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公主禁足后,宫里总算平静了些。沈玉容以为,皇帝既已应允婚事,只需等父亲沈毅从边关回京,便可择吉日成婚。可没几日,太后宫里的掌事嬷嬷却突然登门,递来一张请柬:“沈姑娘,太后娘娘请您三日后入宫参加赏花宴,还特意吩咐,让您负责宴会上的点心和饮品筹备。”
春桃接过请柬,小声对沈玉容道:“姑娘,太后这是要考验您吧?筹备点心饮品看似简单,可宫里的规矩多,若是有一点不合心意,怕是会惹祸上身。”
沈玉容却不慌不忙,对嬷嬷笑道:“多谢太后娘娘抬爱,臣女定当尽力。只是不知,太后娘娘可有指定食材?”
嬷嬷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太后说,不必用贵重食材,宫里库房里有寻常的面粉、杂粮、时令水果,姑娘能用这些做出新意,才显本事。哦,对了,太后还说,筹备时间只有一日,姑娘可得抓紧。”
送走嬷嬷,春桃忍不住抱怨:“寻常食材,还只有一日时间,这分明是刁难人嘛!宫里的御厨都未必能做好,何况是姑娘您……”
“别急,” 沈玉容安抚道,“太后既然肯让我筹备,就是给了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寻常食材也能做出好东西,关键看有没有心思。”
她心里已有了主意 —— 前世她在现代看过不少美食节目,知道如何用普通食材做出精致点心,再结合今生的养生理念,定能让太后满意。
次日清晨,沈玉容带着春桃和沈记的两个点心师傅,早早进宫。太后宫里的库房果然只给了面粉、小米、红豆、绿豆,还有些梨、苹果、菊花、百合等时令食材,连糖都只有粗砂糖。掌事嬷嬷站在一旁,语气带着几分审视:“沈姑娘,食材都在这儿了,午时前得备好三十人的点心和饮品,可别误了时辰。”
沈玉容点头,立刻分配任务:“周师傅,你负责将小米磨成粉,和面粉混合,做杂粮糕的胚子;王师傅,你把红豆、绿豆煮烂,做成豆沙,注意别太甜;春桃,你去把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和百合一起煮水,加少许粗砂糖,煮成梨汤;我来做果脯和花茶。”
分配完,沈玉容拿起苹果和菊花,开始忙碌。她先将苹果去皮,切成薄片,放在竹筛上烘干,制成苹果脯 —— 这样既保留了苹果的甜味,又不会太腻。然后将菊花和少量茶叶混合,用温水冲泡片刻,再滤出茶汤,放凉后加入少许蜂蜜(这是她特意带来的,知道粗砂糖味道太冲),制成菊花蜜茶。
可刚做了一半,就出了岔子 —— 周师傅磨小米粉时,石磨卡住了,磨出来的粉粗细不均。“姑娘,这可怎么办?小米粉粗细不一,做出来的杂粮糕会夹生的!” 周师傅急得满头大汗。
沈玉容走过去,看了看石磨,发现是里面卡了小石子。她让人找来细棍,小心地掏出石子,然后对周师傅道:“把磨好的粉再用细筛筛一遍,粗的部分重新磨,虽然费点时间,但能保证口感。”
解决了石磨的问题,又遇到了新麻烦 —— 红豆煮烂后,粗砂糖化不开,豆沙里有颗粒。沈玉容想了想,让人找来细纱布,将煮烂的红豆包在纱布里,用力挤压,滤出细腻的豆沙,再将粗砂糖放在小锅里,加少量水熬成糖浆,倒入豆沙中搅拌均匀。这样一来,豆沙不仅细腻,还带着淡淡的焦糖味,比直接加砂糖好吃多了。
午时前,沈玉容总算备好了点心和饮品。点心有三样:小米杂粮糕,上面铺着一层细腻的红豆沙,点缀着烘干的苹果脯;绿豆凉糕,用百合碎做馅料,入口清甜;还有菊花酥,用面粉和少量油做成酥皮,里面包着苹果脯碎,形状捏成绽放的菊花模样,精致又好看。饮品则有两种:百合梨汤,清热润燥,适合秋日饮用;菊花蜜茶,茶香混合着蜜甜,清爽不腻。
掌事嬷嬷看着桌上的点心和饮品,眼里闪过惊讶 —— 寻常的杂粮和水果,竟被做成了这般精致的模样,尤其是那菊花酥,捏得栩栩如生,仿佛真的菊花落在了盘子里。
下午,赏花宴在御花园的菊花圃旁举行。太后坐在主位上,身边陪着几位妃嫔,萧煜也受邀前来,站在不远处,目光一直落在沈玉容身上,带着几分担忧。
侍女将点心和饮品端上桌,太后看着眼前的杂粮糕,眉头微蹙:“这就是你做的点心?用杂粮做的,能好吃吗?”
沈玉容躬身道:“太后娘娘,秋日干燥,杂粮养胃,百合、梨能润燥,这些点心和饮品都是按养生的法子做的,您尝尝便知。”
太后拿起一块菊花酥,轻轻咬了一口。酥皮层层酥脆,里面的苹果脯碎带着清甜,没有丝毫油腻感,口感竟比御厨做的精致点心还要好。她又喝了一口百合梨汤,梨汤清甜不腻,百合软糯,喉咙瞬间觉得清爽了许多。
“这菊花酥不错,酥而不油,” 太后语气缓和了些,又尝了一口绿豆凉糕,“这凉糕也清甜,夏天吃正好,秋日吃也不觉得凉,你倒有几分心思。”
旁边的贤妃也赞道:“这百合梨汤真好喝,我最近总觉得喉咙干,喝了这汤,舒服多了。沈姑娘不仅会做生意,连点心都做得这么好,真是个能干的姑娘。”
“是啊,” 淑妃附和道,“用寻常的杂粮和水果,做出这么精致的东西,还兼顾了养生,比那些只会吟诗作画的小姐强多了。萧煜能找到你,真是好福气。”
萧煜听到这话,脸上露出笑容,走到沈玉容身边,轻声道:“我就知道你能行。”
沈玉容抬头看他,眼里满是笑意。太后看着两人默契的模样,又看了看桌上被众人称赞的点心,心里的芥蒂渐渐消散。她对沈玉容道:“你这孩子,不仅聪慧,还肯用心。以前是哀家对你有偏见,觉得你门第不够,如今看来,你比那些娇生惯养的世家小姐,更配得上萧煜。”
沈玉容躬身行礼,语气诚恳:“多谢太后娘娘认可,臣女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日后定会好好辅佐萧煜,孝敬您。”
赏花宴结束后,萧煜送沈玉容出宫。马车行驶在宫道上,萧煜握住她的手:“太后终于认可你了,父亲回京后,我们就能成婚了。”
沈玉容点头,心里满是甜蜜。她想起初遇萧煜时的意外,想起柳家打压时的困境,想起安乐陷害时的冷静,想起太后考验时的坚持 —— 所有的努力,终究换来了认可。
几日后,边关传来消息,沈毅将军平定了边境的叛乱,不日将回京。皇帝下旨,待沈将军回京后,便为萧煜和沈玉容举行婚礼。
沈玉容站在沈记绸缎庄的门口,望着远方 —— 秋日的阳光正好,街上行人来来往往,沈记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她不仅能守住母亲的心血,还能与心爱的人并肩同行,守护家国,守护爱情。而这一切,都源于她从未放弃的初心,和那份在困境中依旧坚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