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巷口的老面店就飘起了白雾。有人攥着保温桶站在灶台前,看着师傅把面团揉得筋道,再揪成小小的剂子,擀成薄而圆的面皮——是他喜欢的小馄饨,皮薄得能看见里面的肉馅,要加虾皮和紫菜,汤里还得滴两滴香油。
“多放把虾皮,”身后递来个小油纸包,声音带着晨露的湿意,“他昨天说想吃鲜的,虾皮提鲜。”买馄饨的人点点头,把油纸包里的虾皮倒进汤碗,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瓶子,往碗里加了点醋——是他喜欢的米醋,上次说陈醋太冲,特意换成了温和的米醋。
回到住处时,房间里还静悄悄的。有人轻手轻脚走进厨房,把馄饨倒进蒸锅温着,又把汤碗放在灶台上,用小火慢慢加热——汤要温而不烫,馄饨要热而不烂,上次他吃了凉馄饨闹肚子,从那以后每次都有人这样细心照看。另一个人则拿着抹布,仔细擦了擦餐桌,连桌角的木纹缝隙都擦得发亮,最后把筷子摆成整齐的两双,放在碗碟两边,筷尖朝着他常坐的方向。
七点半,有人坐在床边,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脸颊:“醒醒,馄饨要凉了。”他睫毛颤了颤,睁开眼就见对方手里拿着件米白色的羊绒衫,是新拆封的,标签刚剪掉,“今天降温,穿这个暖和,你说过这种料子贴身穿不扎。”帮他穿衣服时,特意把领口的标签翻到里面,又帮他把袖口捋平整,“这样舒服点,别硌着胳膊。”
坐在餐桌前,温好的馄饨汤还冒着热气。有人拿起勺子,先帮他把碗里的虾皮和紫菜搅散,又舀了个馄饨递到他嘴边:“慢点吃,里面有汤,别烫着舌头。”他咬了口馄饨,皮薄馅嫩,汤汁鲜得眉毛都要翘起来,刚想再咬第二口,就见有人把自己碗里的馄饨夹给他——他爱吃肉馅,每次都有人把自己碗里的肉馅馄饨分给他一半,自己吃剩下的素馅。
“多吃点,”把碗往他这边推了推,“师傅说今天的肉馅是新鲜的,特意留的后腿肉,不柴。”旁边的人则拿着纸巾,帮他擦了擦嘴角沾到的汤渍:“看你急的,又没人跟你抢,慢点儿吃。”说着,还帮他把汤碗往近挪了挪,“汤也喝点,暖身子。”
吃完早餐,有人帮他收拾碗筷,把他用过的碗单独放在一边,用的是柠檬味的洗洁精——他说这个味道醒神,洗过的碗没异味。另一个人则蹲在玄关,帮他把马丁靴的鞋带系好,系成紧实的双结,“今天要去拍纪录片,路不好走,鞋带系紧点,别松了。”说着,还帮他把裤脚塞进靴筒里,“这样不沾泥,也好看,上镜精神。”
出门时,风有点大,有人把围巾往他脖子上绕了两圈,是米白色的羊绒围巾,软乎乎的,刚好护住下巴:“风大,别冻着脖子,等会儿拍纪录片要露脸,别感冒了。”旁边的人则拿着相机,对着他拍了张背影照——阳光落在他的围巾上,像撒了层金粉,“等会儿给你看,拍得可好看了。”
到了纪录片拍摄地,是个老胡同,青石板路凹凸不平。有人走在最前面,帮他拨开挡路的树枝,还特意把路上的小石子踢到一边:“小心脚下,这儿的石头滑,别摔了。”旁边的人则扶着他的胳膊,慢慢往前走,“慢点走,不急,我们有的是时间。”
拍摄开始前,化妆师刚拿出粉底,就有人拦住:“他皮肤敏感,用那个浅蓝色的粉扑,别用遮瑕,他说遮瑕闷得慌。”化妆师点点头,换了粉扑,那人还特意凑过去闻了闻,确认没刺激性气味才放心。另一个人则拿着小风扇,在他旁边轻轻吹着,怕粉粘在脸上不舒服,“吹会儿风,粉干得快,也自然。”
拍胡同场景时,需要他坐在老槐树下的石凳上,手里拿着本旧书。有人先帮他把石凳擦干净,用的是自己的衣角,“刚下过雨,石凳潮,擦干净再坐。”又帮他把旧书的书页理平整,“这样拿着好看,别卷了边。”他刚坐稳,就见有人站在镜头外,帮他把额前的碎发别到耳后——用的是个小小的珍珠发夹,上次他说碎发挡眼睛,有人就一直带在身上。
“笑一笑,”导演说,“自然点,像平时一样就好。”他忍不住笑起来,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他脸上,斑驳的光影晃得人眼睛发亮。有人举着相机,在旁边悄悄拍花絮——镜头里的他嘴角弯着,手里拿着旧书,像幅安静的老照片。“别动,”举相机的人轻声说,“这个表情好看,记录下来。”
拍了几组,他有点累,靠在槐树上缓神。有人立刻递过来瓶温水,瓶盖已经拧松了:“喝口水缓缓,刚才坐了那么久,腰累了吧?”旁边的人则帮他揉了揉腰,手法很轻,“我帮你按按,上次学的按摩手法,试试管用不。”还有人拿着外套,帮他披在肩上——是件厚点的牛仔褂,刚好能挡住风,“风大,别着凉了。”
