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裹着桂花香撞进明德中学时,林小满正蹲在操场角落捡被风吹落的画纸。画纸边缘卷着毛边,上面用铅笔勾勒的教学楼轮廓被雨水洇出淡淡的灰痕,像她此刻乱糟糟的心情——刚转来这所重点中学的第一天,她就把画具袋忘在了搬家公司的货车上。
“需要帮忙吗?”
清冽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林小满抬头时,正撞见少年校服领口露出的白色耳机线,以及他手里举着的半块没吃完的红豆面包。少年蹲下身,指尖避开画纸上的铅痕,小心翼翼地把散落的画纸叠成整齐的一摞,阳光透过他额前的碎发,在画纸空白处投下细碎的光斑。
“我叫陈屿,高二(3)班的。”他把叠好的画纸递过来,指尖蹭到林小满的手背,带着刚从冰箱拿过牛奶的凉意,“看你校服上的名字牌,是新转来的林小满?”
林小满捏着画纸的指尖微微收紧,点头时不小心碰倒了脚边的空画板。陈屿眼疾手快地扶住画板,目光落在她手腕上那道浅淡的疤痕上——那是去年美术联考时,她为了捡掉落的画笔,被画室的金属画架划伤的。
“你也学美术?”陈屿指着画板上挂着的调色盘,语气里带着几分惊喜,“我们班美术课代表昨天还说,想找个会画画的同学一起出黑板报呢。”
林小满的脸颊微微发烫,她低头盯着自己洗得发白的帆布鞋,小声说:“我……我画得不好。”
初中时,她的画作曾在市级比赛里拿过金奖,可去年联考失利后,她就总觉得自己的画里少了点什么。父母为了让她重新振作,特意把家搬到明德中学附近,希望新的环境能让她找回对画画的热情。
“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敢画。”陈屿把红豆面包塞进她手里,“我带你去美术室吧,那里有很多废旧的画纸,你可以先练练手。”
美术室在教学楼的顶楼,推开门时,一股松节油的味道扑面而来。靠窗的位置摆着一排画架,最里面的画架上,放着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画面上是学校的银杏大道,金黄的银杏叶落在红色的跑道上,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正低头捡叶子,笔触温暖而细腻。
“这是你画的?”林小满走到画架前,眼睛亮了起来。
陈屿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去年秋天画的,一直没来得及收尾。你要是喜欢,下次我们可以一起去银杏大道写生。”
那天下午,林小满在美术室待了整整三个小时。她用陈屿找给她的废旧画纸,画了一幅小小的银杏叶,虽然笔触还有些生涩,但当她把画递给陈屿时,少年眼里的光让她忽然觉得,或许自己并没有那么糟糕。
从那以后,林小满和陈屿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每天清晨,陈屿会在学校门口的早餐店帮她带一杯热豆浆;午休时,他们会一起去美术室画画;傍晚放学,他们会沿着银杏大道慢慢走回家,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林小满的画技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着,她开始尝试画人物,画纸里渐渐多了陈屿的身影——趴在课桌上睡觉的陈屿,在篮球场上奔跑的陈屿,拿着画笔认真调色的陈屿。她把这些画小心翼翼地收在画夹里,最上面的一页,是她偷偷画的陈屿的侧影,旁边写着一行小字:“银杏树下的第一缕阳光。”
十月中旬,学校要举办校园文化节,其中有一个美术作品征集活动。陈屿鼓励林小满报名参加,可林小满却犹豫了——她害怕再次经历失败,害怕自己的画得不到认可。
“小满,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来美术室时,你说你喜欢那幅银杏大道的画吗?”陈屿坐在美术室的地板上,手里把玩着一支铅笔,“其实那幅画里,有个小秘密。”
他起身走到画架前,指着画面角落的一个小身影说:“这个低头捡叶子的女生,是我去年在银杏大道上看到的一个转学生。她当时蹲在地上哭,手里攥着一张被撕碎的画纸,我猜她可能也是学美术的,就想画一幅画送给她,可后来一直没找到她。”
