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烬余微光
本书标签: 现代 

第十三章 云隙与新芽

烬余微光

清明的雨,总是带着些缠绵的凉意。

沈知微撑着一把黑布伞,站在顾时砚的墓碑前,碑上的照片被雨水洗得愈发清晰——他穿着她织的藏青毛衣,嘴角噙着笑,眼神温和得像春日的风。

“又来看你了。”她弯腰放下一束白菊,花瓣上沾着雨珠,“今年的樱花开得早,后院那棵树落了一地,我捡了些晒干,装在你以前的茶叶罐里,放在书房了,闻着挺香的。”

雨丝落在伞面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她伸出手,轻轻拂去碑上的尘土,指尖触到冰冷的石面,像触到他晚年时微凉的手。

“念念生了个大胖小子,七斤八两,哭声洪亮得很,跟你年轻时候喊口号似的。”她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水光,“小名就叫‘小砚’,随你。这孩子眉眼像你,尤其是那股子倔劲儿,昨天给他换尿布,他攥着我的手指不放,跟你当年抓着我不让我走一个样。”

远处传来隐约的脚步声,沈知微回头,看到顾念安抱着小砚,陈默打着伞跟在后面,小女儿牵着陈默的衣角,一步一滑地走来。

“妈,雨大了,别淋着。”顾念安把孩子递给陈默,接过沈知微手里的伞,“我们带了些青团,是您爱吃的豆沙馅。”

小女儿跑到墓碑前,仰着小脸看照片:“太爷爷,我带了小红花给你。”她从口袋里掏出朵纸折的红花,小心翼翼地放在碑前,“老师说,好孩子才有小红花,太爷爷是好孩子。”

沈知微蹲下身,搂着孙女的肩:“对,太爷爷是最好的人。”

雨渐渐小了,云层里透出一缕微光,落在墓碑上,给照片里的顾时砚镀上了层金边。陈默抱着小砚站在一旁,看着沈知微轻轻抚摸碑上的名字,心里忽然明白,有些离别,不是终点,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生者的生命里。

回到家时,太阳已经出来了。沈知微把湿漉漉的伞撑开晾在玄关,顾念安抱着小砚去了婴儿房,陈默在厨房烧水,小女儿则趴在客厅的地毯上,给沈知微画“全家福”。

“太奶奶,你看,这是太爷爷,他在云上笑呢。”小女孩举着画纸,上面用蜡笔涂了个歪歪扭扭的太阳,太阳旁边画着个火柴人,旁边写着“爷爷”。

沈知微接过画纸,用冰箱贴贴在冰箱门上,跟满冰箱的照片挤在一起——有顾时砚年轻时的军装照,有她和顾时砚的结婚照,有顾念安的毕业照,还有小砚刚出生时皱巴巴的小脸。

“画得真好。”她摸了摸孙女的头,“去看看弟弟醒了没,醒了就跟他说说话,他能听懂的。”

小女孩跑开后,沈知微走到书房。窗台上的兰花抽出了新芽,书桌上的砚台还放着顾时砚没写完的字,旁边压着那本泛黄的诗集。她拿起诗集翻开,里面夹着片干枯的樱花,是去年春天顾时砚摘给她的。

手机在这时响了,是社区打来的,问她要不要参加下周的书画班。“沈阿姨,您上次画的那幅牡丹,大家都说好,这次正好有老师来讲工笔,您来学学?”

沈知微想了想,笑着答应:“好啊,麻烦你帮我报个名。”

挂了电话,她走到画架前,上面是幅未完成的葡萄藤,藤下坐着两个老人,一个在织毛衣,一个在看报纸,正是她和顾时砚常做的模样。她拿起画笔,蘸了点藤黄,小心翼翼地给叶子添上脉络。

以前总觉得,画画是年轻时的消遣,老了哪还有这闲心。可顾时砚走后她才发现,把想念画出来,也是种寄托。就像现在,画笔在纸上游走,仿佛他还坐在对面,笑着看她把葡萄画成了紫茄子。

书画班的第一天,沈知微去得很早。教室里已经坐了几个老人,正围着一张画讨论着,见她进来,都笑着打招呼。“这位就是沈阿姨吧?听说您画的牡丹特别好。”

“瞎画的,让大家见笑了。”沈知微不好意思地坐下,把画具摆好。

老师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话温文尔雅,讲起工笔的技巧来深入浅出。沈知微听得认真,偶尔在本子上记几笔,像个用功的学生。休息时,旁边的张阿姨凑过来,看着她本子上的葡萄藤:“您这画得真有生活气息,是照着家里的藤架画的?”

