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我们来谈恋爱吧
本书标签: 现代 

第十七章

我们来谈恋爱吧

周一下午,姜玥正在细化辰星影视的插画稿,手机响起。是制作人李静。

“姜老师,打扰了。剧本方面有些调整,想和你讨论一下插画与场景的结合问题。明天方便来公司一趟吗?”

姜玥看了眼日程表:“明天下午可以,三点左右。”

“太好了,”李静语气轻松了些,“另外,大勋也想参与讨论,他从演员角度有些想法,觉得插画在剧中的呈现方式会影响表演节奏。”

姜玥微微蹙眉。她习惯与固定对接人沟通,多人讨论往往效率较低。但考虑到项目整体性,她还是同意了。

挂断电话后,她继续工作,但思绪略有分散。回想起上周六在公园的偶遇,魏大勋专注练习绘画的样子与她想象中的演员形象不太相同。这种反差让她对他参与创作讨论少了一些抵触。

第二天,姜玥提前十分钟到达会议室时,发现只有魏大勋一人在内,正站在白板前写着什么。

“姜老师,”他抬头看到她,放下笔,“李制片临时有个紧急会议,晚点到。张编剧也在赶来的路上。”

姜玥点头,选择会议桌旁的位置坐下。魏大勋回到座位,递给她一份文件:“这是剧本调整的部分,涉及你正在创作的那幅‘雨夜咖啡馆’插画。”

姜玥接过文件浏览。剧情调整确实影响了那幅画应有的情绪基调,从原本的忧郁孤独变成了带着希望的孤勇。

“我需要调整色彩运用,”她喃喃自语,“减少冷色调比重,加入一点暖色暗示...”

“抱歉,能具体说说吗?”魏大勋好奇地问,“颜色如何影响情绪表达?”

姜玥略感意外,但还是解释道:“原设定中雨夜场景以蓝色和灰色为主,表现孤独感。现在需要添加少许暖黄光点,比如咖啡馆窗内的灯光,暗示庇护和希望。”

魏大勋若有所思:“那么我的表演也应该调整,不能完全是忧郁的,要有细微的期待感。”

讨论间,姜玥注意到他手中拿着的剧本密密麻麻写满了注释,边缘还有简易的情绪曲线图,显示出极为认真的准备工作。

李静和张编剧匆匆赶到后,讨论正式展开。事实证明魏大勋的参与并非多余,他从演员角度提出的几点建议确实有助于插画与表演的衔接。

“如果那幅画会在特写镜头中出现几秒钟,”他指着分镜脚本说,“那么它的细节需要能够经得起镜头推敲,同时不能过于复杂以免分散观众注意力。”

姜玥思考片刻:“我可以加强焦点区域的细节,虚化周边,既保持艺术性又不抢戏。”

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确定了所有调整方案。会议结束时,李静突然提出:“姜老师,之后可能还需要一些类似的讨论,考虑到大家时间难协调,有时可能需一两位直接去你工作室沟通,方便吗?”

姜玥犹豫了。她的工作室是私人空间,极少接待陌生人。但 professional 角度考虑,这要求合理。

“可以,但需提前预约,”她最终同意,“我有时会外出写生或开会。”

回工作室的地铁上,姜玥反思会上的讨论。她不得不承认魏大勋的见解确有价值,他对创作过程的尊重也让她印象颇深。

几天后的周四早晨,姜玥接到魏大勋的电话。

“姜老师,抱歉打扰,”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清醒,“李制片让我联系你,关于那幅‘晨光中的素描本’插画,导演有些新想法。今天下午你方便吗?”

姜玥查看日程:“三点后可以。”

“实际上...”他犹豫了一下,“我下午正好在你工作室附近开会,结束后大概四点左右能过来,方便吗?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考虑到交通和时间效率,这安排确实合理。姜玥同意了,告知地址后便继续工作。

下午四点整,门铃准时响起。姜玥开门,看到魏大勋站在门外,身着简单的黑色衬衫和长裤,手里拿着公文包和一个纸袋。

“打扰了,”他微笑道,“路上经过一家不错的咖啡店,带了点手冲咖啡。”他举起纸袋示意。

姜玥领他进入工作室。这是一个宽敞明亮的空间,靠窗是大型工作台,上面摆着数位屏、绘画工具和几叠草图。墙上挂着几幅她的作品,书架塞满了书和资料,角落有个小沙发和茶几。

