东”之间画了个问号。朱棣联络吴良,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打通辽东的粮道,还是想拉拢辽东的兵力?这些都得查清楚。
傍晚,朱标从朝堂回来,见朱雄英对着舆图发呆,便走过去:“英儿,北平有消息了?”
朱雄英把密信递给朱标,低声道:“父亲,朱棣私藏弯刀、联络吴良,虽无谋反实据,但也得防着。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慢慢断他的财路,让他没钱扩军;同时盯着他与辽东的往来,不让他拉拢边将。”
朱标看完密信,脸色沉了下来:“这朱棣,真是越来越不像话!明日我就去跟父皇说,让户部整顿边贸税银,断了他的念想!”
“父亲,”朱雄英连忙拉住他,“别这么急。我们让徐尚书在北平先整顿,等有了成效,再把结果报给皇爷爷。这样既显得我们办事稳妥,又不会让皇爷爷觉得我们刻意针对朱棣。”
朱标点点头:“还是你考虑得周全。就按你说的办。”
接下来的日子,北平那边传来消息:徐辉祖整顿边贸税银,查出偷税商户三十余家,其中五家与燕王府有关,补交税银两万两;朱棣虽有不满,却因徐辉祖有朱元璋的旨意,只能忍下。
朱元璋接到徐辉祖的奏报,龙颜大悦,下旨嘉奖徐辉祖,还特意对朱标说:“徐辉祖办事得力,以后北方的税银,就交给户部多盯着点。”
朱雄英站在一旁,心里松了口气——这一局,他不仅断了朱棣的部分财路,还让户部掌控了北方边贸的税银,算是又赢了一步。
夜深了,朱雄英坐在书房里,看着那张“谋划图”。他在“北平边贸”旁边画了个叉,标注上“税银整顿,财路已断”。这张图上的标记越来越多,他的计划也越来越清晰。
窗外的暑气渐渐消散,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朱雄英想起历史上朱棣靖难时的兵力,心里清楚——现在断他的财路,就是在削弱他未来的兵力。他的七年谋,每一步都在为阻止靖难之役做准备。
他拿起笔,在“辽东吴良”旁边画了个圈。下一步,该查清楚朱棣与吴良的真正目的了。洪武八年的夏天,虽然炎热,却藏着他稳步推进的布局。他知道,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他一定能守住大明江山,改变历史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