中午在胡同里的小餐馆吃饭,有人帮他点了番茄炒蛋和糖醋排骨,都是他喜欢的菜。“快吃,”把盘子往他这边推了推,“这家的番茄炒蛋是土鸡蛋做的,比别的地方香。”他夹了块糖醋排骨,酸甜刚好,肉质软烂,是他喜欢的口感。旁边的人则帮他盛了碗汤,是玉米排骨汤,汤里的玉米炖得软烂,排骨上的肉轻轻一撕就下来:“喝碗汤,补补,上午拍了那么久,累了吧?”
吃完午饭,有人帮他收拾碗筷,有人帮他倒了杯温水,还有人帮他把外套叠好,放在沙发上。“下午拍室内的场景,”有人坐在他身边,帮他揉了揉肩膀,“累了就说,我们跟导演申请休息会儿,别硬撑。”
下午拍室内场景时,需要他坐在老藤椅上,和胡同里的老人聊天。他刚坐下,就有人把抱枕放在他背后,帮他垫着腰:“这样坐着舒服点,别累着腰。”聊天时,老人说起以前的事,他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回应,旁边的人则在镜头外悄悄提醒他:“别靠太近,小心藤椅晃。”见他手冷,还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戴在他手上——是双毛线手套,织得厚厚的,刚好能盖住他的手。
拍了一会儿,他有点困,靠在藤椅上打了个哈欠。有人立刻说:“休息会儿吧,别硬撑。”说着,帮他找了个向阳的沙发坐下,还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铺在沙发上,“坐这儿,晒晒太阳,暖和。”旁边的人则拿着保温杯,递过来温水:“喝点水,累了吧?”
休息时,有人坐在他身边,帮他按摩太阳穴,缓解他的头疼;有人帮他剥了颗橘子,把橘瓣递到他嘴边;还有人拿着相机,悄悄拍了张他靠在沙发上的照片——他闭着眼睛,嘴角带着浅浅的笑,阳光落在他脸上,像个小天使。
傍晚的时候,纪录片终于拍完了。几个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在胡同里逛逛——刚才拍纪录片的时候他说想看看胡同里的老店铺,有人就记在了心里。逛到一家老书店,他站在书架前,认真地翻看着旧书,有人在旁边安静地陪着,怕打扰他;有人则帮他把外套披好,“晚上冷,别冻着。”还有人拿着相机,对着他拍了张照片——他低头看书的样子,阳光落在书页上,像幅温柔的画。
走出书店,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了。胡同里的灯都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在青石板路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有人走在最前面,帮他挡住拥挤的人群;旁边的人则扶着他的胳膊,慢慢往前走;还有人拿着相机,对着他拍了张照片——灯光落在他的脸上,眼睛亮晶晶的,像藏了星星。
回到住处时,已经快十点了。有人帮他把外套脱下来,挂在阳台通风的地方;有人帮他倒了杯温水,递到他手里;还有人帮他把鞋子脱下来,换上柔软的拖鞋——是他喜欢的卡通图案,鞋底软乎乎的,踩在地上像踩在云朵上。
他靠在沙发上,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有人在阳台整理外套,把衣角的褶皱轻轻抚平;有人在厨房洗杯子,用的是他专用的蓝色杯子;还有人坐在电脑前,把今天拍的照片导出来,一张张翻看。“你看这张,”举相机的人指着一张照片,他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旧书,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脸上,像个安静的小王子,“这张我要洗出来,放在相册最前面。”
他凑过去看,照片里的自己笑得一脸温柔,身边的人也在笑着,眼神里满是宠溺。“好看,”他小声说,手指轻轻碰了碰屏幕,“谢谢你们。”
“谢什么,”对方笑了笑,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你开心就好,我们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有人端来碗银耳羹,是用冰糖慢炖了一下午的,银耳熬得软烂,还加了几颗莲子和百合。“喝点羹,”把碗递过来,“刚拍了一天,累坏了,补充点水分。”他喝着银耳羹,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刚想说话,就见有人把他的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是今天拍的花絮照:“你看,这张你跟老人聊天的时候,眼睛里像有光,特别好看。”