“嗯,”沈知微点头,“我家院子里有棵老葡萄藤,跟我老伴一起种的,都二十多年了。”

“那您老伴肯定很疼您。”张阿姨笑着说,“看您这画里的劲儿,就知道日子过得甜。”

沈知微的心里暖了暖,是啊,过得甜。那些苦日子像被雨水冲刷的泥土,早就沉淀在了时光的底层,露在上面的,都是被阳光晒暖的甜。

放学回家的路上,沈知微路过一家花店,看到门口摆着盆小小的多肉,胖乎乎的很可爱,想起小女儿总说想要盆“肉肉”,便买了下来。

走到小区门口,看到顾念安抱着小砚站在那里,陈默牵着大女儿,手里提着个保温桶。“妈,我们给您送点排骨汤。”顾念安笑着说,“陈默今天休息,特意炖的,您尝尝。”

小女儿看到沈知微手里的多肉,立刻欢呼起来:“是肉肉!谢谢太奶奶!”

沈知微把花递给她,接过保温桶:“这么大老远的,还特意跑一趟。”

“不麻烦,”陈默说,“我们正好过来看看您,顺便把小砚的尿不湿带过来些。”

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往家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小砚在顾念安怀里咯咯地笑,声音像银铃一样。沈知微看着身边的孩子们,又抬头看了看天上的云,云隙里漏下的光落在身上,暖融融的。

她忽然想起顾时砚走的那天,她也是这样看着云,觉得他就藏在云后面,看着她,看着他们的家。

入夏后,葡萄藤爬满了整个架子,浓绿的叶子间挂着串串青葡萄,像翡翠珠子。沈知微搬了张竹椅坐在藤下,给小砚织着小袜子,线团滚在脚边,被大女儿捡起来,缠成个歪歪扭扭的球。

“太奶奶,你教我织好不好?”大女儿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

“你还小,等再长大点,太奶奶就教你。”沈知微笑着摸摸她的头,“先学好画画,把咱们家的葡萄藤画下来。”

“好!”小女孩用力点头,跑去拿画夹。

顾念安端着切好的西瓜出来,放在石桌上:“妈,您歇会儿吧,别总织了,眼睛累。”

“没事,小砚的脚小,织起来快。”沈知微放下毛线针,拿起一块西瓜,“你们也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凉丝丝的。”

陈默逗着小砚,忽然说:“妈,下周我们带您去海边吧?念念说您好久没出去走走了。”

沈知微愣了一下,海边……她和顾时砚去过很多次,最后一次,他已经走不动远路,就在民宿的院子里坐着,看她捡贝壳。

“好啊。”她笑着点头,“去看看也好。”

去看看他们曾一起看过的海,告诉他,她把日子过得很好,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把他们的家,守得很好。

海边的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起沈知微银白的发丝。她坐在沙滩上,看着顾念安带着两个孩子追浪花,陈默举着相机,时不时按下快门。

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色,像顾时砚画过的画。沈知微捡起一枚贝壳,放在耳边,里面传来海浪的声音,像他年轻时在她耳边说的情话。

“时砚,”她轻声说,嘴角带着微笑,“你看,海还是那么蓝,孩子们笑得还是那么甜。”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大女儿举着个小螃蟹跑过来:“太奶奶!你看我抓到的!”

沈知微接过螃蟹,放在手心,小家伙张着钳子,样子很威风。“真棒,放了它吧,让它回妈妈身边去。”

小女孩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螃蟹放回海里。

沈知微看着螃蟹消失在浪花里,忽然觉得,生命就像这海浪,一波推着一波,前浪的痕迹留在沙滩上,后浪又带着新的力量涌来。而那些爱过的、失去的、珍藏的,都化作了沙滩上的贝壳,被时光打磨得温润,在岁月的潮声里,永远闪亮。

她站起身,朝着家人的方向走去。夕阳的光落在她身上,给她镀上了层金边,像有人在她身后,轻轻推着她,走向那片充满笑声的光亮里。

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以思念为笔,以岁月为纸,写在云隙的光里,写在新芽的绿里,写在每一个平凡而温暖的日子里。

上一章 第十二章 藤下与书声 烬余微光最新章节