林小满的心猛地一跳,她想起去年秋天,自己因为联考失利,曾在明德中学的银杏大道上偷偷哭过,手里攥着的,正是那张被她自己撕碎的参赛作品。
“原来那个人是你。”陈屿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恍然大悟,“你看,有些相遇其实早就注定了。所以小满,别害怕,把你的画展示出来,说不定会有人因为你的画,找到属于自己的勇气呢。”
林小满看着陈屿真诚的眼睛,终于点了点头。她决定画一幅名为《银杏树下的约定》的油画,画面上,两个穿着校服的少年少女并肩站在银杏大道上,手里拿着刚捡的银杏叶,笑容灿烂。
为了完成这幅画,林小满和陈屿每天放学后都会留在美术室加班。陈屿帮她调颜料,给她递画笔,偶尔还会在她累得趴在画架上睡觉时,偷偷在她的画纸上添一片小小的银杏叶。
文化节开幕那天,林小满的画被挂在了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很多同学在画前驻足,有人说画面很温暖,有人说能感受到画里的故事。林小满站在人群后面,紧张得手心冒汗,直到陈屿把一杯热奶茶递到她手里,轻声说:“你看,大家都很喜欢你的画。”
就在这时,展厅门口传来一阵骚动,林小满的初中美术老师走了进来。老师看到林小满的画,激动地走过来,握住她的手说:“小满,我就知道你不会放弃的。这幅画比你以前的任何一幅都有温度,老师为你骄傲。”
林小满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转头看向陈屿,少年正对着她笑,阳光透过展厅的玻璃窗,落在他身上,像极了美术室里那幅未完成的油画。
文化节闭幕式那天,林小满的画获得了一等奖。当她站在领奖台上,拿着奖状看向台下的陈屿时,忽然想起第一次在操场角落遇见他的场景——那天的风很大,画纸吹得到处都是,可他却蹲下来,一片一片地帮她捡,就像后来的日子里,他一点一点地帮她找回了对画画的热爱。
颁奖典礼结束后,陈屿拉着林小满跑到银杏大道上。那天的银杏叶落得特别多,金黄的叶子铺在地上,像一条柔软的地毯。
“小满,有件事我想告诉你很久了。”陈屿站在银杏树下,手里拿着一片刚捡的银杏叶,脸颊有些泛红,“其实我不是高二(3)班的,我是高三(1)班的。去年因为生病,休学了一年,今年才重新回到学校。”
林小满愣住了,她想起每次问起陈屿的班级时,他总是岔开话题,想起他抽屉里偶尔会出现的药盒,想起他有时会突然胃痛,却总是笑着说没事。
“我怕你知道我是高三生,会觉得我们很快就要分开,所以一直没敢告诉你。”陈屿的声音有些低沉,“但我不想再骗你了,小满,我……”
“我知道。”林小满打断他,从画夹里拿出一张画纸,递给陈屿,“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上次去办公室交作业,我看到了你的休学证明。”
画纸上,是一幅陈屿的肖像画,背景是高三(1)班的教室,黑板上写着“距离高考还有200天”。画的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银杏树下的第三十三次心跳,是我喜欢你。”
陈屿拿着画纸,手微微颤抖。他抬头看向林小满,眼里满是惊喜和不敢置信:“小满,你……”
“陈屿,”林小满的脸颊发烫,却还是鼓起勇气看着他的眼睛,“高考结束后,我们一起去看银杏好不好?就去你画里的那个地方。”
陈屿用力点头,他把林小满拥进怀里,银杏叶落在他们的肩上,带着淡淡的清香。风轻轻吹过,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秋天里,关于勇气、热爱和心动的故事。
后来,陈屿顺利考上了他心仪的美术学院,林小满也在第二年的联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陈屿考上了同一所城市的大学。每年秋天,他们都会回到明德中学的银杏大道,捡几片银杏叶夹在画夹里,就像他们第一次在这里相遇时那样。
林小满的画夹里,始终保留着那幅《银杏树下的约定》,画的旁边,多了一张陈屿后来补画的画——画面上,两个穿着大学校服的年轻人,正并肩走在铺满银杏叶的小路上,手里牵着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画的右下角,写着一行新的小字:“银杏树下的无数次心跳,都是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