他接过手机,一张张翻看,照片里的自己或安静或笑,身边的人总是在不经意间照顾他:帮他挡风雨、帮他整理衣服、帮他按摩、帮他盛汤……每一张照片里,都藏着细碎的爱意,像雨后天晴的光,轻轻落在他心上。
“累了吧?”有人坐在他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早点睡,明天不用早起,我们可以睡个懒觉。”他点点头,刚想站起来,就被人按住:“我帮你把被子铺好,你先坐着等会儿,别累着。”
躺在床上时,被子里还带着阳光的味道。有人帮他把枕头垫高了点,又把空调温度调好:“晚上要是冷了,就把旁边的小毯子盖上,别踢被子。”说着,还把他喜欢的玩偶熊放在枕边——是灰色的大熊,他说抱着睡觉踏实。
房间里的灯渐渐暗下来,有人轻轻带上门,走之前还回头看了一眼,见他闭上眼睛,才放心离开。他靠在枕头上,听着外面的声音渐渐小了,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想起早上的馄饨、胡同里的石凳、老书店的旧书,还有身边人一直以来的照顾——帮他擦嘴角、系鞋带、挡风雨、按摩肩膀……这些细碎的瞬间,像一串珍珠,串起了他的每一天,每一颗都闪着爱的光。
他知道,这些都不是偶然。是有人记得他的口味,把他的喜好刻在心里;是有人在意他的感受,怕他累了就帮他按摩,怕他冷了就帮他加衣;是有人记得他的愿望,路过他喜欢的店就陪他进去逛,他说想看的风景就陪他去看;是有人总把他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什么都先考虑他,把他的开心当成自己的开心。
迷迷糊糊中,他好像听到有人在门口轻声说:“好好睡,我们一直都在。”他嘴角弯了弯,抱着玩偶熊,渐渐沉入梦乡。梦里都是馄饨的鲜和银耳羹的甜,还有身边人温柔的声音,像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第二天早上醒来时,阳光已经透过窗帘洒进来。他刚坐起身,就见床头放着杯温好的牛奶,旁边还有张纸条,上面写着:“早餐在厨房,有你喜欢的豆沙包和溏心蛋,记得吃。”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是昨天帮他系鞋带的人写的。
他拿着纸条笑了笑,起身走到厨房。餐桌上摆着温好的牛奶、豆沙包和溏心蛋,旁边的碗里放着剥好的橘子,是他喜欢的无籽橘子。窗外的阳光洒在餐桌上,把食物照得暖融融的,客厅里传来轻轻的说话声,是他们在讨论今天要做什么——有人说要去超市买食材,中午做他喜欢的火锅;有人说要帮他把昨天拍的照片洗出来,放进相册;有人说要陪他看那部他一直没看完的电影。
他靠在厨房门口,看着眼前的一切:有人在整理购物清单,把他喜欢的肥牛卷、虾滑、毛肚都写在最前面;有人在调试相机,把昨天拍的照片导出来,一张张挑选要洗的;有人在收拾沙发,把他喜欢的星纹抱枕放在最中间;还有人在帮他泡咖啡,是他喜欢的拿铁,加了两勺糖,奶泡打得厚厚的。
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像裹了层暖光。他突然觉得,幸福从来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常里——是清晨温好的豆浆,是练舞时递来的温水,是雨天倾斜的伞,是睡觉时掖好的被子,是每一次的照顾和陪伴,是身边人永远不变的偏爱。
有人回头看到他,笑着招手:“醒啦?快来吃早餐,等会儿我们去超市买火锅食材,中午吃火锅!”他点点头,走过去坐在餐桌前,拿起一个豆沙包,咬了一口,豆沙的甜混着面皮的软,像身边人的爱意,温柔又坚定。
窗外的阳光正好,新的一天开始了。他知道,以后的每一天,都会像今天这样,被满满的爱意包围着。因为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把他的日常当成最重要的事,把细碎的温柔藏在每一个瞬间,在他醒来的每一个清晨,都准备好满满的温暖等着他。
这种温暖,会陪着他走过春夏秋冬,走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让他永远都不会孤单。因为他知道,霖光落处,爱意丛生,而他,就是被这爱意紧紧守护着的,最幸福的人。
已完结:“他”可以是时团任何人,磕哪对就当成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