“很棒的工作室,”魏大勋真诚地赞叹,“比我想象中更有...创作氛围。”

姜玥简单示意他在小沙发区就坐,拿来两个杯子。魏大勋取出咖啡壶,倒入深琥珀色的液体,香气顿时弥漫开来。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不知道你是否喜欢,”他说,“不太苦,有果香。”

姜玥小啜一口,确实顺口:“谢谢,很好喝。”

讨论开始后,魏大勋传达了导演的新想法:希望那幅“晨光中的素描本”更加简洁,减少细节但增强象征意义。

姜玥调出画稿,思考着如何修改:“减少细节但增强象征...这意味着要依靠更微妙的视觉语言。”

“导演的意思是希望这幅画成为角色转折的隐喻,”魏大勋补充道,“不仅是剧中的插画作品,更是内心变化的象征。”

讨论中,姜玥注意到魏大勋的目光偶尔会被工作室内的细节吸引——墙上的色彩测试图、书架上的艺术史书籍、甚至她随手记下的灵感便签。但他的关注总是礼貌而短暂,不会让人不适。

“抱歉,好奇问一下,”他最终忍不住指着一幅小画问,“那是用咖啡渍创作的?”

姜玥点头:“实验作品。咖啡渍与水墨结合,表现时光的痕迹。”

“很有创意,”他真诚地说,“永远佩服能不断创新的人。”

工作讨论结束后,魏大勋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好奇地问:“这么多项目同时进行,如何保持创作新鲜感?”

姜玥思考片刻:“就像演员在不同角色间切换?每个项目需要不同的心态和技巧,反而能互相激发。”

魏大勋会意地点头:“确实如此。我有时也会同时准备多个角色,发现理解一个角色能帮助理解另一个。”

闲聊间,姜玥注意到他杯中咖啡已空,便起身续杯。返回时,发现魏大勋正站在书架前,专注地看着一排插画年鉴。

“这本我找了好久,”他指着一本相对冷门的年鉴,“里面有一位我很喜欢的插画师作品。”

姜玥略感意外:“你知道这位插画师?”

“偶然在杂志上看到她的作品,很打动我,”他说,“后来查了些资料,但作品似乎不多。”

就这样,话题转向了艺术和创作。姜玥发现魏大勋对视觉艺术的理解远超她预期,不只是表面欣赏,更能谈到技法和情感表达的关联。

时间不知不觉流逝,当窗外夕阳西斜时,两人才意识到已经聊了近一个小时。

魏大勋连忙道歉:“抱歉,占用你这么多时间,一聊起来就忘了时间。”

“没关系,”姜玥实话实说,“很少能与人这样讨论创作。”

送他出门时,魏大勋在门口停下:“今天谢谢了,不仅为工作,也为交流。很有启发。”

他离开后,姜玥回到工作室,发现咖啡壶旁留着一小袋咖啡豆,下面压着张便条:“谢谢分享创作空间。一点回礼,希望不冒昧。——魏”

姜玥拿起咖啡豆,香气扑鼻。她不禁微笑,摇头感叹这位演员的周到与分寸感。

当晚工作时,她调整了那幅“晨光中的素描本”,融入了讨论中的想法。画面更加简洁但寓意更深,光线的处理尤其精妙,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完成修改后,她拍下照片,犹豫片刻,发给了魏大勋:“修改版。谢谢建议。”

不到十分钟,回复来了:“惊艳!比想象的还要好。导演一定会喜欢。”

接着又发来一条:“希望今天的到访没有打扰你的创作节奏。”

姜玥回复:“没有打扰。咖啡很好喝。”

放下手机,她站在窗前望着夜色。城市灯火如星,让人感到既孤独又联结。在这个充满创意的城市里,偶尔与理解创作的人交流,或许不是件坏事。

她回到工作台,继续下一个项目。但今晚,工作室里似乎多了丝不同往常的气息——不是咖啡香,而是一种微妙的创作共鸣,来自两个不同领域却同样热爱创作的心灵的短暂交汇。

夜深了,姜玥保存所有文件,准备休息。关机前,她最后看了眼那袋咖啡豆,决定明天试试它的味道。

上一章 第十六章 我们来谈恋爱吧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